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猪大肠杆菌病
    来源:辈宠网

猪大肠杆菌病是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的总称。

仔猪黄痢

【病情简述】仔猪黄痢病是乳猪以拉黄色稀粪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传染病。多发于3日龄左右的乳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7日龄以上的乳猪发病极少。本病在我国较多的地区和猪场都有发生,是危害仔猪重要传染病之一。

易感性:发生于出生后数小时至7日龄内的仔猪,以1~3日龄最为多见,1周以上很少发病。同窝仔猪中发病率很高,常在90%以上,病死率亦很高,有的全窝死亡。

传染源:主要是带菌母猪。

传播途径:通常消化道感染。带菌母猪由粪便排出病菌,污染母猪乳头、皮肤和环境,新生仔猪吸母乳和舐母猪皮肤时吃进病菌引起发病。下痢的仔猪由粪便排出病原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环境再传染给其他母猪,成为新的传染源。

本病没有季节性,舍内湿度大,低温和污染较大,管理不善可增加发病。第一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和死亡最高,随着母猪长期感染大肠杆菌而逐渐产生对该菌的免疫力,伴着胎次的增加,仔猪发病逐渐减轻。但不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不会自行停息。

【病原】本病的病原体是某些致病性的溶血性大肠杆菌,常见菌株有O8、O60、O115、O138、O139、O141等6株。本病分泌毒素和胃肠道发酵腐败的产物一起引起肠毒血症,使仔猪发病或死亡。

该病的发生与母猪,特别是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有关,如饲料搭配不全面、栏舍不洁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主要症状】潜伏期短的在出生后12小时内发病。主要症状为突然腹泻,排出腥臭的黄色或灰黄色水样粪便,内含凝乳小片,顺肛门流下。捕捉小猪时,从肛门冒出粪水。不久脱水,吃乳无力,口渴,四肢无力,里急后重,昏迷死亡。急性的下痢不见,体弱,倒地而死。

【剖检症状】最显著的病变是胃肠道急性卡他性炎症,其中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胃内充满酸臭的凝乳块,胃底黏膜潮红,部分病例有血斑块,表面有多量黏膜覆盖。肠壁变薄,黏膜或浆膜充血、出血、水肿,肠腔内充满腥臭的黄色、黄白色稀薄的内容物。肠系淋巴结有弥漫性小点出血。心、肝、肾变性,重者有出血点。

【实验室诊断】细菌分离与鉴定:取新鲜死猪小肠前段内容物,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上,18~24小时培养,长成红色菌落,挑取该菌落作进一步培养和生化试验,或用大肠杆菌因子血清鉴定血清型。

【预防措施】(1)常发地区,可选用大肠杆菌K88ac-LTB双价基因工程菌苗、新生猪腹泻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仔猪大肠杆菌腹泻K88、K99、987P三价灭菌苗或MM-32工程菌苗给产前15~20天怀孕母猪注射,以通过母猪获得被动保护。或母猪产仔后用益母草、半边莲、生甘草煎水混料喂,通过乳汁增强仔猪抗病力。

(2)平时做好圈舍、环境的卫生和消毒工作;母猪产房要保持清洁干燥、保温、消毒;接产时用消毒药清洗母猪乳房及乳头。减少应激因素影响。

(3)有些猪场,在仔猪出生后未吃乳前,即全窝口服抗生素,连服3天。有的在未吃乳前喂服微生态制剂(如促菌生、调痢生等),以预防发病。尽快让仔猪吃上和吃足初乳。2周龄合理补饲全价仔猪日粮。

【治疗】(1)黄连10克,苍朮3克,雄黄0.3克,百草霜或茶油饼(煅炭)4.5克,醋或酸菜水适量。用法:先将黄连、苍朮研末,再与雄黄、百草霜(或茶油饼炭末)混匀,密封装瓶。同时以醋或酸菜水浆药粉调成糊状,用毛笔或小竹片取药涂于仔猪口内,每日1次,分2次服,连服3~4日。

