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在产犊过程中,往往由于接产不当,很容易引起母牛的生殖器及某些部位受到损伤而被病菌所污染,使母牛产后生理过程受到扰乱而发生产科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轻者会使母牛失去继续生育的能力,重者则引起母牛死亡,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1.产道及子宫损伤
母牛产道和子宫损伤多是由于胎儿过大或助产不当而引起的,常见的有阴道及阴门撕裂,子宫颈或子宫破裂。
(1)病因:此病多发生在胎儿过大、胎位不正、胎势不正所引起的难产,在助产时强行拉出胎儿而造成阴道或阴门损伤;初产母牛分娩时,由于阴门小,也容易发生阴门撕裂;有的为了促使母牛产后尽快排出胎衣,采用在胎衣上拴挂重物,使胎衣上的血管勒伤至阴道底;也有的使用开殖器检查母牛阴道时操作不当,夹伤了阴道粘膜,造成损伤。
(2)症状:被损伤产道的母牛,常常表现出举尾、摇尾或弓背努责。作阴道检查时可见到被撕裂的伤口和出血面。严重时母牛阴道发生肿胀、阴道粘膜外翻、阴道腔变狭小,有的母牛还会发生阴道粘膜血肿,并有血水或凝血块从阴门流出。如果阴道壁与肛门或直肠同时撕裂,粪便与粪水便从阴道内排出。如果母牛阴道前端被穿透,母牛很快会出现腹膜炎的症状,治疗不及时则引起死亡。
(3)治疗:要争取早发现、早治疗。阴门损伤后,按一般外科方法进行缝合手术治疗。阴道粘膜肿胀或有伤口时,可往阴道内注入乳剂消炎粉,并在阴门两旁注射抗生素药物。
阴道壁发生穿透性创伤时,应迅速将突出于阴道内的肠管、网膜或脂肪组织推回到腹腔内,立即将破裂口缝合。要注意、缝合前不能冲洗阴道,以免药液流入腹腔,继发急性腹膜炎。缝合后须连续数天用消毒液冲洗阴道,同时要往腹腔内注射抗生素,使之愈合,防止腹膜炎。
2.胎衣不下
母牛在分娩结束后,在正常情况下,产后12小时以内就能顺利排出胎衣。如果在母牛产后超过12小时还不能排出胎衣,即称之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胎衣不下的原因很多,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引起子宫内膜炎,导致母牛的不孕症。
(1)病因:母牛胎衣不下引起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母牛产后子宫收缩无力,或母牛怀孕期间胎盘发生炎症。
①母牛产后子宫收缩无力:多半是由于母牛怀孕期间饲料过于单一,缺乏钙、盐、维生素和其他矿物质;母牛怀孕期过瘦或过于肥胖;母牛缺乏运动等都能引起子宫弛缓。流产、早产、难产、子宫捻转等也能引起母牛产后子宫收缩无力,从而导致胎衣不下。
②胎盘炎症:母牛在怀孕期间子宫感染李氏杆菌、沙门氏杆菌、霉菌、毛滴虫、弓形体、生殖道支原体或病毒,都能引起子宫内膜炎或胎盘炎,使结缔组织增生,母体胎盘和胎儿胎盘发生粘连,导致母牛产后胎衣不下。
(2)症状:母牛产后12小时阴门外无胎衣或只见小部分胎衣,而大部分胎衣仍然滞留在母牛盆腔内,有时还能从阴门内流出恶臭物。开始时母牛的体温、精神都正常,经24小时后胎衣仍未能排出,母牛体温上升,精神萎糜,食欲减退。
(3)手术治疗:母牛胎衣不下治疗方法很多,大体可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在治疗时最好先用手术剥离,如手术剥离困难再采用药物治疗。
