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三、病死鸭鹅的病理剖检变化
    来源:辈宠网

(一)体外检查

先检查病死鸭鹅的外观,如羽毛是否整齐,冠及肉髯和面部是否有痘斑或皮疹,口、鼻、眼有无分泌物或排泄物,量及质如何,泄殖孔附近是否有粪污或白色粪便所阻塞,脚皮肤是否粗糙或有裂缝,是否有石灰样物附着,脚底是否有趾瘤等。然后将被检禽放在搪瓷盘上,此时应注意腹部皮下是否有尸体腐败菌引起的暗绿色或蓝紫色斑块。维生素E和硒缺乏时,皮上也呈紫蓝色。

(二)剖检方法与注意观察的项目

在剖检病变前,先用水或消毒液将羽毛充分沾湿,防止羽毛、尘土到处飞扬。然后将鸭鹅采用颈部放血法处死,将尸体仰放在解剖台上或瓷盘中,先把腹壁和两侧大腿之间的疏松的皮肤纵直剪开,再剪断连接处的肌膜,将大腿骸关节脱臼,尸体仰卧利于操作。在龙骨末端的后方将皮肤做一横线剪开,把两侧大腿与腹壁之间的纵切口连接起来,再用镊子将龙骨后方的皮肤拉起,向前方剥离,一直翻至头部,这样整个胸部以及颈部皮下组织和肌肉就充分暴露。首先对皮肤、胸肌、龙骨、胸腺进行检查,再在后腹部(龙骨与肛门之间)做一横切线剪开腹壁延伸至腹部的两侧,接着从两侧沿肋骨关节向前方将肋骨和胸肌剪开,直至剪断锁骨,再把整个胸壁翻向头部,这样整个胸腔和腹腔都清楚地暴露出来。

体腔打开后,先检查胸、腹腔有无胸水、腹水或血液等渗出物,并检查胸、腹部气囊变化。然后将食管的末端剪断,取出整个胃肠道,检查肝脏、胆囊、脾、胰腺,接下来进行呼吸器官(鼻、鼻窦、喉头、气管、支气管、肺)的检查。随后检查消化器官(食道、腺胃、肌胃、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心脏、泌尿生殖器官(肾脏、卵巢、输卵管或睾丸、阴茎),最后检查腔上囊。也可以检查臂神经丛、坐骨神经、大脑和小脑。

应注意选择剖检地点,并对剖检点以及剖检病鸭鹅进行消毒处理以防疾病散播。对患病鸭鹅,最好在死亡前进行剖检;对已经死亡的病鸭鹅,应尽早剖检以防尸体腐败,影响观察病理变化。在剖检诊断时,应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对剖检所见的病变应作具体的分析,抓主要病变和特殊病变的特征,同时多解剖一些病鸭鹅,综合分析判断。剖检非典型病例应结合实验室诊断以便确诊。

(三)病理组织学检查

1.病理组织采样:对需要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组织,用镊子镊住一块组织器官的一角,用锋利的剪刀剪下一小块,浸入10%的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固定,然后按需要做切片、染色和镜检。

2.剖检病理变化所示疾病:很多疾病均有自己独特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这些病理变化常暗示某种疾病,因而有助于诊断。

(1)皮肤与肌肉变化:皮肤苍白,常见于内出血,如脂肪肝综合征和鸭鹅副伤寒引起的肝脏破裂。皮肤暗紫常见于各种败血性传染病,如禽霍乱、流感、鸭瘟等。胸腹部皮肤呈暗紫或淡绿色,皮下呈胶冻样水肿,临床上见于肉鸭维生素E—硒缺乏症。皮下出血常见于某些传染病,如禽霍乱、鸭大肠杆菌败血症等。胸部皮下化脓或坏死,临床上多由于鸭鹅外伤引起皮肤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或其他细菌所致。

肌肉苍白,临床上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内出血,如脂肪肝综合征、住白细胞虫病等。肌肉出血,多见于维生素E—硒缺乏症和维生素K缺乏症。肌肉坏死,常见于维生素E缺乏症。肌肉中夹有白色芝麻大小的梭状物,见于野鸭的住肉孢子虫病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肉芽肿。肌肉表面有尿酸盐结晶,见于内脏型痛风。