(2)秦皮5克,白头翁3克,地榆3克,老鹳草3克。用法:水煎浓汁喂服。

(3)冬青叶120克。用法:煎浓喂服。

(4)南瓜藤烧灰。用法:调水喂服,每天3次,连服3天。

(5)南瓜根自然汁1酒杯喂服,每天3次,连服2~3天。

(6)黄连、黄柏、黄芩、白头翁各30克,诃子肉、乌梅肉、山楂肉、山药各15克,共为末,分9包,每次1包,用温水调匀灌服,每天3次,连服3天。

(7)每头患猪用鲜猪血100克,甘薯粉50克,加清水250毫升,混匀后喂服或让其舔食,连用2次即有效。

(8)肾中穴封闭疗法:0.5%~1%盐酸普鲁卡因1~4毫升注入肾中穴(该穴位于仔猪髋结节前约1厘米,离背中线约1.5厘米处),用9号针头刺入0.3~0.5厘米将药液注入,每日封闭1~2次,左右肾中穴交替进行。

(9)取干制的辣蓼草1.5千克,加水7.5~10千克,煎煮2~3小时时,经双层纱布过滤,取汁用文火浓缩至0.25千克,凉后装瓶备用。初生仔猪每头灌服1~2毫升,可预防黄痢。对患猪每头灌服3毫升,连用2~3次,如同时灌服链霉素则效果更好。

(10)党参36克,黄连、黄柏、黄芩各15克,连翘、茯苓、白朮、石榴皮20克,干姜、木香(后下)各12克,白头翁40克,研末煎汤内服。以上为12头仔猪用量,服1~2剂。

仔猪白痢

【病情简述】仔猪白痢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仔猪传染病。临床特征为下痢,排乳白色或灰白色、黏稠或粥样、具特殊腥臭味的粪便。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一年四季,尤以春秋两季及阴雨连绵季节发病最多。

【病原】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普通的消毒药如0.1%升汞、2%甲醛、3%碳酸作用10~15分钟就可将其杀死。大肠杆菌是动物肠道内正常存在的细菌。当饲养管理不当,如母猪过肥,乳汁过浓;哺乳母猪营养不全,乳汁质量较差;仔猪饲料调制不当,引起消化不良;栏舍阴寒潮湿以及天气骤变,阴雨连绵,雨季因素影响下,仔猪抵抗力降低,从而继发感染而发病。

【主要症状】突然发病,排出灰白或黄白色浆状、糊状粪便,腥臭,腹泻次数不等,有时带有气泡或血丝,重症排粪失禁或脱肛。体温和食欲无明显变化。病程2~3日,长的1周左右。仔猪消瘦,毛乱,共济失调,怕冷,伏卧于垫草中。有的能自行康复,有的衰弱、脱水死亡。

【剖检症状】尸体外表苍白消瘦,脱水严重。胃内有少量凝乳块,胃黏膜充血、出血。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有大量黏液分泌物、肠内充满气体,肠黏膜充血、出血、肿胀。肠壁菲薄,灰色半透明。肠系淋巴结轻度肿胀。肝、肾有小坏死灶。结肠内容物呈浆状、糊状和油膏状,呈乳白色或灰黄色。

【实验室诊断】本病据临诊诊断和剖检特征不难诊断,必要时由小肠内容物分离出大肠杆菌,用血清学方法鉴定则可确诊。

【预防措施】该病应以预防为主,平时加强母猪及仔猪的饲养管理,搞好栏内清洁卫生。母猪喂食要做到定时定量,少喂勤添,注意饲料的全价搭配,经常饲喂清洁饮水、木炭块末、带草根的清洁土壤和新鲜黄红泥土,尽早给仔猪提前补饲及补铁等。同时采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对母猪进行免疫2次(产前及产后各1次,免疫方法详见菌苗产品说明书),均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治疗】本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的关系很大,无论采取何种疗法,首先必须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中药治疗法:(1)白头翁末2份,龙胆末1份。用法:将两药混匀,每头每次9克,每日1次,连服2~3日,药粉以常水调成糊状,涂于仔猪舌面。

(2)苍朮3份,雄黄0.3份,吴茱萸6份,茶麸炭4.5份。用法:将茶麸煅成炭,苍朮、吴茱萸分别研成末,再与雄黄混合均匀,每头每次1.5克,日服2次,连服1~4日,药粉以醋或酸菜水适量调成糊状,涂于仔猪舌面。