在手术前先将母牛保定在四柱栏或六柱栏内,并将母牛臀部和外阴部清洗消毒。手术人员剪短磨光指甲,并消毒手臂。先用左手轻轻攫住外露的胎衣,再用右手顺着已露出的胎衣慢慢伸入阴道和子宫内,找到近处胎盘后,本着先近后远的剥离原则,呈螺旋前进,逐个进行剥离。剥完一侧子宫后,再剥另一侧子宫,不可乱顺序。具体剥离方法是,在母体胎盘与胎儿胎盘的交界处,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胎儿胎盘的边缘,轻轻地将它从母体胎盘上撕开一点缝,再用食指或拇指插入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之间逐步地分开,剥得越完整效果越好。在剥离过程中,左手要扯紧已露出的部分胎衣,当达到子宫尖端时要特别注意两手的配合。为了避免已剥离部分胎衣过重而被拽断,可事先剪去已露出的部分胎衣减轻其重量。如子宫尖端胎盘剥离比较困难时,可轻拉胎衣,促使子宫尖端内翻,这样操作容易剥离。
胎衣剥离后,子宫内尚存部分胎盘碎片与腐败的液体,要用0.1%新洁尔灭水或0.1%高锰酸钾水3~5升反复冲洗子宫,待所排出的冲洗液与原药液颜色基本一致时,方可结束,连续冲洗3~4天。要注意母牛子宫尚未恢复正常,还呈下垂状态,冲洗子宫时往往不能排出冲洗液,须用直肠提压子宫法排尽药液。否则,消毒液长期滞留于子宫内,易导致子宫弛缓,子宫复原的时间延长,影响母牛继续配种与受胎。
(4)药物治疗:母牛胎衣不下时可选用下列药物进行治疗。
①促进子宫收缩药:肌肉或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40~80单位,2小时后再重复注射一次,最佳注射时间是在母牛分娩后的8~12小时。分娩后超过24~48小时,效果不理想。或者静脉注射200~300毫升麦角新碱。
②促进胎盘分离药:在母牛分娩后子宫内注入5%~10%生理盐水1升,可起到缩小胎儿胎盘作用,使它从母体胎盘上脱离。注意被注入子宫内的高渗盐水要排出,不能滞留在子宫内,否则易引起子宫硬化性收缩,子宫不能复原,失去继续受胎的能力。
③预防胎衣腐败与子宫感染药:母牛产后排出胎衣之前,为预防胎衣腐败引起的子宫感染,可在子宫粘膜与胎衣间放入金霉素、土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各0.5~1克。将药装入胶囊或用塑料纸包起撒入两子宫角内,隔日一次,需1~3次,母牛以后的配种受胎能力不受影响。
如果母牛子宫颈口已收缩,可先肌肉注射乙烯雌酚10~30毫克,致使子宫颈口开张,排出腐败物,然后再放入防感染药物。
④中药治疗:中药的治疗原则是以补气养血为主,补以温经行滞祛瘀药物。参灵汤配方为,黄芪30克、党参30克、生蒲黄30克、五灵脂30克、当归60克、川芎30克、益母草30克,共为细末,开水冲服。加减坤草散配方为,益母草200克、艾叶100克、生桃仁40克、炮姜40克、生蒲草40克、赤芍35克、当归35克、川芎35克、莪术35克、红花20克、灸甘草20克、黑豆250克、红糖250克,研成细末,开水冲调候温,加黄酒200毫升为引,一次内服。活血祛瘀汤配方为,当归60克、川芎25克、五灵脂10克、桃仁20克、红花20克、秸壳3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研成细末,开水冲调,黄酒200~400毫升为引,一次内服。此方用于母牛体温升高,努责疼痛不安。
3.子宫脱
母牛分娩后子宫角前端翻入子宫腔或阴道内,称为子宫内翻或套叠;子宫全部翻至阴门外才称为子宫脱。子宫脱常发生在母牛产后数小时之内,是母牛常见的产科疾病之一。
(1)病因:由于母牛年老体弱,经过多次分娩造成营养不良;母牛怀孕后运动不足;母牛分娩时阴道曾受到强烈刺激;母牛产后继续强烈努责使腹压升高而发生子宫脱。
(2)症状:母牛在产后子宫复原的过程中有时出现子宫内翻,并且多发生在孕角,如果内翻程度较轻,往往能自行复原,孕牛也无外部症状表现。如果子宫尖端通过子宫颈已进入阴道,母牛就会表现出轻度不安,经常努责,举尾频繁,食欲减退,反刍减少。如已发生坏死或败血性子宫炎,便有污红色臭液从阴道排出,并表现出全身性的症状,母牛努责加剧,而继发子宫脱出。子宫脱出后,母牛则表现拱腰举尾、精神不安和排尿频繁、困难。如果肠管也进入已脱出的子宫内,母牛就会表现明显的疝痛症状。
