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HI测定的意义
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意为牛群改良计划,也称为牛群记录体系或生产性能记录体系,来源于国外,我国最早参与DHI测定的是上海中加牛场。近年来我国的奶牛养殖业迅猛发展,但奶牛养殖业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表现为人均占有量低、奶牛及产品品种质量差、管理水平低、地区不平衡、经济效益差等。提高单产水平,降低饲养管理成本,是解决我国奶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所以,DHI性能测定工作意义重大。
(1)培育高产奶牛群,提高奶牛产量和质量:可靠、规范、准确的性能记录是成功育种的关键,在奶牛饲养中育种占到40%左右的份额,其次为饲料、生产管理、疾病防控等。我国奶牛养殖水平城乡差异显著,单头奶牛年平均产奶量北京、上海可以达到8 000千克以上,但全国平均水平仅有3 000~4 000千克,农村更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系统地做好育种工作。遗传改良对奶牛的生产性能的影响是长期、可靠、可持续的,是提高生产性能的根本方法,这就迫切需要对牛群资料有系统、长期、专门的记录和分析。
(2)指导饲养管理:奶产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是反映一个牛场管理水平高低和饲料搭配是否合理的晴雨表。奶产量出现波动或偏离常值,一定是饲养管理或者饲料上出了问题;乳脂率偏低则要考虑干物质采食不足、精粗比例过高、粗饲料加工或瘤胃酸中毒等原因;乳蛋白率低,则可能由于日粮蛋白不足、精料采食量不足或者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不足等原因造成。要及时查找原因,调整饲料配方。
(3)疾病监控:牛场需利用各种方法对疾病进行监控,如通过计算脂肪蛋白比可以了解是否存在酸中毒现象。另外,DHI测试报告中的体细胞数(SCC)是反映乳房健康的重要标志,通过DHI数据分析系统统计出的不同泌乳月、不同胎次的平均体细胞数及变化曲线可以揭示乳房炎、子宫炎、趾蹄病的发病情况。
(4)指导销售:按质论价已经成为将来奶业发展的趋势,乳脂肪、乳蛋白已经成为牛奶等级评定的重要指标。同时,体细胞数量超标,乳脂含量低,钙含量低,钠、氯离子含量高,都会严重影响乳制品的风味。在国外30万体细胞的牛奶将受到处罚,50万体细胞的牛奶则会被拒收。DHI测定可以全面保证牛奶的质量,这样可以防止原料奶遭拒收和降级处理。
(5)推动信息化管理:要建立良好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可以通过奶牛信息的收集(日产奶量的记录,测量当日的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奶牛信息输入→计算机软件分析管理→资料信息反馈→指导改良牛群,建立一条完整的信息链。完整的信息链有助于整个行业的信息管理。
2.DHI测定的内容
DHI测定的范围涉及20多个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产奶性能:月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总固体、体细胞数、胎次、泌乳天数、产犊日期。
(2)繁殖性能:初情期、产犊间隔、空怀天数、犊牛初生重及牛群总受胎率、情期受胎率、年繁殖率等。
(3)生长测量的项目:体高、体斜长、胸围和体重。
需要记录的内容包括:牛号、来源、血统、出生日期、谱系、产奶性能、繁殖性能、体尺、体重、外貌评分、选配公牛、饲养管理、疾病及淘汰原因等。
3.DHI测定的操作流程及应用
(1)样本采样:牛群应有一定的规模,采用机械挤奶,牛奶取样时须搅拌均匀,测定牛为产后一周的泌乳牛,牛只应有完善的系谱和繁殖记录。每头泌乳牛一年测10次,每个泌乳月测1次,两次间隔一般为26~33天。测定前逐头取样,每头取样50毫升,一天3次挤奶一般按4∶3∶3(早∶中∶晚)比例取样,早、晚两次挤奶按6∶4的比例取样。样品应低温保存,为了防止变质,也可以加入重铬酸钾等防腐剂,可以延长保存期。
(2)样本测定:测试仪器应包括乳成分分析仪、体细胞仪、冰箱、水浴锅等。乳成分分析仪用来测定乳脂肪、乳蛋白、乳糖、总固体等,体细胞仪用来细胞计数,测定当日要记录的日产奶量。
