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1 禽7种腹泻病状类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病名 | 病原 | 流行特点 | 主要症状 | 主要病变 | 实验室 诊断 | 防 治 |
新城疫 | 新城疫病毒 | 鸡最易感,鸭、鹅可带毒,春秋季多发,迅速传播,常呈地方流行性,发病率、病死率高 | 体温43~44 ℃,精神沉郁,呼吸困难,鸡冠肉髯发绀,嗉囊积液,下痢,粪便稀薄,黄色或黄绿色,有时混有血液,神经症状 | 全身黏膜和浆膜出血,呼吸道、消化道最为明显,腺胃黏膜水肿、出血,肠道黏膜有枣核样溃疡,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坏死和溃疡 | 病毒分离,血清学诊断 | 抗体监测,疫苗预防 |
传染性法氏囊 | 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 | 自然病例仅见于鸡,3~6周龄多发,潜伏期短,传播快,发病率高,尖峰式死亡曲线,冬春季节较严重,能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 | 早期症状是啄自己的泄殖腔,畏寒,排白色黏稠或水样稀粪,内含石灰样物质,后期体温低于正常,严重脱水,迅速消瘦,极度虚弱 | 法氏囊肿胀、出血,后期萎缩,腿部和胸部肌肉出血,肌胃和腺胃交界处有条状出血,有的有花肾斑 | 病毒分离鉴定,琼脂扩散实验 | 高免卵黄治疗,疫苗预防 |
禽霍乱 | 多杀性巴氏杆菌 | 家禽和野禽均易感,3~4月龄的鸡和成年鸡易感,无明显的季节性 | 体温43~44 ℃,精神委顿,呼吸困难,鸡冠、肉髯发绀,常有剧烈腹泻,粪便初呈灰白色,后转为绿色或带黏液 | 皮下组织、肠系膜、浆膜、黏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肠黏膜充血,有出血性病灶,肠内容物含有血液,肝肿大、质脆、有针尖大小坏死点 | 涂片镜检查,细菌培养,动物接种试验 | 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疫苗预防 |
鸡白痢 | 鸡白痢沙门氏菌 | 主要感染鸡与火鸡,2~3周龄的鸡病死率较高,可经蛋垂直传播 | 精神委顿,排白色、糊状稀粪,干结成石灰样硬块,堵塞泄殖腔。成年鸡为慢性或隐性,部分鸡排白色稀便,鸡冠苍白,产蛋率及受精率下降,“垂腹” | 雏鸡肝肿大、充血,肝、肺、心肌、肌胃、盲肠、脾、肾等有黄白色坏死灶,卵黄吸收不良,成年鸡卵巢和卵泡变形、变色、变质 | 细菌分离鉴定,血清学诊断 | 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药物均有效 |
禽伤寒 | 鸡伤寒沙门氏菌 | 主要发生于鸡,且主要是成年鸡和青年鸡,可经种蛋传播 | 雏鸡困倦,虚弱,食欲废绝,泄殖腔周围有白色粪便,呼吸困难。育成鸡及成年鸡突然停食,腹泻,排黄绿色水样稀粪,频频饮水 | 雏鸡肺和心肌中常见到灰白色结节状病灶。青年鸡和成年鸡肝脏肿大呈青铜色或绿色,心包炎,腹膜炎,肠道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 | 细菌学检查,凝集试验 | 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和抗生素类药物均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