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一、肉仔鸭的饲养管理
    来源:辈宠网

(一)肉仔鸭生产的特点

1.生长特别迅速,饲料报酬高 肉用仔鸭的早期生长速度是所有家禽中最快的一种。8周龄体重可达3.2~3.5千克,甚至6~7周龄即可上市出售。一般饲养至8周龄上市,全程肉料比为3左右,饲养7周龄上市,全程肉料比降到 2.6~2.7。因此,肉用仔鸭的生产要尽量利用早期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的特点,在最佳屠宰日龄出售。

2.体重大、出肉多、肉质好 大型肉鸭的上市体重一般在3千克以上,比麻鸭上市体重高出1/3~1/2,尤其是胸肌特别丰厚。因此,出肉率高。据测定8周龄上市的大型肉用仔鸭的胸腿肉可达600克以上,占全净膛屠体重的25%以上,胸肌可达350克以上。这种肉鸭肌间脂肪含量多,所以肉质嫩,风味好。

3.生产周期短,可全年批量生产 肉用仔鸭由于早期生长特别快,饲养期为6~8周,因此,资金周转很快,对集约化的经营十分有利。由于大型肉用仔鸭是舍饲饲养,加以配套系的母系的产蛋量甚高,因此饲养无季节性的限制。

4.采用全进全出制,建立产销加工联合体 肉用仔鸭的生产采用分批全进全出的生产流程,根据市场的需要,在最适屠宰日龄批量出售,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为此,必须建立屠宰、冷藏、加工和销售网络,以保证全进全出制的顺利实施。若超过最适屠宰日龄不能出售,以致不能实施全进全出制,则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肉用仔鸭的饲养管理方式

肉用仔鸭大多采用全舍饲,即鸭群的饲养过程始终在舍内。这种管理方式要求日粮的营养成分必须完善。该方式又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地面平养 水泥或砖铺地面撒上垫料即可。若出现潮湿、板结,则局部更换厚垫料。一般随鸭群的进出全部更换垫料,可节省清圈的劳动量。这种方式因鸭粪发酵,寒冷季节有利于舍内增温,但舍内必须通风良好,否则垫料潮湿、空气污浊、氨浓度上升,易诱发各种疾病。这种管理方式的缺点是需要大量垫料,舍内尘埃、细菌较多。各种肉用仔鸭均可采用这种饲养管理方式。

2.网上平养 在地面以上60厘米左右铺设金属网或竹条、木栅条。这种饲养方式粪便可由网格空隙中漏下去,平时不用清圈,防止或减少了由粪便传播疾病的机会,而且饲养密度较高。

采用铁丝编织网时,网眼孔径:0~3周龄为10毫米,4周龄以上为15毫米。网下每隔30厘米设一条较粗的金属架,以防网凹陷,网状结构最好是组装式的,装卸时易于起落。网面下可采用机械清粪设备,也可用人工清理。采用竹条或栅条时,竹条或栅条宽2.5厘米,间距1.5厘米。这种方式要保证地面平整,网眼整齐,无刺及锐边。实际应用时,可根据鸭舍宽度和长度分成小栏。饲养雏鸭时,网壁高30厘米,每栏容150~200只雏鸭。食槽和水槽设在网内两侧或网外走道上。饲养仔鸭时每个小栏壁高45~50厘米,其他与饲养雏鸭相同。应用这种结构必须注意饮水器不能漏水,以免鸭粪发酵。这种饲养方式可饲养大型肉用仔鸭,0~3周龄的其他肉鸭也可采用。

3.笼养 目前在我国,笼养方式多用于养鸭的育雏阶段,并正在大力推广中。改平养育雏为笼养,在保证通风的情况下,可提高饲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饲养60~65只。若分两层,则每平方米可养120~130只。笼养可减少鸭舍和设备的投资,减少清理工作,还可采用半机械化设备,减轻劳动强度,饲养员一次可养雏鸭1 400只,而平养只能养800只。笼养鸭不用垫料,既免去垫草开支,又使舍内灰尘少,粪便纯。同时笼养雏鸭完全处于人工控制下,受外界应激小,可有效防止一些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加之又是小群饲养,环境特殊,通风充分,饲粮营养完善,采食均匀。因此,笼养鸭生长发育迅速、整齐,比一般放牧和平养生长快,成活率高。比如北京鸭2周龄可达250克,比平养体重高35.4%,成活率高达96%以上。笼养育雏一般采用人工加温,因此舍上部空间温度高,较平养节省燃料;且育雏密度加大,雏鸭散发的热量蓄积也多。一般可节省燃料80%。

