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母畜不孕
    来源:辈宠网

引起母畜暂时或永久不能生殖的各种繁殖障碍的总称。又称母畜不育。根据病因可分为不同类型:①先天性不孕。由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或卵子、精子及合子生物学缺陷所致。常见的有种间杂种、幼稚病、两性畸形、异性孪生母犊、生殖道畸形。②饲养管理和利用性不孕。包括饲养管理或利用不当,致生殖机能减退或受到破坏;饲料数量不足和品质不良,矿物质、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等,以及使役过度或泌乳过多。③繁殖技术性不孕。为繁殖技术失误所致,如未能及时发现母畜发情并配种,人工授精时精液处理和输精技术不当,未及时进行妊娠检查或误检。④气候水土性不孕。即将母畜迁移至气候或地域差异大的地区所致。⑤衰老性不孕。母畜未老先衰,生殖机能过早丧失。⑥疾病性不孕。生殖器官疾病或机能障碍所致,或为某些疾病的一种症状,在各类不孕中最为常见。所见疾病有卵巢机能减退及萎缩、持久黄体、卵泡萎缩及交替发育、卵巢囊肿、排卵延迟和生殖道炎症,以及布鲁氏菌病、弧菌病、结核病、毛滴虫病、弓形虫病、钩端螺旋体病和牛的病毒性阴道炎等。

幼稚病(infantilism) 丘脑下部或脑下垂体分泌生殖激素不足或甲状腺及其他内分泌腺体机能紊乱所致。母畜达到配种年龄时, 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或没有繁殖能力。因而表现达到繁殖年龄而不发情, 或虽发情, 但屡配不孕。临床检查可发现生殖器官某些部分(如卵巢或子宫角)发育不全, 较正常者小; 有的阴道及阴门小得无法交配。重症治疗无效, 轻症可用激素制剂治疗, 与公畜一同放牧, 刺激生殖器官发育; 如能交配, 受孕后生殖器官的发育可转为正常。

两性畸形(intersex, hermaphrodite) 依性腺不同可分为两类: ①真半雌雄体(真半阴阳)。性染色体结构异常所致, 同时具有卵巢和睾丸组织、生殖道介于雌雄两性之间。②假半雌雄体(假半阴阳)。胎儿时期体内激素分泌失调, 使雄性或雌性生殖器官未充分分化, 形成两性外生殖器官 (雄性假半雌雄体和雌性假半雌雄体)。无论哪一种性别的两性畸形, 其外生殖器官都与母畜近似, 且形态多样, 如阴门狭窄, 阴唇不发达, 但下角较长, 阴蒂特别发达;有的虽有阴囊,但无睾丸; 有的表型几乎完全为雌性等。两性畸形家畜无繁殖能力, 亦无有效疗法。

(万一鹤)

异性孪生母犊(freemartin) 与公犊同胎的母犊,其中约有91%母犊的生殖器官部分发育不全或缺如,致无生育能力。异性双胎自附植后,随着胚胎的发育,两个胎囊逐渐靠近、融合,并形成互通的血管吻合支,使二者的性激素相互渗入。但雄性胎儿生殖腺发育较早, 雄激素经吻合支进入雌性胎儿体内, 抑制其性腺及生殖器官的发育, 导致雌性胎儿雄性化及部分生殖器官缺如或发育不全。经免疫学及遗传学研究, 此多与性染色体嵌合作用有关。即该母犊输卵管、子宫角及阴道前部的发育受阻而中肾管的残余和精囊腺等发育则异常。这种母犊成年后不发情,貌似阉牛;乳房不发达; 乳头与公牛相似; 阴门狭小, 阴蒂较长, 阴毛长而密, 阴道短小。为确定孪生母犊将来是否具有繁殖能力, 可在幼年时用一玻璃棒向阴道内试插, 凡不育母犊均插入很浅,至1周岁时也不超过12厘米(图)。此外, 直肠检查摸不到子宫颈, 子宫角细小, 卵巢仅如麦粒大小; 阴道视诊则不见子宫颈膣部。一般经问诊结合外形和阴道检查便可判定。必要时可予遗传学鉴定。一经确定为异性孪生不育母犊, 即应淘汰。

异性孪生母犊阴道探查诊断(仿S.J.Roberts)

(林藩平 万一鹤)

