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二、鸭鹅病的群体检查、个体检查与初步诊断
    来源:辈宠网

(一)群体检查

在进行群体检查时,主要肉眼观察群体的营养状况、发育程度、体质强弱、大小均匀度,注意有无各种异常。如整群生长发育及增重显著缓慢,则提示可能是营养缺乏症;若个体发育大小不均匀,则提示鸭鹅群可能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存在,如结核病、肿瘤疾病以及内、外寄生虫病等。

1.鸭鹅群精神状况:健康鸭鹅站立有神,敏感性强,翅膀收缩有力,紧贴体躯,尾羽上翘,行走有力,采食敏捷,食欲旺盛,如在添加饲料时拥挤向前争先采食饲料,而患病鸭鹅常表现有啄无食,或根本不啄食。在外人进入禽舍走动或有异常声响时,鸭鹅受惊扰,反应冷淡不一,有的鸭鹅头颈震颤或扭曲,盲目前冲或后退,转圈运动,或高度兴奋不停地走动,另一些鸭鹅跛行、麻痹、瘫痪,或精神沉郁、闭目、低头、垂翼,离群呆立,喜卧不愿走动,昏睡。通常情况下,如出现体温高,精神委顿,离群呆立,闭目缩颈,翅膀、尾羽下垂,食欲减退或废绝,多见于临床症状明显期的某些急症、热性传染病,如鸭瘟、小鹅瘟、番鸭细小病毒病、禽霍乱等;体温正常或偏高,精神差,食欲不振,临床上可见于某些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以及某些营养代谢病,如慢性鸭瘟、慢性鸭鹅副伤寒、鸭鹅绦虫病和吸虫病、维生素E—硒缺乏症等;精神委顿,体温下降,闭目呆立,缩颈,或伏卧不愿站立,临床上见于濒死期的病鸭鹅。

2.运动是否异常:患病鸭鹅如表现两肢无力,行走时有痛感,常呈蹲伏姿势,多见于鸭鹅佝偻病或骨软症以及葡萄球菌关节炎等。病鸭鹅步态蹒跚、摇晃,呈不同程度的O形或X形外观或运动失调倒向一侧,可见于肉鸭鹅因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谢障碍引起的佝偻病和锰、胆碱、叶酸、生物素等缺乏引起的滑腱症以及氟中毒引起的骨质疏松等营养代谢病。而雏鸭鹅维生素E和维生素D缺乏症、鸭传染性浆膜炎、雏鸭病毒性肝炎、小鹅瘟等,症状可表现为两肢交叉行走,运动失调,跗关节着地。雏鸭鹅维生素B1缺乏症可见到患病鸭鹅两肢不能站立,仰头蹲伏呈观星姿势。雏鸭鹅维生素B2缺乏症和幼鸭鹅的维生素A缺乏症则表现为两肢麻痹、瘫痪,不能站立。一些疾病如成年鸭大肝病、鸭鹅卵黄性腹膜炎和肉鸭鹅腹水综合征可能表现为企鹅样行走或站立。

3.呼吸功能:如果患病鸭鹅呼吸浅表,呼吸频率增加,临床上常见于某些热性传染病、寄生虫病、肺部疾患、胸腔积液以及鸭舍内有害气体产生对呼吸道的刺激等,也可见于禽类活动频繁或气温升高时的正常生理变化。气喘、咳嗽、呼吸困难,临床上见于某些传染病,如鸭鹅曲霉菌病、鸭疫里杆菌病、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和禽流感等,也可见于某些寄生虫病,如鸭隐孢子虫病、鸭舟形嗜气管吸虫病等。

4.神经症状:由于致病因素的影响,使鸭鹅的脑部及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干发生损伤、炎症或功能障碍,出现中枢神经功能紊乱。临床上常见于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和营养代谢病以及某些中毒病。

头颈麻痹,可见于鸭鹅肉毒梭菌毒素中毒。扭颈,出现神经症状,临床上见于某些传染病,如禽流感、番鸭细小病毒病、雏鸭霉菌性脑炎、鸭疫里杆菌病等,亦可见于某些中毒病和某些营养代谢病,如痢特灵(呋喃唑酮)中毒、维生素E—硒缺乏症等。

