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一、肉鸡放养技术
    来源:辈宠网

(一) 肉用柴鸡放养管理技术

作为肉用柴鸡饲养的鸡品种包括地方良种鸡、优质肉鸡配套系、蛋用小公鸡等。这种类型的鸡必须有较长的饲养期,根据鸡的品种类型和性别不同,一般在90~150天。因为,饲养期短,鸡的生长速度快,体内的一些风味物质沉积少,肉的结实度不够,都会影响肉鸡的风味和口感。肉用柴鸡放养同样分为两个阶段: 室内保温阶段和室外放养阶段。

1.室内保温阶段 (育雏) 的饲养管理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促进雏鸡增重,加强保温,加强卫生防疫 (尤其是疫苗的接种)工作,为后期的放养打好基础。这个期间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要求与优质肉鸡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技术要求相似。

(1) 育雏所需时间: 放养肉用柴鸡所处季节不同,在育雏所需的时间也有差异。保温时间的长短主要受外界温度的影响,即看外界温度是否能够达到脱温的要求,通常脱温时外界温度白天不低于18℃。在1~2月开始育雏的需要在室内保温45天以上,3月中旬以后可以将鸡群放养到室外; 3~8月育雏的保温时间有30天就可以放养到室外。

9~12月一般不育雏,因为这个时期如果育雏结束,鸡群达到50日龄后即便是放养到室外,此时期外界也没有足够的野生饲料资源供鸡群觅食,而且外界温度低,必须大量使用补充饲料才能够满足鸡群的生长需要,不仅会使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而且用补充饲料养出的鸡质量也受影响。

(2) 育雏阶段的环境条件控制: 室内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和光照可以参照优质肉鸡育雏期间的控制要求。

(3) 饲养方式: 可以参考白羽肉鸡育雏期饲养方式。如果是采用笼养育雏方式,为了能够让鸡只更好地适应放养的生活方式,建议在鸡群到室外放养前2周采用地面散养或网上平养方式。

在大多数鸡场,育雏期采用地面散养或网上平养方式,而且在鸡舍的南侧设置有室外运动场。低温季节当鸡群达到35日龄后、温暖或高温季节鸡群达到20日龄后,选择晴朗的天气在上午10时之后让鸡群到运动场活动,同时可以在运动场补饲青绿饲料。

(4) 肉用柴鸡育雏阶段的饲养技术:

饲料: 这个阶段的饲料可以使用饲料公司生产的雏鸡浓缩饲料 (40%的浓缩料加60%的碎玉米) 或全价配合饲料,也可以根据前面提供的雏鸡参考饲料配方自己配制饲料。这个阶段的饲料主要是为雏鸡的较快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而且这个阶段饲料的成分对上市时鸡肉的质量影响不太大。

喂饲原则: 这个阶段主要是刺激雏鸡多采食,前2周采用少给勤添的喂饲原则,3周龄后采用自由采食的方法进行喂饲。不要限制保温阶段肉用柴鸡的采食量,但要求每天让鸡把料槽 (料桶) 内的饲料吃净1次。

笼养方式的喂饲: 前5天在笼内放置浅料盘,把饲料撒在料盘内供雏鸡采食; 5~12天,在笼内放置料盘的同时,笼外悬挂的料槽当中也添加饲料 (注意调整育雏笼前网栅格的宽度),让雏鸡适应两种喂饲方式; 13日龄后去掉笼内料盘,只使用料槽喂料。使用料槽喂料要注意每次添加饲料的量不要超过料槽深度的1/3,以减少饲料的浪费。

平养方式的喂饲: 无论是网上平养还是地面垫料平养,一开始都可以使用小料桶进行喂饲,3周龄后换为中号料桶。使用料桶要注意及时升高料桶的高度 (可以用绳子悬挂到横梁上,也可以在料桶底部加垫片),使料盘的边缘与雏鸡的背部高度相同,利于雏鸡采食和减少饲料的抛撒。

(5) 肉用柴鸡育雏期饮水管理: 可以参考优质肉鸡育雏要求,符合 “清洁、充足” 的基本要求。

(6) 分群与饲养密度管理:

1) 平养条件下的分群与饲养密度管理: 采用平养 (地面垫料、网上) 方式时,要在舍内把鸡群分为若干个小群,每个小群鸡的数量在200~300只,分群时按照体重大小、体质强弱、公母进行,每个小群内的个体特点要基本相似。群内个体特点相似,有利于群体的均匀发育,有助于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饲养密度对雏鸡的健康和生长影响很大,密度大的负面影响显得极为突出。因此,在室内保温阶段,要创造条件避免饲养密度过高。对于肉用柴鸡,当鸡群卧下休息的时候,地面或网床床面有1/3的空闲就说明饲养密度控制是比较合适的。20日龄后可以在育雏室内放置栖架供雏鸡离地栖息,这样可以减少密度偏大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有助于促进羽毛的生长和预防疾病。

2) 笼养条件下的分群与饲养密度管理: 采用育雏笼方式育雏,同样要注意把每个小单笼内的雏鸡挑选好,让每个单笼内的雏鸡大小、强弱相对一致。饲养密度主要是根据体重和体格发育控制每个单笼内饲养鸡只的数量。通常也按照当鸡群卧下休息的时候,地面或网床床面有1/3的空闲来控制。

(7) 卫生防疫管理:

1) 做好环境卫生: 保持鸡舍内良好的卫生状况,及时清理粪便和垫草,合理组织通风换气。

2) 严格消毒管理: 定期对鸡舍内外进行消毒,对喂饲和饮水用具进行消毒。

预防性使用药物: 雏鸡1~4日龄和8~10日龄使用同样的抗生素 (如丁胺卡那霉素或硫酸庆大霉素、头孢噻咈等)主要用于预防大肠杆菌病和白痢; 15~17日龄和22~24日龄使用相同的抗球虫药物用于预防球虫病。

疫苗接种: 雏鸡在孵化室出壳后要接种马立克疫苗,3~5日龄接种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 (H120) 二联疫苗,10~12日龄和18~20日龄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28~30日龄接种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 (H52) 二联疫苗 (同时半倍量注射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38~40日龄接种禽流感疫苗。

病死鸡处理: 育雏期间发现病死鸡后要及时从育雏室内拣出,并由专业人员进行诊断及早发现和处理疫病问题。病死鸡无论剖检与否,要投入到火炉中焚烧或消毒后深埋,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2.室外放养阶段的饲养管理

(1) 放养的过渡过程: 室内保温阶段结束后,鸡群就可以到室外放养,在放养的最初几天要把鸡群控制在离鸡舍比较近的地方,不要让鸡远离鸡舍,而且要注意看护,以免丢失和被其他动物伤害。过渡期一般有10~15天的时间。

随着鸡群在室外放养时间的延长,鸡群的活动区域可以逐渐扩大,根据野生饲料资源数量的多少决定配合饲料的使用量,并注意把配合饲料的补饲重点放在傍晚鸡群要回鸡舍休息的时候,使鸡群逐渐养成习惯,傍晚时补饲并回舍休息。具体开始过渡的时间要根据天气情况决定,如果在未来几天内天气晴好、温暖,可以作为鸡群放养的起始期。如果放养时天气不好 (如低温、大风等),则可能会影响到鸡群的健康。

刚开始放养的第1周要在放养场地内放置若干个料盆或料桶,让鸡既可以觅食野生的饲料资源,也可以吃到配合饲料,使其消化系统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开始要以配合饲料为主,辅助喂饲一些青草、青菜,之后逐渐减少配合饲料用量,增加青绿饲料用量。

(2) 注意天气变化: 平时要注意天气预报和留心天气变化,如果出现恶劣气候条件要提前把鸡群收回鸡舍; 如果是大风和下雨的天气,就暂停室外放牧,让鸡群在鸡舍内活动。防止雷电、暴风雨对鸡群的影响是放养阶段重要的管理内容。

(3) 青绿饲料的合理利用: 放养期间,鸡群可以利用放养场地内的青绿饲料,如果放养场地青绿饲料不足必须考虑在当地收集青绿饲料以满足鸡群的采食需要。对于相对固定的放养场所,有必要通过种植牧草来满足青绿饲料的供应。

为了合理利用放养场地内的青绿饲料,可以把放养场地划分为5~7个小区,采用轮牧的方法。让鸡群在一个小区内放养2~3天,然后再换到相邻的另一个小区内放牧,使得已经放养过鸡群的小区内的青草有2周以上的恢复期。