(3)蛇莲(干品)、朱砂莲(干品)、葡萄糖各200克,淀粉100克。用法:将蛇莲、朱砂莲研粉,加入葡萄糖粉,用适量生理盐水调成糊状,每头每次2~3克,日服3次。

(4)双花200克。用法:加在饲料中喂给母猪,产前或产后2天喂给,兼有防治仔猪白痢的作用。

(5)番石榴干粉100~200克。用法:喂母猪,每日2次,连喂2天。

(6)山楂、麦芽、神曲、枳壳、陈皮、火麻仁、白头翁、龙胆各16克。用法:煎水喂母猪,连服4~5日。

(7)大蒜(去皮)62克,白胡椒62克,明雄16克,白酒125克。用法:先将大蒜捣烂浸泡在酒内,12小时后将白胡椒、明雄研成末,放入大蒜浸液内,将此药涂于母猪乳头,让仔猪吮食。

(8)仙鹤草干品25克。用法:煎水,分2次喂仔猪,日服2次。

(9)黄连100克,苦参200克,白头翁160克,白胡椒40克。用法:将上药物焙焦研末混匀,每日2次喂母猪,每次5~10克。

(10)高粱。用法:炒焦研末喂母猪。

(11)糖化蚯蚓浸出液5~15毫升。用法:内服,每日2次。也可交巢穴注射,每头每次4~8毫升,早晚各1次。

(12)当归750克。用法:水煎30分钟,捻碎再煎30分钟,使之成为药糊,混合1.5千克粥喂给怀孕3个月的母猪,只喂1次,能预防所产的仔猪发生白痢。

(13)(寒痢)理中汤加味:附子5克,高良姜10克,肉桂10克,白朮10克,党参10克,白扁豆20克,陈皮10克,神曲15克,茯苓15克,甘草5克,木香10克。用法:共研细末,能吃食的掺饲料喂,不能吃食的掺入奶粉用奶瓶喂,5千克重小猪,每天喂3次,每次喂5~10克。如用炒黄的大麦面加红糖,再掺药末,小猪肯吃。

(14)(寒痢)参苓白朮散加减:党参10克,茯苓10克,白朮15克,白扁豆15克,肉豆蔻5克,木香5克,石榴皮15克,砂仁10克,肉桂10克,山药15克,瞿麦15克。用法:同方(13)。

(15)(寒痢)炒高粱(炒米花也可)250克。用法:撒在地面任猪嚼食。

(16)(热痢)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15克,白芍15克,黄连15克,金银花10克,黄芩20克,陈皮15克,木通10克,泽泻10克,青木香10克。用法:共研细末掺入饲料里喂,每5千克体重喂药末15~20克,1日2次,如不吃,可煎水去渣灌服。

(17)热痢方:①白龙散:白头翁6克,龙胆草3克,黄连1克。用法:共为细末,和米汤灌服。②白头翁、板蓝根、连翘、金银花、黄柏、甘草各60克。用法:混合后加水1 500毫升,熬至300毫升左右,给10头病仔猪分服,连服2剂。③苍朮16克,苦参12克,丹参3克。用法:煎汤取汁加荞麦粉一次喂服。

(18)寒温性白痢:①地胡霜:地榆(醋炒)15克,白胡椒3克,百草霜15克。用法:共为细末,仔猪每次服6克。②三龙散:煅地龙(醋浸瓦焙)12克,伏龙肝15克,煅龙骨15克,九制赤石脂(醋浸9次,炭火煅9次)30克,百草霜15克。用法:共为末,仔猪每次服用6克,以蜜调,凉开水冲服。③五味子500克,枯矾90克。用法:将五味子炒灰,与枯矾共为细末,每头仔猪3~6克,拌料喂服。亦可给母猪代服,每次15克。④水辣蓼根1~1.5千克切细水煮。用法:分2次喂猪。⑤用鲜马尾松叶500克切细水煮。用法:取汁分2次喂母猪。