头颈弯曲,共济失调,临床上常见于高致病性禽流感、雏鸭霉菌性脑炎、鸭传染性浆膜炎、维生素A缺乏症等,也可见于链球菌病。头颈向后屈、角弓反张,临床上常见于雏鸭病毒性肝炎、番鸭小鹅瘟、番鸭细小病毒病、维生素B1缺乏症、痢特灵中毒等。

头颈震颤,共济失调,临床上常见于鸭鹅链球菌病、低血糖症等。

5.患病鸭鹅群的发病与死亡情况:主要有发病数、死亡数、死亡时间分布、病程长短等。这些资料为流行病学分析提供基础,也有助于分析病因。

(二)个体检查

1.羽毛:临床上,鸭鹅的羽毛蓬松、无光泽常提示有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和营养代谢病,如鸭鹅的副伤寒、吸虫病、大肠杆菌病、慢性霍乱、鸭鹅的绦虫病、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的缺乏症。而羽毛稀少常见于烟酸缺乏症、叶酸缺乏症,也见于维生素D缺乏症等。羽毛松乱或脱落常见于鸭鹅B族维生素缺乏症和含硫氨基酸的不平衡。头颈部羽毛脱落见于泛酸缺乏症。羽毛断裂和脱落多见于外寄生虫病,如羽毛虱。应注意,羽毛脱落也见于鸭鹅的换羽。

2.腹围:腹围增大,临床上见于肉鸭鹅的腹水综合征、成年产蛋鸭鹅的卵黄性腹膜炎,有时亦见于产蛋鸭鹅腹底壁疝。腹围缩小,常见于慢性传染性病和寄生虫病,如慢性鸭瘟、慢性鸭副伤寒、鸭棘口吸虫病、鸭绦虫病。

3.头部:头部皮下胶冻样水肿临床上常见于鸭瘟或禽流感,也可常见于肉用雏鸭维生素E—硒缺乏症或慢性禽霍乱。颈部肿大临床上多因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不当所致,也偶见于外伤感染引起的炎性肿胀。头颈部皮下气肿,临床上常见于鸭颈部气囊或锁骨间气囊破裂。

4.眼睛:如见到眼球下陷,则提示为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引起机体脱水所致,如鸭副伤感、大肠杆菌病、鸭鹅绦虫病、棘口吸虫病以及某些中毒病等。眼睑肿胀,瞬膜下形成球状干酪样物质,临床上常见于鸭鹅霉菌性眼炎。眼结膜内有隆起的小溃疡病灶及不易剥离的豆腐渣样渗出物,可见于白喉型鸭痘。眼结膜内积有黄白色凝块则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眶下窦肿胀,内有黏液性分泌物或干酪样物质,见于鸭传染性窦炎。眼结膜苍白,提示有慢性传染病、严重的寄生虫病、恶性肿瘤以及营养不良等疾病,如结核病、伪结核病、蛔虫病、鸭棘头虫病、住白细胞虫病、鸭四棱线虫病、球虫病、绦虫病、吸虫病等,也可见于某些中毒病,如磺胺类药物中毒等。眼结膜充血、潮红、流泪、眼睑水肿,临床上见于禽霍乱、禽眼线虫病以及维生素A缺乏症。眼结膜有出血斑点,临床上见于禽霍乱、鸭瘟等。眼结膜苍白,常见于鸭绦虫病、棘口吸虫病、住白细胞虫病以及慢性鸭瘟等。眼睛有脓性分泌物,常见于鸭瘟、衣原体病、鸭鹅副伤感、雏鸭病毒性肝炎、大肠杆菌性眼炎以及其他细菌引起的眼结膜炎。角膜混浊、流泪,见于鸭鹅衣原体眼炎、维生素A缺乏症,也见于鸭鹅舍氨气过浓引起的灼伤。角膜混浊,严重者形成溃疡,临床上见于慢性鸭瘟,也见于嗜眼吸虫病。瞬膜下形成黄色干酪样小球,角膜中央溃疡,临床上见于曲霉菌性眼炎。瞳孔缩小可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瞳孔散大,临床上见于阿托品中毒,也可见于濒死期的鸭鹅。

5.鼻腔:鼻孔及其窦腔内有黏液性或浆液性分泌物,常见于鸭鹅曲霉菌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也见于衣原体病和鸭鹅流感及棉籽饼中毒等。鼻腔内有牛奶样或豆腐渣样物质,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