生殖道畸形(anomalies of genital tract) 母畜生殖道发育异常或部分缺乏。包括: ①子宫角畸形。只有一个子宫角, 或另一子宫角仅为一索状物, 没有管腔, 有的还缺少一个卵巢。仅一个子宫角的母畜, 若发育正常, 仍有繁殖能力。②子宫颈畸形。缺乏子宫颈或子宫颈闭锁不通, 具有两个子宫颈或两个子宫颈外口。前两种畸形无生育能力,后两种畸形仍能生育。③阴道及阴门畸形。常见的有阴道及阴门狭窄或闭锁不通,阴瓣过度发育及膣肛(直肠开口于阴道腔内)。阴门及阴道畸形者均不能作种用。

卵巢机能减退及萎缩(hypo-ovaria and atrophyof ovary) 卵巢暂时性处于静止状态,不出现周期活动。即为卵巢机能减退。程度轻的,可表现发情征状,不排卵或排卵延迟; 或者排卵而无发情表现, 称安静发情。卵巢机能长期衰退时, 卵巢组织萎缩或硬化, 丧失繁殖能力。多由各种疾病和长期饥饿使役或挤奶过度等饲养管理不当, 导致母畜身体乏弱所引起。天气转冷、酷热或变化无常, 卵巢机能也可暂时减退。安静发情主要是孕酮水平过低所致,进入繁殖季节的羊,以及牛产后和牛、羊初情期的第一次发情均多发。

症状为发情周期延长, 发情体征不明显, 或者有卵泡发育但不表现发情; 有的虽发情但不排卵; 直肠触诊卵巢的形状和大小无明显变化,无黄体或卵泡。病久卵巢萎缩, 体积显著缩小, 质地变硬, 无黄体或卵泡。根据母畜有发情周期延长或不发情的病史、多次直肠触诊以及测定激素(孕酮及雌二醇)含量即可确诊。

非疾病引起的卵巢机能减退病例,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后均能自愈。卵巢萎缩或硬化的病畜, 生理机能很难恢复。治疗多采用刺激母畜生殖机能的方法。促卵泡素(FSH)对促进母畜发情有良效。但使用过量会引起卵泡大量发育,卵巢剧烈充血、出血甚至粘连。重复使用时,应慎重。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亦有较好催情作用。雌激素虽不能刺激卵泡生长发育, 但能增强生殖器官的机能活动, 促使卵巢摆脱静止状态,故可应用。此外,对病马还可用温水冲洗子宫, 刺激其机能活动。

持久黄体(persistent corpus luteum) 怀孕黄体或性周期黄体超过正常时限不消退的疾病。多见于牛。组织构造和生理作用与正常黄体无异。病因多与运动不足,饲料单纯、缺乏必需的矿物质或维生素, 以及产乳量过高或使役过度等有关;亦多见于牛患子宫炎、子宫积水或积脓、子宫复旧不全、子宫肿瘤及其胎儿干尸化之时。症状为发情周期中止,持续不发情。若间隔7~10天,检查两次以上,在同一卵巢的同一部位查出形状、大小、质地相同的黄体,即可作出诊断。但须注意和怀孕黄体相区别,防止误诊。如有条件可检测奶或血样中孕酮的含量,病畜的孕酮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预后良好。非疾病引起者在改进饲养管理、减少挤奶量和减轻使役后,经一段时间黄体即可消退,发情周期恢复正常。前列腺素F2α及其类似药物具特效,溶黄体作用确实可靠,病牛应用一次后,3~5天内即可正常发情。

卵泡萎缩及交替发育(atrophy and alternatingdevelopment of follicle) 卵泡不能正常发育成熟,达到一定阶段即停止发育或逐渐萎缩,继而或同时又有新的卵泡发育。马、驴多发。病因与环境变化有关,早春配种季节天气冷热变化无常,多发此病。病畜断续或连续发情,发情期延长,当有新的卵泡发育时,发情征候增强。经多次直肠检查,根据卵泡发育的特点并结合外表症状,可作出诊断。预后良好。多数患畜可随天气转暖而自愈。治疗可用刺激卵巢机能的催情药物。

卵巢囊肿(oophorocistis,ovarian cyst) 卵巢内的黄体或未破裂卵泡变性或萎缩,形成球形空腔的疾病。奶牛和奶山羊多发,猪及马偶发。包括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前者为卵泡上皮变性,卵泡壁结缔组织增生变厚,卵细胞死亡,卵泡液未被吸收甚至增多所致,又称囊肿卵泡(cystic follicle);后者为未排卵的卵泡壁上皮黄体化所致,又称黄体化囊肿(luteinizedcysts)或黄体化卵泡(luteinized follicle)。正常排卵后,黄体中央亦形成腔隙并聚积液体,称为囊肿性黄体(cystic corpus luteum);此非病理现象,其一部分黄体组织突出于卵巢表面,外形也与上述两种病理性囊肿显著不同。