目前不少养殖场多采用单层笼养,但也有采用两层重叠式或半阶梯式笼养。选用哪一种类型,应该配合建筑方式,并综合考虑饲养密度、清粪和通风换气设备三者的关系而定。

我国笼养育雏的布局采用中间两排或南北各一排,两边或当中留通道。笼子可用金属或竹木制成,长2米,宽0.8~1米,高20~25厘米。底板采用竹条或铁丝网,网眼1.5平方厘米。两层叠层式,上层底板离地面120厘米,下层底板离地面60厘米,上下两层间设一层粪板。单层式的底板离地面1米,粪便直接落到地面。食槽置于笼外,另一边设长流水。

4.笼平结合 即在15日龄以前把肉鸭饲养在育雏笼内,之后采取地面散养或网上平养。这种方式应用较少。

(三)雏鸭的挑选与运输

参考第七章第一节蛋鸭健康养殖技术。

(四)0~3周龄肉用仔鸭的饲养管理

雏鸭进入育雏舍后就开始使用真空饮水器,1周后可换成水槽;前3天喂饲肉鸭花料(碎粒料),3天后饲喂颗粒饲料,自由采食。其他参考第七章第一节蛋鸭健康养殖技术。

(五) 4~8周龄肉用仔鸭的饲养管理

肉鸭的4~8周龄培育期也称为生长肥育期,一般将4周龄开始到上市这段时间的肉鸭称为仔鸭。这段时期,商品肉鸭的生理特点及身体状况不同于育雏期。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也须进行适当的调整。

1.生理特点 大型商品肉鸭的生长肥育期,体温的调节机制已趋完善,骨骼和肌肉生长旺盛,绝对增重处于最高峰,采食量大大增加,消化机能已经健全,体重增加很快。所以在此期要让其尽量多吃,加上精心的饲养管理,使其快速生长,达到上市体重要求。

2.营养需要 从4周龄开始,换用肥育期饲粮,蛋白质水平低于育雏期,而能量水平与育雏期的相同或略微提高。育肥期肉鸭生长旺盛,能量需求高,肉鸭可以根据能量水平确定采食量,因此相对降低日粮中的能量水平可促使肉鸭提高采食量,有利于仔鸭快速生长。而且降低饲料中蛋白质水平,也降低了成本。育肥期的颗粒料直径可变为3~4毫米或6~8毫米。地面平养和半舍饲时可用粉料。粉料必须拌湿喂。具体的营养要求见第六章第一节鸭鹅的营养。

3.饲养管理技术

(1) 饲养方式。大型肉鸭4~8周龄目前多采用舍内地面平养或网上平养,育雏期地面平养或网上平养的,可不转群,既避免了转群给肉鸭带来的应激,也节省劳力。但育雏期结束后采用自然温度肥育的,应撤去保温设备或停止供暖。对于由笼养转为平养的,则在转群前1周,平养的鸭舍、用具须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地面平养的准备好5~10厘米厚的垫料。转群前12~24小时饲槽加满饲料,保证饮水不断。

(2) 温度、湿度和光照控制。室温以15~18 ℃最宜,冬季应加温,使室温达到最适温度。相对湿度控制在50%~55%。应保持地面垫料或粪便干燥。采用连续照明,也可以在晚上黑暗1~3小时;光照强度以鸭能看见吃食为准,可以按照每平方米室内地面有4~5瓦的白炽灯布置人工照明。

(3) 密度控制。地面垫料饲养,每平方米地面养鸭数为:4周龄7~8只,5周龄6~7只,6周龄5~6只,7~8周龄4~5只。具体视鸭群个体大小及季节而定。冬季密度可适当增加,夏季可减少。气温太高,可让鸭群在室外过夜。