6.喙:喙色泽发淡提示有慢性寄生虫病和营养代谢病,如鸭鹅绦虫病、吸虫病、鸭四棱线虫病、幼鸭鹅维生素E缺乏症。喙色泽发紫,则提示番鸭细小病毒病、雏鸭病毒性肝炎、禽霍乱、鸭鹅卵黄性腹膜炎、维生素E缺乏症等疾病。喙变形上翘,则提示鸭感光过敏症。喙变软、易扭曲,则提示幼鸭鹅钙磷代谢障碍、维生素D缺乏症以及氟中毒等。

7.口腔:临床上患病鸭鹅口腔流出水样混浊液体,多提示有鸭吸虫病、鸭瘟、小鹅瘟等。口腔流涎见于鸭鹅误食喷洒农药的蔬菜或谷物引起的中毒。口腔流血,可见于某些中毒病,如鸭鹅敌鼠钠盐中毒。口腔内有刺鼻的气味,常见于鸭鹅有机磷及其他农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具有大蒜气味。口腔黏膜有炎症或有白色针尖大的结节,见于雏鸭鹅维生素A缺乏症和烟酸缺乏症,也见于鸭鹅采食被蚜虫或蝶类幼虫寄生的蔬菜或青草引起的口腔炎症。口腔黏膜形成黄白色、干酪样假膜或溃疡,严重者甚至蔓延至口腔外部,嘴角亦形成黄白色假膜,临床上见于鹅口疮。

8.肛门和泄殖腔:临床上鸭鹅的肛门突出或外翻,黏膜充血,肿胀变色,常见于高产鸭鹅或难产鸭鹅强烈努责引起的泄殖腔脱垂,也可由鸭鹅异嗜癖啄肛所致。肛门周围有稀粪污染,临床上见于鸭鹅副伤寒、大肠杆菌病、番鸭细小病毒病、鸭瘟以及寄生虫病等引起的腹泻等。肛门肿胀、周围覆盖有多量蛋白分泌物,临床上常见于产蛋鸭前殖吸虫病,也可见于卵黄性腹膜炎。肛门周围有炎症、坏死和结痂病灶,常见于泛酸缺乏症。泄殖腔黏膜充血或有出血点,临床上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泄殖腔炎症如前殖吸虫病等,有时也见于禽霍乱。泄殖腔黏膜出血,有假膜结痂或形成溃疡,临床上见于典型的鸭瘟。泄殖腔黏膜坏死、溃疡,也偶见于鸭葡萄球菌病。泄殖腔翻膜肿胀、充血、发红或发紫以及肛门周围组织发生溃烂脱落,见于鸭隐孢子虫病、种鸭葡萄球菌病、慢性泄殖腔炎,严重的泄殖腔炎可引起肛门外翻,泄殖腔脱垂。

9.粪便:腹泻见于鸭鹅副伤寒、鸭疫里杆菌病、番鸭细小病毒病、绦虫病、吸虫病等,也见于某些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如维生素E缺乏症,有机磷农药中毒,采食寄生在蔬菜、青草的蚜虫和蝶类幼虫引起的中毒等。粪便稀薄,带有黏液状并混有小气泡,临床上见于雏鸭鹅B族维生素缺乏症,采食过量的蛋白质饲料引起的消化不良,鸭鹅舍过于潮湿或受凉而引起肠内容物发酵产气以及番鸭细小病毒病等。粪便稀薄,呈黏稠、半透明的蛋清或蛋黄样,临床上见于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产蛋鸭的前殖吸血病等。粪便稀薄,呈青绿色,临床上见于鸭疫里杆菌病、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及衣原体病等。粪便稀薄,呈灰白色并混有白色米粒样物质(绦虫节片),临床上见于鸭绦虫病。粪便稀薄,并混有暗红或深紫色血液,临床上见于鸭球虫病、鸭棘头虫病,有时亦见于禽霍乱。粪便稀薄呈血水样,临床上见于球虫病,有时也偶尔见于磺胺药中毒和双苯杀鼠酮钠盐(敌鼠钠盐)中毒。粪便稀薄呈石灰水样,临床上多见于鸭鹅痛风病,也可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和磺胺药中毒等。

