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四)肉鸽高效养殖法——鸽蛋人工孵化与人工育雏
    来源:辈宠网

1.鸽蛋的人工孵化新技术 种蛋人工孵化对其他特种禽类来讲已不是新鲜事了,但对于养鸽业来讲是一种新技术,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鸽场还都实行传统的养鸽法即鸽蛋自然孵化,乳鸽自然哺育。本书介绍肉鸽高效养殖新技术,就是改变养鸽的传统方法,实行鸽蛋人工孵化和乳鸽人工哺育,这一养鸽业的新技术有以下好处:一是可以避免种鸽在孵化时压破或踩破种蛋;二是防止鸽粪污染种蛋,减少胚胎感染病原体造成胚胎死亡等不利因素,提高种蛋出雏率;三是缩短种鸽产蛋周期,加快繁殖。

(1)孵化设备:目前为便于特禽孵化,生产厂已经制作出了山鸡、鹧鸪、鹌鹑等种蛋的孵化器。此孵化器机型小,蛋盘架小,每次能上鹌鹑蛋7 000~8 000枚。自动控温、自动控湿、自动翻蛋,非常方便。肉鸽人工孵化就可以使用这样的孵化器。

(2)种蛋保存:孵化是一批一批上蛋的,而种鸽产蛋是陆续的,每积够一批蛋时就上一次蛋,所以收的鸽蛋必须妥善保存。

胚胎发育的最低温度为20 ℃,温度达到37.8 ℃时,胚胎发育是不完全、不稳定的,易造成胚胎早期死亡;当温度低于0 ℃时,种蛋会因受冻丧失孵化价值。在生产中,种蛋保存的温度应控制在10~18 ℃,保存时间不超过1周。如果鸽蛋保存时间必须在1周以上,那么种蛋保存的温度必须控制在10~13 ℃。另外,刚收的种蛋不能很快把蛋温降到保存蛋的温度,应有一个缓慢的降温过程。

保存鸽蛋室必须清洁卫生,封闭严密,能防尘沙、防蚊蝇、防老鼠、防阳光直射等,相对湿度为70%~80%,空气还要新鲜,不能含有毒或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如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对种蛋保存不利。

现在保存种蛋的新技术为:用无毒不透空气的塑料袋,装消过毒的种蛋,然后再在袋中充入氮气并封闭保存,效果很好。

一般来讲,种蛋保存1周以内不会影响孵化率;种蛋保存时间超过2周,孵化率明显下降;种蛋保存时间超过3周,孵化率大为降低。种蛋保存期长了,孵化的早期和中期胚胎死亡的多,即使出雏,弱雏率也较高。保存期长致孵化率降低的原因是:种蛋中有杀菌和抑菌的蛋白质,随着保存期的延长,这种蛋白质的功能逐渐消失;由于蛋内pH值的变化,使系带和蛋黄膜变脆;由于各种酶的活动而使胚胎老化;营养物质变性,降低胚胎活力。

另外,保存蛋期间应注意翻蛋。一般是保存1周以内可以不翻蛋;超过1周时每天翻1次蛋;种蛋保存超过2周时,每天翻蛋可明显提高孵化率。另外,种蛋保存时小头向下,大头朝上,孵化的出雏率高。

(3)孵化前的准备工作:

1)孵化室的检修:孵化室必须有良好的通风换气和保温条件,在孵化期间室温应控制在20~25 ℃,相对湿度应在55%~60%,室内的热源不能离孵化器过近。孵化室的地面、墙壁应清扫或粉刷,消毒地面。另外,还要认真检查线路是否安全,并准备好灭火器。