(19)脂肪性白痢:①百草霜25克。用法:加少量食盐炒,喂仔猪。②龙胆草、山楂、麦芽、陈皮、神曲,按每头仔猪各10克的总量,研粉调糊状。用法:日分3次服。

(20)贫血性白痢:①用鲫鱼或黄鳝喂母猪,每次0.5千克,连续3~4次。②用鲜枸杞子500克,加水3千克煎汁去渣。用法:煮糯米喂母猪,连喂2~3天。

(21)细菌性白痢:辣蓼500克切细,加1克灶心土混合调成糊状喂服。用法:1日2次,连用2日。

猪水肿病

【病情简述】猪水肿病又名大肠杆菌毒血症,俗称小猪摇摆症。是断乳仔猪(断乳后1~2周)常见多发病,发病率较低,呈地方性流行,但病死率高(约90%)。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发病较多,特别在气候骤变和阴雨季节更易发病。通常在脾虚肾亏,三焦气体机能失调的情况下,出现的局部水肿或全身瘫痪为特征的一种症候。

【病原】引起本病的病因,到目前为止尚未完全证实。一般认为是一种具有特异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中毒症。中兽医学认为,断乳仔猪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喂方法,断乳方法不当,饲料蛋白质比例偏高且过于单纯,青绿饲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饲喂贪吃过饱等;猪舍卫生差,仔猪缺乏运动,致使猪体质衰弱,脾气亏虚,三焦失调,则水湿外泄受阻,使水湿泛溢于肌肤,而成水肿、经络麻痹而发病。

【主要症状】有时表现内毒素休克症状(呼吸困难、黏膜充血、发绀)。典型症状是神经症状(偏瘫、麻痹、共济失调等)及水肿(眼睑、前额、唇及喉头的水肿)。

发病前2~3天见有腹泻,排出灰色粥状稀粪,有的未见腹泻即突然发病。呈现兴奋不安,共济失调,倒地抽搐,四肢乱动或步态不稳,盲目行走或转圈;有的两前肢跪地,两后肢直立;有的呈两前肢外展趴地;有的呈两后肢外展趴地而不能运步。触之惊叫,叫声嘶哑。眼睑和眼结膜红肿(水肿),有的可延至颜面、颈部。有的无水肿变化。后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卧地不起,四肢乱动,在昏迷中死亡。有的初期体温升至41℃以上,很快降至常温或偏低。病程数小时至1~2天。有的无临诊表现而突然死亡。

【剖检特征】解剖可见猪体各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肿,尤以胃壁水肿最为严重。切开胃壁可见增厚和呈胶冻状,并流出清亮或茶色液体,结肠系膜呈胶冻样水肿,全身淋巴结水肿、充血和出血。嗜酸性白细胞增多。

【实验室诊断】取病死猪的肝、肾、脾脏、肠系膜淋巴结病料同时进行孔雀绿亚硒酸盐增菌液增菌和直接接种麦康凯和SS琼脂平板各一个。置37℃恒温箱内培养24小时后观察。淋巴结接种SS琼脂和麦康凯均有红色菌落生长。涂片镜检见一中等大小细菌即是该菌。

生化试验:挑取SS琼脂和麦康凯琼脂中的红色菌落接种于克氏双糖铁斜面,置37℃恒温箱内培养24小时后观察,培养基变黄,并产酸产气。

【预防措施】(1)加强仔猪断乳后的饲养管理,提前补料,使仔猪胃肠对乳、料转换有一逐渐适应的过程。

(2)断乳不要太突然。不要突然更换饲料和改变饲养方法。临诊往往见于饲料更换后3~4天仔猪发生水肿病,故饲料更换后一定要控制采食量,特别是高蛋白配合料不得暴食。饲料中要含一定比例的粗纤维日粮和维生素饲料。

仔猪2~3日龄和10日龄各注射1次含硒铁剂1毫升/头,如富铁力、仔猪止痢牲血宝等。

试验证明,在50千克以下猪料中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硒14.5毫克/50千克)可有效预防水肿病发生。发生水肿病时,停喂高蛋白及含盐饲料。