(2)腹腔内病变:腹腔内有淡黄色或暗红色腹水及纤维素样渗出,多见于鸭鹅腹水综合征、鸭淀粉样变性病、大肠杆菌病、鸭疫里杆菌病、慢性鸭鹅副伤寒、住白细胞虫病等。腹腔内有血液或凝血块,常为急性肝破裂,多见于成年鸭副伤寒和脂肪肝综合征等。

腹腔中有淡黄色、黏稠的渗出物附着在内脏表面,常为卵黄破裂引起的卵黄性腹膜炎,病原多为大肠杆菌、沙门杆菌和巴氏杆菌。腹腔器官表面有许多菜花样增生物或有很多大小不等的结节,多见于大肠杆菌肉芽肿、成年鸭鹅结核病等。腹腔中,尤其在内脏器官表面有一层石灰样物质沉着,见于鸭鹅内脏型痛风。

(3)心脏病变:心包、心肌心包积液或有纤维素样渗出,常见于禽霍乱、鸭瘟、大肠杆菌病、衣原体病以及某些中毒病,如食盐中毒、氟乙酰胺中毒、磷化锌中毒等。心包及心肌表面附有大量的白色尿酸盐结晶,常见于内脏型痛风。心冠脂肪出血或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见于禽霍乱、鸭瘟、禽流感、大肠杆菌败血症、肉毒梭菌毒素中毒、食盐中毒、棉籽饼中毒、氟乙酞胺中毒等。心肌有灰白色坏死或有小结节或肉芽肿样病变,见于大肠杆菌病、鸭副伤寒等。心肌变性,常见于维生素E—硒缺乏症、住白细胞虫病等。心肌缩小、心肌脂肪消耗或心冠脂肪变成透明胶冻样,常见于慢性传染病,如结核病、慢性副伤寒以及严重的寄生虫感染等。

(4)呼吸器官病变:喉头、气管、支气管喉头、支气管有黏液性渗出物,多见于曲霉菌病、鸭瘟等;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寄生虫,多为鸭舟形嗜气管吸虫和支气管线虫。

肺淤血、水肿,临床上见于急性传染病,如禽霍乱、链球菌病、大肠杆菌败血症等,也见于棉籽饼中毒。肺实质有淡黄色小结节及气囊有淡黄色纤维素渗出或结节,临床上见于雏鸭曲霉菌病。肺有灰黑色或淡绿色霉斑,多见于青年鸭或成年鸭曲霉菌病。肺有淡黄色或灰白色结节,多见于成年鸭的结核病。肺肉变或出现肉芽肿见于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杆菌病。

气囊有灰黑色或淡绿色霉斑,多见于青年鸭或成年鸭鹅曲霉菌病。胸、腹气囊混浊,囊壁增厚或者含有灰白色或淡黄色干酪样渗出物,常见于大肠杆菌病、流感、鸭疫里杆菌病、鸭副伤寒、链球菌病、衣原体病等。

(5)肝胆病变:肝脏极度肿大,质地较硬,见于鸭淀粉样变性病;肝脏肿大,并出现肉芽肿,见于大肠杆菌病;肝脏肿大、淤血,表面有散布的或密集的坏死点,常见于急性禽霍乱、鸭副伤寒、大肠杆菌病、链球菌病等,有时也见于鸭瘟、鸭疫里杆菌病和鸭感光过敏症等;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见于雏鸭病毒性肝炎、鸭吸虫病、禽霍乱以及痢特灵中毒等,也见于鸭瘟早期的肝脏病变;肝脏肿大,呈青铜色或古铜色(一般同时伴有坏死小点),常见于鸭鹅副伤寒、鸭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等;肝脏肿大、硬化,表面粗糙不平或有白色针尖状病灶,见于慢性黄曲霉毒素中毒;肝脏萎缩、硬化,多见于腹水综合征晚期的病例和成年鸭的黄曲霉毒素中毒;肝脏肿大,有结节状增生病灶,见于成年鸭肝癌;肝脏肿大,表面有纤维蛋白覆盖,常见于鸭疫里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等;肝脏肿大,呈淡黄色脂肪变性,切面有油腻感,多见于脂肪肝综合征、维生素E缺乏症和鸭住白细胞虫病。