2)孵化器的检修与预热:孵化前应对孵化器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各部位螺栓是否牢固,转动部位是否缺少润滑油,风扇及翻蛋装置运行是否正常,电动机、控温装置是否正常,机壳有无损坏等,发现不正常的部位,及时修理,不能有任何隐患存在。一切检查工作做完后,若没有问题可以接通电源,看孵化器的运行情况、温度、湿度是否符合孵化要求,并且详细测试孵化器内各点的温度,要求温差不能超过0.5 ℃,用体温计校正门表。一切工作做好后开动机器试运转3~4天,若工作正常,温度、湿度变化很少,即可对孵化器内部消毒,准备入孵。消毒可先用3%~5%的来苏儿擦洗机器内、外壁,然后用甲醛熏蒸消毒孵化器内部空间。

3)种蛋消毒:种蛋不清洁容易附着病原菌,影响孵化效果和育雏成活率。所以种蛋要消毒2次,第一次是在蛋产出后30分钟之内;第二次是在孵化前。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

·福尔马林熏蒸法:按每立方米空间用15克高锰酸钾加30毫升的福尔马林。把高锰酸钾放在一陶瓷盆或碗中,然后倒入福尔马林,立即关闭孵化器门,密闭消毒30分钟。第一次消毒在种蛋熏蒸柜中进行;第二次消毒可结合入孵种蛋在孵化器内进行。但是,分批向孵化器内入蛋时,就不能在孵化器内消毒了,否则将会使已经孵化一段时间的胚胎窒息。

·高锰酸钾消毒法:用0.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5分钟。

·新洁尔灭消毒法:把0.1%的新洁尔灭溶液用喷雾器喷在蛋表面。市售新洁尔灭一般浓度为0.5%,用时用清洁水稀释至0.1%。

·土霉素盐酸盐消毒法:将0.5克土霉素盐酸盐溶解于4 ℃的1升水中制成消毒液备用。种蛋入孵6~8小时后,取出种蛋放入预先配制好的土霉素盐酸盐溶液中,浸泡15分钟后把种蛋放回孵化器中继续孵化。这种方法消毒种蛋时,消毒液必须4 ℃。

·二氧化氯溶液消毒法:将二氧化氯配制成80毫克/升的温水溶液,用喷雾器喷洒蛋的表面消毒。本方法不仅不破坏蛋壳的胶护膜,而且对减少蛋壳及蛋内细菌数效果最好。

(4)孵化:孵化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包括物质代谢、细胞分裂、生长发育等,要取得良好的孵化效果,就必须提供一系列保证,提供使生理生化过程能正常进行的条件,如恒定的温度、湿度,良好的通风换气、卫生条件及及时翻蛋等。

1)预热、入孵:第二次种蛋消毒后可将种蛋预升温,预升温温度为35~36 ℃,预热时间为4~6小时。避免蛋壳出现冷凝水。

种蛋装入孵化器时,放置时间较长的种蛋要比放置时间较短的种蛋先放入孵化器2~3小时。入孵时应小心、有序地放入,做好记录,并尽量缩短入孵时间、防止种蛋破损等。

2)孵化期温、湿度控制:孵化温度为37.8~38.2 ℃,一般孵化温度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其影响的程度与温度偏差的大小、持续时间长短及胚胎日龄大小有关。温度偏高会使胚胎发育加快,孵化期缩短,死胚胎、畸形雏、弱雏增多;孵化温度持续偏低会使胚胎发育缓慢,孵化期延长,出雏率低。所以,如果是分批孵化,孵化温度变化就是前期高、中期平、后期低,即孵化的1~7天孵化温度为38.2 ℃,8~15天孵化温度应为37.8~38 ℃,16~18天孵化温度应为37.5~37.8 ℃。如果是陆续上蛋,陆续出雏,孵化温度应为“前平、后低”,即孵化器温度始终保持在38 ℃,孵化器上部温度能达到38.2 ℃,中部应在38 ℃,下部温度可在37.5~37.8 ℃。常靠孵化技术人员升降蛋盘来控制温度。如刚入孵的种蛋放在孵化器的上部,7天后落到其中部,15天以后落到下部。