病因 激素分泌失调,促黄体素分泌过多,扰乱了排卵机制和黄体的发育,以及遗传素质。饲喂含有雌激素或缺乏维生素A的饲料,精料过多又缺乏运动;母马使役过重,长期发情不配种;垂体机能失调或长期大量注射雌激素制剂;患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或其他致卵巢发炎的疾病;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天气骤变,气温过冷过热等均可引发。

症状 卵泡囊肿病牛发情表现异常,发情周期缩短,发情期延长。严重者表现为慕雄狂:极度不安,大声哞叫,拒食,频繁排尿,经常追逐或爬跨其他母牛;奶产量降低,乳汁煮沸时凝固;颈部肌肉增厚,状似公牛;荐坐韧带松弛,臀部肌肉塌陷,尾根与坐骨结节之间呈现特征的凹陷;阴唇肿胀增大,阴门中经常排出粘液。直肠检查可发现卵巢上有一或数个外壁紧张、触诊有波动感的囊泡。囊肿卵泡仅为一个时,直径比正常卵泡大;囊肿大小若与正常卵泡相似时,为了鉴别,可间隔2~3天(牛)或5~10天(马)再次进行检查,此时正常卵泡已消失。直肠触诊子宫角松软,不收缩;久病不愈的母牛还可并发子宫内膜炎和子宫积水。

黄体囊肿病畜表现不发情。牛的囊肿多为一个,壁较软较厚、不紧张;马和驴的直径可达7~15厘米或更大,感觉有明显的波动,按压时病畜有轻微疼痛。为了鉴别,也须间隔一定时间多次直肠检查,若超过一个发情周期,母畜始终不发情,而且几次检查卵巢的结果相同,即可作出诊断。

治疗 改善饲养管理和使役条件,有些只有单个囊肿的母马,尤因饲养不当所致者,无须用药就可自行消失;高产奶牛应增加运动,减少挤奶量。治疗药物有促黄体素(LH)或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及孕酮(可治疗卵泡囊肿);对无发情表现的病马,还可用孕马血清或全血治疗;对多次重复应用上述激素治疗无效的病牛,应用地塞米松有时有效。

排卵延迟(delayed ovulation) 卵泡发育至成熟、排出卵子超过正常时限。均因促黄体素分泌不足,激素作用不平衡;气温过低或突变;营养不良;使役或挤奶过度等所致。病畜除发情期延长外,无其他症状;有的最后仍可排卵,并形成黄体。间隔1~2天重复进行直肠检查,如果卵泡发育超过正常时限久不排,即可确诊。马、驴在输精之前或与输精同时注射促黄体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黄体酮,均有效;小剂量的促卵泡素或雌激素能缩短发情期和促进排卵。

输卵管炎(salpingitis) 输卵管粘膜表层或深层的炎性疾病。输卵管机能受到损害,管腔狭窄或闭塞,妨碍卵子及精子通过,炎性分泌物危害精子,往往导致不孕。多见于流产、胎衣不下和患化脓性子宫炎及子宫积脓之后,由感染扩散而致;对母畜采用的某些医疗措施,如用手挤出黄体或捏破卵巢上的囊肿,冲洗子宫时用液量过多,以及长期大量注射雌激素等均可引发。在结核病病牛群中还常见结核性输卵管炎。轻症者的损害及变化极轻微,仅管壁略增厚,管腔变小,或粘膜上出现微小囊肿,直肠检查难以发现。患病时间过久或重症者,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变细,触诊有坚实感,或与邻近组织粘连。管腔阻塞不通,分泌物不能排出以至形成积水、积脓的病例,输卵管一段扩大,壁变薄,触诊有波动感。结核性输卵管炎病例,管径变粗,管壁上出现许多小颗粒状结节。重症者难以恢复生育力。轻症者以及管腔未被阻塞,同时并发子宫感染者,可用刺激性小的抗菌药液灌注子宫,全身应用抗生素等治疗。

子宫周围炎(perimetritis) 子宫浆膜的炎性疾病。又称子宫浆膜炎。偶见于牛。特征是子宫浆膜与阔韧带或与盆腔和腹腔中的其他器官发生粘连。常继发于严重的化脓性子宫炎、弥漫性腹腔炎及子宫或卵巢结核, 或胎儿干尸化、胎儿浸溶之后, 子宫穿孔也可引起。粘连的组织中有时可含有大小不等的脓肿,靠近直肠、阴门或膀胱的脓肿破裂后可从肛门、阴道排出脓液。在急性发病阶段,由于骨盆区域的腹膜发炎,症状与腹膜炎相同。直肠检查可以查明粘连的程度及部位,但可引起患畜疼痛和炎症扩散。大面积粘连,预后不良。病畜不孕, 即使受孕也不能怀孕满期。对急性病例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治疗。