(4) 饲喂次数。白天3次,晚上1次。喂料量原则与育雏期相同,以刚好吃完为宜。为防止饲料浪费,可将饲槽宽度控制在10厘米左右。实际生产中多数情况下使用料箱,每个料箱能够添加20~30千克的饲料,每天补充添加1次以保证料箱内始终有饲料,保证肉鸭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吃到饲料。

(5) 饮水。自由饮水,不可缺水,饮水器内水的深度不少于4厘米。每只鸭占有水槽长度1.25厘米以上。注意保持饮水的卫生,每天刷洗饮水设备。必要的情况下对饮水进行过滤和消毒处理。

(6) 垫料。地面垫料要充足,随时撒上新垫料,且经常翻晒,保持干燥。垫料厚度不够或板结,易造成胸囊肿,影响屠体品质。

(六)肉用仔鸭饲养管理方案

综合上述肉用仔鸭的饲养管理原则和要求,此处将烟道加保温伞育雏,饲养肉用仔鸭的各周龄操作步骤列出,以供参考,各步骤详细的操作原则注意事项参照前述各章节。

1.进雏前1~2周 准备育雏舍,搞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1%新洁尔灭消毒后,用福尔马林熏蒸。空闲1~2周,于进雏前1~2天打开育雏室,放掉剩余气体。将保温伞下温度升到34~36 ℃,室温达到24 ℃。烟道供热,室温升到29~31 ℃。水槽、料槽内加满饮水和饲料。水槽长1.9厘米/只。饲槽长7.6厘米/只。并及时修补已坏的器具或房室。每平方米安装5瓦的白炽灯。

2. 1周龄(1~7日龄)

(1)1日龄。进雏后,300~500只/群一个保温伞或一小栏,及时开水、开食。自由采食,随吃随添,平均全天每只30克左右。光照24小时,饮水充足。饲养密度20~30只/米2 (垫料平养)、30~50只/米2(网养)、60~65只/米2(笼养)。

(2)2日龄。光照23小时,1小时黑暗。自由采食、饮水。平均每只全天采食约31克。

(3)3日龄。光照23小时,1小时黑暗。温度降低1 ℃,伞下为33~34 ℃,烟道供温为28~30 ℃。自由采食,保温伞护围直径扩大。平均每只全天采食约32克。

(4)4日龄。自由采食、饮水,每只鸭全天采食34克,光照改为早晨5时开灯,晚上9时关灯,白天利用自然光照。温度降1 ℃。扩大保温伞护围。

(5)5~7日龄。同4日龄,每天降温1 ℃。采食量每只每天34~36克。 至1周龄结束,温度降至伞下29~31 ℃,烟道供热为24~26 ℃。早晚补充光照。

3. 2周龄(8~14日龄) 饲喂量平均每只每天105克,8~10日龄65~90克,9~14日龄95~115克。饲喂次数改为每天6次,早晚喂料时补充光照。饲喂密度,垫料平养由20~30只/米2降为10~15只/米2,笼养由60~65只/米2降为30~40只/米2,网养由30~50只/米2降为15~25只/米2。并可视情况去掉保温伞及护围。温度每天降1 ℃,伞下2周龄结束时降至22~24 ℃,烟道供热的舍温下不必每天降温,可隔日降温,使舍温在14日龄时降到20~22 ℃。

4. 3周龄(15~21日龄) 饲喂量平均每只每日为150~165克。在20日龄和22日龄分别加入25%和50%的生长育肥期饲料。整个育雏期,一定要保证充足饮水。饲喂次数改为每日5次,早晚喂料时补加光照。饲养密度,垫料平养由10~15只/米2降为8~10只/米2,网上平养由12~25只/米2降为10~15只/米2,笼养由30~40只/米2降为25~30只/米2。每日降温1 ℃,至3周龄结束,使其能适应自然温度。

5. 4周龄(22~28日龄)

(1) 转群。涉及转群(笼养转为平养,舍饲平养转为半舍饲平养)的应提前1周做好新鸭舍的准备、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2) 换料。育雏料换为肥育料,料槽长10厘米/只以上,水槽长1.5厘米/只以上。

