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二、育成鸭的培育
    来源:辈宠网

(一)圈养青年鸭的饲养管理

育雏期结束后,仍将青年鸭圈在固定的鸭舍内饲养,白天气候适宜的情况下可以让鸭群在室外运动场活动或到水池内洗浴。但是不予放牧,这种方法通称为圈养。这是北方农区常采用的饲养方式,其管理要点如下:

1.保持环境条件的相对适宜

(1)光照的合理控制。光照时间长短和光照强弱均影响鸭成熟。青年鸭饲养时在夜间补充照明不适宜用强光,光照强度以5勒克斯即可;光照时间宜短不宜长,日光照时间尽量控制在12小时以内,如果每天的自然光照时间未达到10小时以上则晚上应该补充照明。但是,为方便鸭夜间休息、饮水,并防止因老鼠或鸟兽走动时引起惊群,舍内应通宵弱光照明,即30平方米的鸭舍内,可以装1只15瓦的灯泡。遇到停电时,应立即点上带有玻璃罩的煤油灯 (马灯),不可延误。若为秋鸭,自然光照即可。

(2)减少天气突然变化对鸭群的影响。生产中应该经常关注天气变化,遇到大风、暴雨或其他恶劣天气时暂时不要将鸭群放到舍外,或及时将在舍外活动的鸭群收回舍内,一定做好防寒或保暖工作。

(3)通风与湿度控制。保持鸭舍内的相对干燥,尽量避免潮湿。当鸭群在舍外活动时应该打开风机或门窗进行通风,以保证舍内良好的空气质量。

2.合理分群,掌握适宜密度 合理分群能使鸭群生长发育一致,便于管理。鸭群不宜太大,每群以500只左右为宜。分群时要淘汰病、弱、残鸭,要尽可能做到日龄相同、大小一致、品种一样、性别相同。

分群的同时应注意调整饲养密度,适宜的密度是保证青年鸭健康、生长良好、均匀整齐,为产蛋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在此生长期,羽毛的快速生长,特别是翅部的羽轴刚出头时,密度大易相互拥挤,稍一挤碰,就疼痛难受,会引起鸭群践踏,影响生长。这时的鸭很敏感,怕互相撞挤,喜欢疏散。因此,要控制好密度,不能太拥挤。饲养密度可参考表7.4。

表7.4 一般情况下青年蛋鸭的饲养密度

周龄 5~8 9~12 13~16
密度(只/米2) 14~12 11~9 9~7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