牛的肥育生产,必须考虑到市场的需求,然后制定出合理的方案,争取以最少的饲料和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日增重和经济效益。
(一)牛肉的分类和屠宰来源
在国际上,通常把牛肉分为三类:
1.普通牛肉
普通牛肉是成年牛、淘汰牛经育肥屠宰而得的牛肉。其肉质较差,价格低,适用于快餐食品。
2.小牛肉
小牛肉是年龄在18月龄以内且经过肥育的牛屠宰获得的牛肉。主要来自于专门化肉用品种、肉乳杂交种等。其肉质细嫩,分割可获得部分高档牛肉。此类牛肉是专门肉牛生产的主要产品,经济效益较高。
3.犊牛肉
这类牛肉由高营养水平饲养的犊牛屠宰而得,肉质非常好,是牛肉中的上品,但生产成本较高,牛肉价格昂贵,是普通牛肉的8~10倍。
(二)我国的肉牛市场特点
我国的肉牛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肉牛市场也不很健全。把握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是获得较高利润的关键。我国肉牛市场主要有三种形式:
1.大众化市场
即赶集交易的方式。牛的品种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部位不分,不能体现出不同档次牛的真正价值,价格普遍较低,养牛者经济效益差,是普通牛肉的消费方式。
2.活牛、牛肉出口
我国每年有大量活牛销售到香港、日本等地,也有大量牛肉向伊朗、俄罗斯等国家出口,其利润要比在大众化市场交易高得多。但这些国家或地区对出口活牛、牛肉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如品种、性别、年龄、肥育方法、药残等。因此,专业化肉牛生产是必要的。这是目前我国养牛者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3.高档分割牛肉
用于星级宾馆、饭店。主要是小牛肉,用于牛排、肥牛火锅等的高档消费。以前主要靠进口,但实践表明,国内地方良种及杂交牛经特殊肥育,都可获得高档牛肉。500千克的活牛,屠宰后可获得高档牛肉70千克,价格在每千克150元左右,养牛效益明显提高。虽然目前国内这种消费只限于少数人,但发展的趋势必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群体逐步扩大。高档活牛生产,分割牛肉消费将是我国高效养牛的发展方向。
(三)犊牛育肥
犊牛育肥是指完全用全乳、脱脂乳或代用乳,或者用较多数量的牛奶及配合饲料饲喂犊牛。哺乳期可分为3个月和7~8个月,断奶后屠宰。前者产品为“白牛肉”,后者产品为“大麦牛肉”。
1.“白牛肉”生产技术
荷兰是生产白牛肉最早的国家。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全白色或带浅粉色。目前它已成为国际上旅游、贸易业的大宾馆、饭店的抢手货。我国市场潜力也很大。
其生产方法是:犊牛自初生后至屠宰,整个饲养期全部喂奶,不喂植物性饲料,饲养在没有垫草的单栏内,对其瘤胃活动和发育起到抑制作用,保持单胃(真胃)消化和贫血状态,经3个月龄(或100天)体重达90千克左右时屠宰。
肥育犊牛的全牛乳给量见表5—2。
表5-2 肥育犊牛的全牛乳给量(千克)
日龄 | 期末达到体重 | 平均日给奶量 | 日增重 | 需要总奶量 |
1~30 31~45 46~100 | 40.0 56.1 103.0 | 6.40 8.30 9.50 | 0.80 1.07 0.84 | 192.0 133.0 5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