孵化的相对湿度与胚胎发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调节蛋内的水分蒸发,即相对湿度低时,会使蛋内水分蒸发过多,造成尿囊绒毛膜复合体变干,从而阻碍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排放,也容易引起胚胎和蛋壳膜粘连;湿度偏高时会妨碍蛋内水分正常蒸发,还会影响到胚胎物质代谢正常进行。二是适宜的相对湿度可以使孵化初期的胚胎受热良好,也有利于后期胚蛋散热。三是后期有足够的湿度可以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使蛋壳的碳酸钙转化为碳酸氢钙,蛋壳变脆,有利于雏鸽啄壳。

整批入孵的孵化器内的湿度应为“两头高、中间低”,即孵化的1~6天,胚胎要形成羊水、尿囊液,湿度应为60%~65%;孵化中期胚蛋羊水、尿囊液要向外挥发,湿度可降至50%~55%;而落盘后为使蛋壳变脆和防止雏鸽的绒毛与蛋壳粘连,湿度应升高到65%~70%。

3)通风换气:孵化器内通风换气关系到发育中胚胎的气体交换以及对温度和湿度的调节。肉鸽胚胎在孵化过程中不断进行气体代谢,即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孵化过程中必须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浊气。据测定,孵化器中氧气含量为21%、二氧化碳含量低于1%可获得良好的孵化效果;当二氧化碳的含量超过1%时,每增加1%,孵化率就下降15%,同时还会出现较多的胎位不正现象和畸形、体弱的雏鸽。孵化器内氧气含量高于或低于21%都会使孵化率降低。但氧气含量正常的情况下为21%,即在21%的基础上氧气含量每降低1%,孵化率就会降低5%。在海拔高的地区孵化率低的重要原因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低造成的。通过人工补充氧气则会使孵化效果明显改善。

4)翻蛋:翻蛋是保证胚胎正常发育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对胚胎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翻蛋可以防止胚胎与蛋壳膜粘连,从生理意义上讲,蛋黄含脂肪多,相对密度较小,总是浮在上部,而胚胎由于位于蛋黄的上面,在孵化过程中由于系带松弛,使胚胎与蛋壳膜接触,若长期不翻蛋,则胚胎因与蛋壳膜发生粘连而引起死胎。二是翻蛋有利于胚胎运动,保持胎位正常,也可以改善胎膜血液循环。三是翻蛋能使胚蛋各部位受热均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温差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孵化器有自动翻蛋装置,每天翻蛋12~24次。无论采用何种孵化方法,每天翻蛋次数都不应少于6次,否则会使孵化率降低。生产上要求在种蛋落盘以前都应该翻蛋。翻蛋的角度在新型孵化中都设计为90度。

5)晾蛋:一般在入孵10~12天开始晾蛋,每天上午和下午各1次。晾蛋时把孵化器的门打开,关闭电源,电扇继续鼓风,或将蛋盘抽出。晾蛋时间根据孵化室内温度和胚龄灵活掌握,一般时间为10~30分钟。晾蛋是在孵化中后期进行,其本质是降低温度,若孵化温度正常时,增加晾蛋次数并不能提高孵化效果。晾蛋主要是驱散孵化器中的余热,使胚胎得到更多的新鲜空气,适当的冷刺激还可促进胚胎发育。

6)其他条件:一是孵化器中一定要卫生,如果卫生状况不良,会增加胚胎的死亡率,雏鸽还容易感染疾病。因此,要及时清除孵化器中的污物,保持良好的通风,进行严格的消毒。二是孵化后期胚胎头部应朝气室方向,若倒置会改变正常胎位,影响发育和代谢。三是注意照明,孵化过程中增加灯光照明,不仅可以缩短孵化期,还可以提高出雏率及生产性能,用紫外线灯或激光装置照射胚蛋,也有同样的效果。

(5)鸽蛋人工孵化的效果好于自然孵化: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珍禽组科研人员对人工孵化和自然孵化曾做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人工孵化比自然孵化可减少破蛋率10.5%,减少死胎率15.8%,提高出雏率21.6%。孵化记录如表5-1所示。

表5-1 鸽蛋的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对照表

孵化方法 入孵

蛋数

破蛋
数量 %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