(4) 补饲: 每天在傍晚的时候进行补饲,补饲安排在鸡舍内或鸡舍门口,让鸡群补饲后很快进入鸡舍内休息。每次的补饲量依据野生饲料资源的数量进行调整。

(5) 饮水管理: 鸡舍内要有饮水器,供鸡群在鸡舍内使用。室外放牧场地要放置一定数量的饮水器,饮水器的容量可以使用较大的,如容量为10~15升的。每个饮水器可以满足50只鸡的使用。饮水器要放在比较醒目的地方,不仅便于鸡寻找,也有利于工作人员更换饮水。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减少太阳直晒。

(6) 卫生防疫管理: 根据免疫接种程序的要求,结合当时当地鸡病的流行情况,在室外放养阶段要考虑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炎、禽痘、禽流感等疫苗的接种。在肉用柴鸡出栏前的6周内不要使用油乳剂灭活疫苗接种,以免在肉鸡屠宰时接种部位仍然有溃疡。前期使用油乳剂疫苗接种也要注意,疫苗接种前使温度升高到25~28℃。如果疫苗温度低,在接种后会在接种部位长时间存在硬结或溃疡而影响屠体质量。

放养期间主要预防的细菌性疾病有大肠杆菌病、沙门菌病、禽霍乱等。使用的药物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坚决不要使用违禁药物。在肉鸡出栏前2周不要使用任何药物,避免屠体内的药物残留。使用中草药进行防治疾病能够有效避免药物残留问题。

放养鸡容易感染体内寄生虫,如球虫、蛔虫、绦虫等。要注意观察鸡群的活动场所内鸡的粪便中有无寄生虫感染的特征,如果发现粪便中有寄生虫病的症状,就需要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在使用驱虫药物的同时要对鸡群活动频繁的场地进行清理和消毒。

3.放养肉用柴鸡的出栏管理

(1) 出栏时间: 一般要根据肉柴鸡的类型确定出栏时间,对于生长速度比较快的品种,如快大型黄鸡或麻鸡、817肉杂鸡等,出栏时间一般在80~90日龄,体重在1.5~2.0千克; 对于生长速度较慢的品种 (如地方良种鸡、土鸡等),出栏时间在120日龄前后,体重在1.3~1.8千克。

各种鸡只要生长到一定周龄,体重达到一定标准之后,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就会显著下降,继续饲养会使生产成本明显增加,同时饲养期越长疾病的风险也越大。另外,出栏时间还要考虑当时的市场行情,如果市场行情好可以及时出栏,如果预计到未来几周市场价格会明显上升则可以推迟几周出栏。

(2) 分批出栏: 当鸡群达到上市日龄和体重后可以根据销售情况分批出售。许多地方良种鸡的生长整齐性有差异,如在100日龄时公鸡体重大的能够达到2千克以上,小的可能不足1.5千克; 另外,饲养柴鸡型肉鸡通常是公、母鸡混群饲养,公鸡和母鸡不仅在生长速度上有差异,在销售价格上差别也很大。因此,把公鸡和母鸡分别销售到不同的地方,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养殖利润。

(3) 抓鸡: 出栏前需要抓鸡,而抓鸡对于鸡群来说是个强烈应激,尤其是柴鸡,体型轻巧、飞蹿能力强,不容易被抓住,反而受到惊吓。尤其是采用分批出栏的时候,每抓鸡1次就会造成其他鸡在3~5天内体重停止增加。为了减轻抓鸡带来的应激,建议出栏当天早晨不要放鸡,让鸡群待在鸡舍内,同时把窗户用深色物体遮挡起来,使鸡舍内的光线显得昏暗。在昏暗的光线下,鸡比较安静,抓鸡的时候造成的应激相对会比较小一些,鸡也好抓些。抓鸡时最好抓住鸡的双腿,不要抓单腿、翅膀和脖子,以免造成鸡的损伤而影响外观质量,降低销售价格。

(4) 装箱 (筐): 肉鸡出栏都要装在专门的周转筐内,便于称重和运输。将鸡从鸡舍内抓出后直接放进筐内。每个筐内放的鸡数量要合适,避免拥挤。

(二) 白羽肉鸡的放养管理技术

在我国白羽肉鸡都是采用室内密集饲养的方式,片面追求单位时间内和单位空间内肉鸡的产量。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如法国) 目前已经采用生态养殖模式饲养快大型白羽肉鸡。

白羽快大型肉鸡的生长期比较短,与优质肉鸡的生态养殖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其要点是在整个饲养过程符合 “动物福利”的基本要求,即保持合适的饲养密度,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自由采食,充足饮水,不受各种应激; 在30日龄后可以到室外活动,并要求饲料中不能添加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之外的其他各种添加剂。