(3) 温度、光照。采用自然温度育肥,冬季室温不到10 ℃时应加温。采用自然光照,早晚开灯喂料,每平方米用5瓦白炽灯。

(4) 密度。地面垫料平养7~9只/米2,网上养可加至14~18只/米2。

(5) 饲喂。共4次/日,早上6时开灯饲喂,上午11时,下午5时,晚上11时开灯加料。4周龄平均每只每日饲喂165克,自由饮水。

(6) 垫料。垫料干燥。

6. 5~8周龄(29日龄以后)

(1) 密度。5~7只/米2,网养可加至7~9只/米2。

(2) 饲喂。时间安排不更改,7周龄平均每只每日喂料量250克,8周龄220克。上市前一周停止添加促生长剂和有刺激气味的饲料原料。

(七)肉鸭的上市

1.上市日龄 为了获得较高的生产利用,生产者应根据肉鸭的生长状况及市场价格选择合适的上市日龄。肉用仔鸭7周龄后相对生长率已降得很低,而5~7周龄绝对增重处于高峰时期,所以选择7周龄为上市日龄。如果是生产分割肉,则建议养至8周龄最好。因为后期胸腿着生肌肉较多,而分割肉中以胸部和腿部肌肉最贵。分割肉价格以胸部基数为100,则腿为75,翅部为60,背为30,所以分割肉生产最好养至8周龄。由于到7、8周龄上市后,肉鸭的皮脂较多,不易被消费者接受,许多饲养者选择在4~5周龄上市,饲养效益也较好。

到鸭群进入上市销售阶段,应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制定相应的休药期。

同样的饲料,当冬季气温低时,鸭子采食量增加;相反,在夏季气温高时食欲降低,营养摄取不足,生长相对要缓慢一些。因此,饲料配方必须随季节气温的变化随作适当调整。

此外,市场对鸭肉的不同需求也影响肉鸭上市日龄。目前,肉鸭的上市日龄大体有两种情况:30~35日龄和42~49日龄。30~35日龄上市时肉鸭的体重在1.9~2.2千克之间,屠宰后的屠体重量为1.5~1.75千克,此时期的肉鸭肉嫩可口、皮下脂肪少,容易烹调,适宜于家庭炖食。42~49日龄上市时肉鸭的体重在3.0~3.5千克之间,适宜于生产分割鸭肉。

2.快大型肉鸭的捕捉与运输

(1)快大型肉鸭的捕捉。捕捉时动作要合理,减少对鸭的应激和损伤。肉鸭捕捉要做到迅速、准确、动作轻柔。要尽量选在早晚光线较暗、夏季温度较低时进行,也可将灯光变暗,肉鸭的活动减少,有利于捕捉。

抓鸭前应该先用隔网将部分鸭群围起来,抓完一部分后,再围另一部分,再抓。这样可减少鸭因惊吓拥挤造成踩压死亡。应该注意的是用隔网围起鸭群的大小应视鸭舍温度、鸭只体重和抓鸭人数多少而定。在鸭舍温度不高、鸭只体重较小、抓鸭人数多时,鸭群可适当大一些,同时在操作时还须有专人不定时驱赶拥挤成堆的鸭群;反之,在炎热季节,肉鸭出栏时,则要求所围的鸭群以几十只至一二百只为宜,应该力求所围起的鸭在10分钟左右捕捉完毕,以免鸭只因踩踏而窒息死亡。

抓鸭动作要轻柔而快捷,可以握住鸭的颈部,提起轻轻放入鸭筐或周转笼中,严禁抓翅膀和提一条腿,以免出现骨折。肉鸭出栏时,每筐装鸭不可过多,以每只鸭都能卧下为宜。

肉鸭出栏时,应在屠宰前12小时停止喂料以排空肠道内容物,减少屠宰污染。饮水到抓鸭装笼时停止,以防鸭体因长时间断水造成体重下降或死亡。

(2)快大型肉鸭的运输。指肉鸭出栏时运送到屠宰场的过程。首先将鸭装筐,再小心的将鸭筐码放到运输车上,要求码放整齐,筐与筐之间扣紧扣死。待一整车装好后,用绳子将每一排鸭筐与运输车底部绑紧,以防止运输途中因颠簸使鸭筐坠落。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