(3)治疗:母牛发生子宫脱要尽早进行整复手术,脱出时间越长,整复越困难,整复以后也不容易受胎。在进行整复子宫手术之前,先将母牛的后躯用软粗绳抬高保定,使母牛呈头低臀高的姿势。如果母牛卧地不起,可用粗绳围绕后躯肚腹和前躯肚腹各绕一圈悬吊在一横杠上,也使它呈头稍低于臀部的姿势。保定好后,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净脱出子宫上的污物与杂草等,再用经消毒的剪毛剪轻轻剪去脱出子宫上的坏死组织和水肿部分,以略见血为宜。如遇有伤口,要进行缝合,并涂上消炎药,然后用2%明矾水清洗一次,使脱出子宫收敛,便于整复。整复前要对母牛进行百会穴和尾根穴硬膜外局部麻醉。整复时由两名助手用干净毛巾或塑料布将脱出的子宫抬起至阴门同高的水平线上,技术员用绷带从脱出子宫的尖端开始,逐步缠绕整个已脱出的子宫,直至阴道口。整复时先从阴道口开始,边解绷带边将子宫送回阴道内,直至全部子宫送回腹腔内为止,最后用手臂伸入阴道内,平整一下子宫,让其复位。为防止子宫再度脱出,整复后须进行阴门裂缝合手术。缝合线可用1/3宽的绷带搓成粗而软的缝合粗线,用三棱针在距阴唇裂缘1~1.5厘米处进针进行结节缝合,每隔2厘米缝一针,直缝至下阴唇裂3厘米左右停针,留一排尿口。缝合后在每个进针孔处涂以5%碘甘油,以防针孔感染。为防止母牛继续努责,阴唇被缝合线撕裂,可将手术后的母牛饲养在前低后高的牛舍内,也可在牛舍靠近饲槽处挖一15厘米深的坑,让母牛前脚站在坑内,使其呈前低后高的姿势。为防母牛卧倒,在其前躯和后躯需要用粗软绳悬吊在房梁上,但高度要适中,不要让母牛四肢离开地面,以不影响吃食为宜。
母牛施行子宫整复手术后,身体较虚弱,每天要补液和消炎一次,并喂些易消化的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饲料,同时要随时观察母牛精神状态,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一般经6~7天子宫就能复原,第七天就可拆线。拆线时,在阴道内把线剪断,手捏缝合结节向外抽。拆线后,针孔涂以碘甘油。拆线后仍需要继续观察,直至母牛确实完全康复为止。
4.子宫炎
母牛子宫炎的种类很多,在母牛生殖器官疾病中占的比例最大,是母牛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1)病因:由于母牛分娩助产时消毒不严,或人工授精时不遵守操作规程、消毒不彻底,将病菌带入子宫,子宫被感染而发生子宫炎症;或子宫复原不全、胎衣不下、感染布氏杆菌而引发子宫炎。此外,母牛在本交时,公牛生殖器官有炎症而传染给母牛,使母牛发生子宫炎。
(2)症状:母牛患子宫炎后一般情况下全身症状不明显;子宫炎比较严重时(如浓性子宫内膜炎),经常从阴道流出灰褐色或黄色或白色具有臭味的分泌物,俗称“牛白带”;子宫炎严重时,母牛则表现呼吸加快、寒热发作、产奶牛产奶量下降等。如不及时治疗,在子宫炎后期就会从阴道流出棕色的血污物,母牛丧失食欲,躺卧不起,可能在2~3天内死亡;也可能转变为慢性子宫炎,完全丧失再生育的能力。
(3)治疗:治疗母牛子宫炎,应恢复母牛子宫的张力,增强子宫的血液供给,促进子宫内聚积物的排出和抑制,消除子宫感染。冲洗子宫治疗是当前治疗效果比较好的方法。但冲洗子宫时往往会遇到母牛处在乏情期、子宫颈口紧闭,而母牛的子宫又呈羊角形,给冲洗带来一定困难,在冲洗时可采用四流支管式的“牛用子宫冲洗器”。使用时将进气管的针头插入吊桶底部,呈桶内装有冲洗液。另一冲洗管用直肠把握法插入子宫颈口内直至子宫体。连接好进气管与双连球,用手握捏双连球向吊桶内充气,使吊桶内的药液由于受汽体压力而压入母牛子宫内。灌满一次子宫,排出一次,再灌满一次,排出一次,这样反复冲洗3~4次。经3~4天冲洗,母牛子宫炎就会有明显的好转。冲洗子宫后,有些母牛会出现食欲减退现象,应对治疗后的母牛进行全身健康状况的观察。