胆囊内有寄生虫,常见于鸭次罕吸虫病;胆囊充盈肿大,临床上见于急性传染病,如禽霍乱、鸭副伤寒、番鸭细小病毒病、雏鸭病毒性肝炎、鸭瘟等,也见于鸭次罕吸虫等引起的寄生虫疾病;胆囊缩小,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鸭绦虫病、吸虫病等;胆汁浓呈墨绿色,常见于急性传染病;胆汁少、色淡或胆囊黏膜水肿,见于慢性疾病,如严重的肠道寄生虫感染和营养代谢病。

(6)脾脏病变:脾脏有灰白色或黄色结节见于成年鸭结核病;脾脏肿大,有坏死灶或出血点,临床上见于禽霍乱、鸭副伤寒和衣原体病等;脾脏肿大,表面有灰白色斑驳,常见于鸭疫里杆菌病、大肠杆菌败血症、鸭副伤寒等。

(7)胰腺病变:胰腺肿大、出血或坏死、滤泡增大见于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如禽霍乱、鸭副伤寒、鸭病毒性肝炎、鸭疫里杆菌病、番鸭细小病毒病、禽流感、大肠杆菌败血症等,也见于某些中毒病,如肉毒梭菌毒素中毒、鸭氟乙酰胺中毒、敌鼠钠盐中毒、呋喃丹中毒等;胰腺出现肉芽肿,则见于大肠杆菌、沙门杆菌引起的病变;胰腺萎缩,腺细胞内形成空泡,并有透明小体,临床上见于维生素E—硒缺乏症。

(8)消化器官病变:食道黏膜有许多白色小结节,临床上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食道黏膜有白色假膜和溃疡(口腔、咽部均出现),临床上见于白假丝酵母菌感染;食道下段黏膜有灰黄色假膜、结痂,剥去假膜,可出现溃疡,则是鸭瘟特征性病变;食道下段黏膜有出血斑多见于鸭呋喃丹中毒。

腺胃黏膜及乳头出血,临床上见于急性禽霍乱、鸭流感;腺胃壁增厚,腺胃黏膜出血并形成溃疡或坏死,见于鸭四棱线虫感染;肌胃内较空虚,其角质膜变绿,常见于慢性疾病,多为胆汁返流所致;肌胃角质层易脱落,角质层下有出血斑点或溃疡,临床上见于鸭瘟、住白细胞虫病,也可能由于鸭食用变质鱼粉所致。

肠道剖检时,要注意肠道蠕虫寄生位置及虫体数量。寄生于肠道的蠕虫有绦虫、吸虫、线虫和棘头虫。剑带绦虫、膜壳绦虫、棘头虫、棘口吸虫、东方杯叶吸虫常寄生于十二指肠和空肠。鸭毛细线虫和异刺线虫寄生于盲肠,卷棘口吸虫、纤细背孔吸虫有时也寄生于盲肠。前殖吸虫多寄生于直肠,纤细背孔吸虫有时也寄生于直肠。小肠肠管增粗、黏膜粗糙,生成大量灰白色坏死小点和出血小点,临床上见于鸭球虫病。

小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黏膜深红色或有出血点,肠腔有大量黏液和脱落的黏膜,临床上见于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如禽霍乱、鸭副伤寒、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以及番鸭的细小病毒病,也见于某些中毒病如呋喃丹中毒、氟乙酰胺中毒等。肠道黏膜出血或形成溃疡,临床上见于鸭棘头虫病;肠壁生成大小不等的结节,这种病灶临床上见于成年鸭的结核病,也见于鸭棘头虫病;肠道黏膜坏死,常见于慢性禽副伤寒、坏死性肠炎、大肠杆菌病以及维生素E缺乏症等。肠管某节段呈现出血发紫,且肠腔有出血黏液或暗红色血凝块,临床上见于肠系膜病或肠扭转;肠管膨大、肠道黏膜脱落、肠壁光滑变薄,肠腔内形成一种淡黄色凝固性栓塞,临床上见于番鸭细小病毒病典型病变。盲肠内有凝固性栓塞,临床上见于慢性鸭副伤寒;盲肠黏膜糜烂,临床上见于雏鸭的纤细背孔吸虫病。盲肠出血、肠腔有血便、黏膜光滑,临床上见于磺胺药中毒。