与传统的舍内密集饲养相比,生态饲养白羽肉鸡可能会使饲养期略有延长,肉鸡的生长速度略有降低,但是鸡肉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1. 30日龄内的饲养管理要求 可以参考白羽肉仔鸡饲养管理有关内容。

2.30日龄后鸡群的饲养管理

(1) 室外活动: 30日龄后的鸡群要在外界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 (无风、无雨雪、温暖) 到鸡舍外活动,让鸡群能够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在更大的空间内满足其自身活动的需求。

1) 室外场地: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把鸡舍建在林地、果园或草地的旁边,鸡群从鸡舍出来后就可以到这些场地中活动和觅食; 如果没有这种条件,一般要求在鸡舍的南侧留出约为鸡舍面积3倍的空场地作为室外运动场,供肉鸡到场地上活动。

2) 适应过程: 肉鸡比较懒,不爱运动,开始的时候,打开靠鸡舍南面通向运动场的门或地窗后肉鸡可能不愿意出去,这时可以由两个人慢慢地把鸡群分小群赶到运动场,当鸡只出来后就会逐渐到运动场中走动,其他的鸡群慢慢也会来到室外。经过7天左右的适应,当打开通往运动场的门窗后,鸡群就会自主来到运动场活动。

3) 室外活动时间: 根据天气和外界气候的情况,每天可以让鸡群在室外活动3~5小时,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分次进行的。

(2) 鸡舍环境控制: 尽管30日龄后的鸡群可以到鸡舍外活动,但是很多的时间还是在鸡舍内,因此,舍内环境的控制对于鸡群的健康和生产都是很重要的。

温度控制: 30日龄后鸡舍内的温度控制在20~25℃是最理想的。在低温季节舍温不要低于15℃,高温季节不要超过30℃。

通风控制: 平时鸡群在鸡舍内的时候通风量不宜太大,当鸡群到运动场活动的时候要尽量加大通风量,对鸡舍进行彻底的通风换气。1小时的大流量通风能够保证其后12小时内鸡舍空气质量的良好。

光照控制: 白天当鸡群到鸡舍外活动的时候可以任由其接受自然光照,如果鸡群在鸡舍内则需要适当进行遮光处理,避免舍内 (尤其是靠南面窗户附近) 光线过强。晚上使用灯光照明,夜间可以有3小时的黑暗时间。光照强度以能够看清鸡群状态、饲料和饮水情况即可。

(3) 饲料与喂饲: 使用符合无公害或绿色标准的配合饲料(不得含抗生素类、激素类及其他国家禁止使用的各种添加物)。白天每4小时喂饲1次,晚上每5小时喂饲1次,每次喂饲后,鸡群应能够在20~40分钟把饲料基本吃完。当鸡群在鸡舍外活动时,喂饲就在舍外进行。使用料桶,每30只鸡1个料桶,料桶用砖或其他物品垫高10厘米左右并保持稳当。

饮水按照 “清洁、卫生” 的标准执行。鸡群在运动场活动时可以在运动场放置几个真空饮水器供鸡群饮水。

运动场放置若干个小盆,盆内盛放一些河沙 (颗粒大小与黄豆相似) 供鸡自由采食。

(4) 鸡群的运动: 肉鸡有不爱活动的特性,吃饱喝足后常常卧在地面上,这是肉鸡腿病比较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当鸡群到室外活动期间,饲养员要经常在鸡群中走动,使鸡群被动性地适当活动。

(5) 卫生防疫: 30日龄后的鸡群一般要求不能使用油乳剂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和使用抗生素,卫生防疫应该以加强消毒管理为主。鸡群的室外活动场地在鸡群达到26日龄时使用消毒药进行一次全面的喷洒消毒; 30日龄后每天下午当鸡群回鸡舍后要及时清扫运动场并把鸡粪和垃圾运送到远离鸡舍的地方堆积发酵; 当鸡群到室外运动场活动时,要清扫鸡舍并用消毒液喷洒消毒。

每一批肉鸡出栏后,鸡舍和放养场地必须彻底清理和消毒,防止上一批肉鸡养殖过程中的病原体感染下一批肉鸡。鸡舍清扫冲洗后分别用两种以上消毒药喷洒,在下一批肉鸡开始饲养前4天用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 室外场地主要是把垃圾进行清理(如果是草地或林地,可以对地面进行翻耕)。第一批肉鸡出栏后鸡舍和场地至少要空闲3周,才能饲养下一批肉鸡。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