10.骨、关节:胫骨软、易折,临床上见于佝偻病、骨软症以及氟中毒引起的骨质疏松。关节肿胀、有热痛感、关节囊内有炎性渗出物,临床上常见于关节周围皮肤擦伤引起的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也可见于慢性禽霍乱、鸭链球菌病、鸭疫里杆菌病等。关节肿胀、化脓,并沿腿肌扩散,则见于滑膜支原体感染。关节肿大、硬实,关节腔内有多量黏稠的尿酸盐沉积物,临床上常见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或其他因素等引起的关节型痛风。跗关节肿大、畸形,长骨粗短、质地坚硬,临床上见于缺锰及缺乏生物素等引起的骨短粗症。

11.脚、蹼:脚、蹼干燥或有炎症,常见于B族维生素缺乏症,也可见于内脏型痛风以及各种疾病引起的慢性腹泻。脚下部及脚趾皮肤结痂干裂或脱落,临床上见于雏鸭鹅泛酸缺乏症等。脚、蹼发紫,常见于卵黄性腹膜炎、维生素E缺乏症,亦可见于番鸭细小病毒病、雏鸭病毒性肝炎等。脚、蹼、趾、爪卷曲或麻痹,见于雏鸭维生素B2缺乏症,也可见于成年鸭鹅维生素A缺乏症。脚、蹼变形结痂,临床上常见于散养白羽肉鸭和番鸭的感光过敏症,也可见于化学污染所致的畸形。脚掌枕部及趾枕部组织增生或肿胀、化脓,临床上常见于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脚趾脓肿。

12.叫声:声音异常则见于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以及其他营养消耗性疾病的晚期病例,如慢性鸭瘟、鸭结核病、流感、慢性副伤寒等,也见于某些寄生虫病,如舟形嗜气管吸虫病。叫声停止、张口无音,临床上见于濒死期的鸭鹅。

13.蛋:

(1)蛋壳异常:薄壳蛋、软壳蛋临床上常见于鸭鹅副伤寒、大肠杆菌病、鸭瘟以及维生素D和钙磷缺乏症等疾病,也见于夏季热应激。血壳蛋是由于蛋体过大或产道狭窄引起蛋壳表面附有片状或带状血迹,通常多见于刚开产鸭鹅,也可能由蛋壳腺黏膜弥漫性出血所致。裂纹蛋常见于某些营养代谢病,如磷、锰缺乏症。砂皮蛋常见于营养代谢病,如产蛋鸭鹅缺锌导致蛋壳钙沉积不全、不匀,或钙过量而磷不足时,蛋壳上产生白灰状物沉积,使蛋壳两端粗糙,也见于某些病毒性传染病,如鸭产蛋下降综合征、鸭瘟等,有时还见于母鸭鹅产蛋时受到急性应激,使蛋在子宫内滞留时间过长,蛋壳表面额外沉积多余的“溅钙”。皱纹蛋临床上常见于铜元素缺乏症,铜缺乏使蛋壳膜缺乏完整性、均匀性,在钙化过程中导致蛋壳起皱褶。双壳蛋,即具有两层蛋壳的蛋,临床上常见于鸭产蛋时受惊后输卵管发生逆蠕动,蛋又退回蛋壳分泌部,刺激蛋壳腺再次分泌出一层蛋壳,而使蛋有两层蛋壳。

(2)蛋清异常:血斑蛋上常见于产蛋母鸭鹅饲料日粮中维生素K不足影响了血凝机制,引起卵巢破裂出血,血块随卵子下行被蛋白包围。肉斑蛋常见于大肠杆菌、沙门杆菌等引起的输卵管炎,由于输卵管感染发炎,在鸭鹅蛋形成过程中,蛋白中混入其少量脱落黏膜所致。

(3)蛋黄异常:小黄蛋(蛋黄体较正常蛋黄小)多由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超标所致。无黄蛋多由于异物(如寄生虫、脱落的黏膜组织、小的血块等)落入输卵管内,刺激输卵管的蛋白分泌的部位,使其分泌出蛋白包住异物,然后再包上壳膜和蛋壳而形成的,也可能由于输卵管太狭窄,产出很小的无蛋黄的畸形蛋。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