(9)肾脏病变:肾脏肿大、淤血,临床上见于鸭副伤寒、链球菌病、螺旋体病等,也见于食盐、痢特灵中毒;肾脏显著肿大,偶见于大肠杆菌引起的肉芽肿;肾脏肿大,表面有白色尿酸盐沉着,输尿管和肾小管充满白色尿酸盐结晶是内脏型痛风的一种常见病变,也见于鸭副伤寒、维生素A缺乏症、磺胺药中毒以及钙磷代谢障碍等疾病;输尿管结石,临床上多见于痛风以及钙磷比例失调。

肾脏苍白,临床上见于雏鸭副伤寒、住白细胞虫病、严重的绦虫病、吸虫病、鸭棘头虫病、球虫病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内脏器官出血等。

(10)生殖器官病变:卵巢、输卵管或睾丸、阴茎形态不整,皱缩干燥和颜色改变及变形、变性,临床上常见于鸭副伤寒、大肠杆菌病,也偶见于慢性禽霍乱等;卵子外膜充血、出血,临床上见于产蛋鸭急性死亡的病例,如禽霍乱、鸭副伤寒,以及农药、灭鼠药中毒;寄生于输卵管的寄生虫,多为前殖吸虫;输卵管内有凝固性坏死物质(凝固或腐败的卵黄、蛋白),临床上见于产蛋母鸭的卵黄性腹膜炎、鸭副伤寒、鸭流感等;输卵管脱垂于肛门外,常为产蛋鸭进入高峰期营养不足或是产双黄蛋、畸形蛋所致,也见于久泻不愈引起的脱垂;一侧或两侧睾丸肿大或萎缩、睾丸组织有多个小坏死灶,临床上偶见于公鸭沙门杆菌感染。睾丸萎缩变性则见于维生素E缺乏症;阴茎脱垂、红肿、糜烂或有绿豆大小的小结节或者坏死结痂,临床上多见于鸭大肠杆菌病,有时也见于阴茎外伤感染所致。

(11)其他: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临床上见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如禽霍乱、鸭副伤寒、大肠杆菌病、鸭瘟、鸭球虫病等。

胸腺肿大、出血,临床上见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鸭瘟、禽霍乱、鸭疫里杆菌病,也见于某些寄生虫病如住白细胞虫病;胸腺出现玉米粒大的肿胀,多见于成年鸭结核病;胸腺萎缩,见于营养缺乏症;法氏囊肿大、黏膜出血,临床上见于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如鸭瘟、隐孢子虫病、前殖吸虫病,有时也偶尔见严重的绦虫病等;腔上囊缩小,临床上见于鸭疫里杆菌病,也见于营养缺乏症;腔上囊内的寄生虫多为前殖吸虫。

脑及脑膜有淡黄色结节,常见于雏鸭曲霉菌感染;大脑呈树枝状充血及有出血点,并发生水肿或坏死,临床上见于雏鸭脑型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杆菌病;小脑软化、肿胀、有出血点或坏死,临床上见于雏鸭鹅维生素E缺乏症。

骨和关节后脑颅骨软薄,临床上见于雏鸭鹅佝偻病;胸骨呈S状弯曲,肋骨与肋软骨连接部呈结节性串珠样,常见于缺钙、缺磷或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雏鸭佝偻病或者严重的绦虫病感染而导致的鸭鹅骨软症;关节肿胀、关节囊内有炎性渗出物,常见于雏鸭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感染,也见于慢性禽霍乱、鸭疫里杆菌病;关节肿大、变形,临床上见于雏鸭佝偻病,生物素、胆碱缺乏症以及锰缺乏症等,也见于关节型痛风。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