子宫肿瘤(uterine tumor) 各种家畜均可发生,牛多见。多为平滑肌瘤、纤维瘤、淋巴肉瘤和腺瘤。直肠触诊感觉子宫或其局部坚实, 硬度与软骨相似。检查时须与脓肿和囊肿相区别。平滑肌瘤多呈单个, 大小不等, 圆形, 且为良性。子宫内的肿瘤, 破溃后可从子宫颈流出带血的分泌物。病畜可淘汰。

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al endometritis) 子宫粘膜表层或深层的慢性炎性疾病。奶牛多发, 其他家畜亦发。多因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化脓放线菌、假单胞菌或变形杆菌以及某些病毒、寄生虫(毛滴虫)等, 多由急性转来。配种输精或在阴道子宫内操作时消毒不严密,均可感染致病。患有子宫复旧不全、胎衣不下、子宫脱出、布鲁氏菌病、结核病以及马沙门氏菌病的患畜多并发。

根据炎症性质可分为卡他性、卡他性脓性和脓性三种。子宫内膜轻微发炎, 无组织形态变化, 也无临床症状者为隐性子宫内膜炎。卡他性病例若遇子宫颈管封闭、子宫内容物不能排出时, 可发展成子宫积水或子宫积粘液; 脓性病例则可发展成子宫积脓。上述诸种的共同特征是屡配不孕或胚胎早期死亡, 发情周期正常或异常。除发生卡他性脓性和脓性的病牛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患病初期体温略高外, 并无全身症状。阴门内排出不等量的分泌物, 其性质因炎症性质而异, 由混浊的粘液到稀薄的脓液; 病畜的阴门附近或尾及飞节上粘有分泌物或其干痂。直肠检查子宫壁增厚, 子宫角变粗, 收缩反应微弱; 子宫中积有液体时, 触诊有波动感。阴道检查可见阴道内积有子宫分泌物, 子宫颈膣部轻微肿胀充血。

通常根据直肠和阴道检查结果, 并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诊断。但各个病畜的症状不完全相同, 有时缺乏某种甚至全部症状, 必要时可进行子宫分泌物的微生物学检查或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卡他性病例多预后良好, 可以治愈并继续怀孕; 卡他性脓性及脓性病例多预后不良。治疗原则为刺激子宫肌恢复张力,增加子宫的血液供给, 促进子宫内容物排出和抑制或消除感染。可应用各种刺激性较小的药液冲洗子宫,向子宫腔内注投广谱抗生素等; 可用雌激素或在子宫颈外口涂敷有轻微刺激性的药剂, 刺激子宫, 促进分泌物排出和增加血液循环。对子宫积脓或长久不发情的病牛, 可用前列腺素制剂治疗。

子宫颈炎(cervicitis, trachelitis) 子宫颈粘膜或肌层的炎性疾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多由助产或交配时受到损伤所致; 慢性则由急性转来, 或并发于阴道炎或子宫内膜炎。阴道检查可发现子宫颈膣部充血、肿胀, 有时附有脓性分泌物,子宫颈口略开张,病久因结缔组织增生而使子宫颈膣部皱襞变肥大。直肠检查感觉子宫颈管增大变硬, 粗细不匀。治疗可先用消毒药液冲洗, 然后涂敷防腐抑菌药剂。对并发者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慢性阴道炎及阴门炎(chronic vaginitis andvulvitis) 两病常同时发生, 多由急性转变而来。原发性者常由配种或分娩时阴道或阴门受到损伤而致, 继发性者多由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子宫颈炎及阴道或子宫脱出所致。根据炎症性质可分为卡他性、脓性和蜂窝织炎等。卡他性病例症状不明显, 粘膜颜色略变苍白,其上常粘附有渗出物。脓性病例阴道粘膜肿胀,甚至糜烂或出现溃疡,阴道中积有或流出脓性渗出物,病畜尾部及阴门附近粘有脓痂。蜂窝织炎性病例有全身症状, 粘膜下结缔组织有弥散性浸润, 有时形成脓肿, 阴道渗出物中混有坏死的组织碎片, 发生溃疡的组织形成瘢痕或粘连, 引起阴道狭窄。治疗可先用一般消毒或收敛药液冲洗阴道, 然后涂以消毒药剂, 或在阴道中放置浸有消毒药液的棉塞; 对蜂窝织炎性病例尚须全身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阴道周围的脓肿应按外科方法处理。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