(3)圈舍要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消毒。减少应激反应,可预防本病。

(4)母猪产前或仔猪15~18日龄时接种水肿一伤寒二联苗(川农产)可预防。

【治疗】目前对本病尚无特异的有效疗法。药物治疗的早期效果较好,后期一般无效。

本病的发生与哺乳期和断乳后的仔猪饲养管理息息相关。为此,预防本病必须对哺乳仔猪适时补料,以提高其消化吸收能力,切忌突然断乳和突然更换饲料,饲料营养要全面,饲料中的蛋白质不能过高,断乳后的仔猪切忌饲喂过饱。在缺硒地区,应注意添加硒和维生素E。猪舍保持清洁干燥,定期冲洗消毒,这样才可起到比较可靠的预防作用。仔猪断奶前7~10天用猪水肿病多价浓缩灭活菌苗肌注1~2毫升,有一定预防作用。

(1)茯苓皮15克,大腹皮10克,陈皮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石斛20克,苍朮20克,木通15克,牵牛子15克,桑根皮30克。用法:水煎喂服。

(2)羌活、秦艽、槟榔、商陆各20克,桥里木(叫耳木)20克,大腹皮40克,茯苓皮40克,木通40克,泽泻40克。用法:生姜皮、车前为引,水煎喂服。

(3)藁本15克,防风15克,羌活15克,玄参15克,蔓荆子15克,银花15克,牛蒡子15克,桔梗25克,山豆根25克,射干15克。用法:水煎喂服。

(4)茯苓皮、牵牛子、木通各10克,石斛、苍朮各12克,泽泻、大腹皮、猪苓、陈皮、红花各6克,雄黄粉30克。用法:上药除雄黄外,水煎,候温加雄黄粉灌服。

(5)黄芩、黄柏、大黄、泽泻、茯苓等量。用法:共研细末,每日灌服20~60克。

(6)双花、贯众、山楂各25克,木香、槟榔、陈皮、枳壳、红花各10克,神曲、当归、甘草各16克,生地黄、竹叶各31克,连翘13克。用法:水煎,过滤后分2次灌服,适于20千克体重的猪。

(7)赤小豆500克,商陆15克,大蒜6个,生姜10片。用法:水煎服。

(8)仙鹤草、龙胆草、泽泻、茯苓、车前子、木通各9克,焦白朮、何首乌、当归各15克,土狗7个,甘草15克。用法:水煎服。

(9)海金沙(全草)、灯芯草、破故纸各15克,草薢30克,淡竹叶25克,甘草10克。用法:水煎,日服2次,连服2日。

(10)桉叶适量。用法:煎水喂服,连服3~4天。

(11)桉树叶(生品)45克,五加皮19克,大腹皮15克,地骨皮10克,茯苓皮15克。用法:煎水喂服。

(12)苍朮15克,白朮、酒芍、茯苓、枳壳各10克,官桂、桂枝、麻黄、广木香各6克,陈皮9克,甘草3克,水煎灌服,每日1剂,连服2天(30千克体重猪的剂量)。另用通关散(皂角3克,雄黄、细辛、薄荷各1克,麝香少许共研末)少许吹鼻取嚏;针刺山根、承浆、耳尖、太阳、睛灵、丹田、百会、尾根、尾尖等穴,每日1次,连用2天。

(13)维生素B120.15毫克/千克体重,板蓝根注射液0.6毫升/千克体重,链霉素30毫克/千克体重,三药混合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另外,亚硒酸钠维生素E0.3毫升/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配合用中药:芒硝50克,大青叶25克,大黄25克,牵牛子20克,茵陈25克,栀子20克,胆草15克,茯苓15克,郁金15克,陈皮15克,川朴15克,车前子15克,芦荟10克,瓜蒂10克,共为细末,开水3 000毫升冲调,加红糖250克为引(以上为10头10千克重猪的剂量),一次灌服或让猪自饮,隔日1次,连用2次。

(14)苍朮、白朮、神曲、猪苓、车前子各6克,滑石12克,甘草16克,加水浓煎,分2次喂服。

(15)鲜青枣叶100克,车前100克,糖30克,捣烂饲喂,病重无食欲者灌服,同时停喂饲料3~4天(只给喂药及饮水),有条件的进行放牧,加强运动。日服3次,连服3~4天可愈。

(16)中药赤商姜蒜散(以利水消肿、通泻解毒为治则):赤小豆100克,商陆16克,生姜10片,大蒜6个,水煎,胃管投服,每日1剂,一般1~2剂可愈。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