中药治疗可用易黄汤或行气活血汤。易黄汤配方为,山药60克、山芋60克、黄实60克、黄柏(用盐水炒)15克、酒车前子15克、白果20枚,用水煎服,每日一次,连服四剂。行气活血汤配方为,当归60克、赤芍25克、香附25克、益母草60克、丹参30克、桃仁30克、青皮20克,研末冲灌。如肾虚加桑寄生30克、续断30克。
5. 阴道炎
母牛发生阴道炎往往继发子宫炎。阴道炎危害精子生存,造成母牛不育。
(1)病因:阴道炎可分为原发性阴道炎和继发性阴道炎两种。原发性阴道炎是由于配种或人工授精时消毒不严而引起的,或是因为母牛分娩时阴道受损伤感染。继发性阴道炎由母牛产后胎衣不下、子宫炎或子宫脱引起。母牛患阴道炎初期为急性,病久后转为慢性。有的也可由传染性阴道前庭疮状疹破裂之后,继发前庭炎而引起阴道炎。慢性阴道炎和前庭炎往往同时发生,而且因为炎症的扩散引起阴门炎。
阴道炎可分为卡他性阴道炎、脓性阴道炎和蜂窝织性阴道炎3种。
(2)症状:母牛患慢性卡他性阴道炎症状表现不明显,作阴道检查时,粘膜颜色花白,有时红白不均,粘膜表面常有皱纹或皱壁,粘膜上常附有渗出物。
慢性脓性阴道炎,母牛阴道常有脓性的渗出物,躺卧时往往向外流出脓性液体,并常在母牛尾部附有薄的脓痂。阴道检查时,母牛表现有痛感,阴道壁肿胀,而且有程度不等的糜烂或溃疡,母牛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
蜂窝织性阴道炎,母牛表现阴道粘膜肿胀、充血、触诊有痛感。粘膜下结缔组织内有弥散性脓性浸润,有时形成脓肿,有脓性渗出物,混有坏死的组织块,并可见到溃疡面,日久形成瘢痕,且发生粘连而引起阴道狭窄。母牛患蜂窝织性阴道炎往往有全身症状,特别在母牛排粪尿时表现出疼痛现象。
(3)治疗:可用消毒或收敛药液反复冲洗阴道,如0.05%~0.1%高锰酸钾、0.1%雷呋奴尔、0.1%新洁尔灭、1%~2%明矾、5%~10%鞣酸、1%~2%硫酸铜或硫酸锌等药液。冲洗后涂以消炎药剂(鱼石脂甘油、碘甘油、复方碘溶液),或放入磺胺乳剂棉塞等。如果慢性阴道炎已经继发子宫炎或子宫颈炎时,要同时进行治疗。
6.产后截瘫
母牛分娩后不能站立,称为产后截瘫,饲养管理不良的母牛常发生。
(1)病因:母牛分娩时由于胎儿过大、胎位不正或胎势不正,造成分娩时间过长;或者分娩时强行拉出胎儿,使闭孔神经受到长时间挤压挫伤而引起麻痹,荐髂关节韧带剧伸,母牛分娩后不能站立。
母牛产后截瘫可能引起很多疾病,如严重的子宫炎、损伤性胃炎伴随腹膜炎。这些疾病都有明显的症状表现,易于诊断。母牛长期半饥饿或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等都能引起母牛产后的截瘫。
(2)症状:母牛分娩后体温、脉博、呼吸、食欲和反刍等都没有明显的异常现象,母牛的疼痛感觉反射亦正常,就是在母牛卧下后,再要站立时表现出后肢不能站立,或站立困难、行走时表现出跛行症状。
(3)治疗:如果母牛产后稍能站立,每天可帮助母牛多站立几次,同时可服用独立散。配方是,独立30克、秦艽15克、熟地15克、炒白芍15克、防风15克、归尾15克、焦伏苓15克、川芎15克、寄生15克、党参15克、杜仲20克、牛夕20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细辛5克,共为细末,开水冲服,每日一剂,连服3~4剂。
采用乳房的通气疗法,效果也较好,但要在有经验的兽医指导下进行。
母牛产后截瘫,症状较轻者,能站立的母牛预后效果良好。症状严重而不能站立的母牛,往往预后效果不理想,病程常常延至数周以上,母牛容易发生褥疮,或全身易感染败血病而死亡。因此,治疗半月后仍不见好转者,可考虑是否予以淘汰,因它已经失去再生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