(3)测定报告及应用:样品测定后要制作报告表,尽快将报告内容反馈给牛场,常见的报告表如下(表3.1):
表3.1 牛奶记录报告
(牛场: 测定日期: )
1)泌乳天数:指从分娩第一天到本次采样的时间,反映奶牛所处的泌乳阶段。
2)胎次:指母牛已产犊的次数,用于计算305天预计产奶量。
3)日产奶量(千克):指泌乳牛测试日当天的总产奶量。日产奶量能反映牛只、牛群当前实际产奶水平。
4)校正奶量(千克):根据实际泌乳天数和乳脂率校正为泌乳天数150天、乳脂率3.5%的日产奶量,用于不同泌乳阶段、不同胎次的牛只之间产奶性能的比较。
5)前次奶量(千克):指上次测定的日产奶量,与当月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可用于说明牛只生产性能是否稳定。
6)乳脂率(%):指牛奶所含脂肪的百分比。
7)乳蛋白率(%):指牛奶所含蛋白的百分比。
8)脂蛋白比:衡量测定日奶样的乳脂率与乳蛋白率的比值。
9)体细胞数:每毫升牛奶中的体细胞数量。记录的体细胞包括嗜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乳腺组织脱落的上皮细胞等,单位为1 000个/毫升。
10)前次体细胞数:指上次测定日测得的体细胞数,与本次测得的体细胞数相比较,可以反映奶牛场采取的预防管理措施是否得当,治疗手段是否有效。
11)奶损失(千克):指因乳房受细菌感染而造成的奶损失(据统计奶损失约占总经济损失的64%)。
12)累计奶量(千克):从分娩之日起到本次测定日,这期间牛只的泌乳总量。对于已完成胎次泌乳的奶牛而言,累计奶量代表胎次产奶量。
13)高峰奶量(千克):指泌乳奶牛本胎次测定中,最高的日产奶量。
14)高峰日:指在泌乳奶牛本胎次的测定中,产奶量最高的一天。
15)泌乳持续力:当个体牛只本次测定日奶量与上次测定日奶量综合考虑时,形成一个新数据,称之为泌乳持续力,该数据可用于比较个体的生产持续能力。
16)体细胞分:将体细胞数线性化而产生的数据。利用体细胞分评估奶损失比较直观明了。
17)奶款差(元):等于奶损失乘以当前奶价,即损失掉的那部分牛奶的价格。
18)经济损失(元):因乳腺炎所造成的总损失,其中包括奶损失和乳腺炎引起的其他损失,即奶款差除以64%。
19)总乳脂量(千克):从分娩之日起到本次测定日期间的牛只的乳脂总产量。
20)总蛋白量(千克):从分娩之日起到本次测定日期间的牛只的乳蛋白总产量。
21)90天产奶量:指泌乳90天的总产奶量。
22)305天预计产奶量(千克):泌乳天数不足305天的奶量,为预计产奶量。如果达到或者超过305天奶量的,为实际产奶量。
23)群内级别指数(WHI):指个体牛只或每一胎次牛只在整个牛群中的生产性能等级评分,通过牛只之间生产性能的相互比较,反映牛只生产潜能的高低。
24)成年当量:指各胎次产量校正到第5胎时的305天产奶量。一般在第5胎时,母牛的身体各部位发育成熟,生产性能达到最高峰。利用成年当量可以比较不同胎次的母牛在整个泌乳期间生产性能的高低。
4.DHI报告的应用
(1)泌乳天数:泌乳天数显示牛群的繁殖性能及产犊间隔,正常配种情况下泌乳天数是150~170天,如果DHI提供的信息显示这一指标过高,说明牧场繁殖方面存在问题。因为较长的泌乳天数意味着长的产犊间隔,要及时淘汰那些久配不孕的牛。
(2)胎次:胎次是预测305天产奶量的必备条件,一般保持牛群平均胎次为3~3.5比较合理,这种状态的牛群不但有较高的产奶潜力及持续力,而且还有利于不断更新牛群,这样可以尽可能利用其优良的遗传性能,提高群体生产水平。
(3)校正奶:校正奶可用来比较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生产水平和不同牛群间的生产性能。例如,某牛场10001号牛与10012号牛某月产奶量基本相同,但是就校正奶量而言,后者比前者高出近8千克,说明10012号牛的产奶性能好。
(4)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是评价牛奶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奶牛的营养状况。乳脂率下降,可能是由于瘤胃功能不佳,存在代谢病,也可能是粗饲料搭配比例不当或饲料加工存在问题。而如果在泌乳早期乳蛋白率太低,则说明存在干奶期日粮配方不合理,产犊时膘情差,泌乳早期饲料中的蛋白不足等问题。
(5)脂肪蛋白比:脂肪蛋白比正常情况下为1.12~1.13。高脂低蛋白说明日粮中富含脂肪或日粮中可消化蛋白不足,在泌乳早期牛奶中含有过高的脂肪,意味着奶牛在动用体内脂肪,尽快排查酮病。而低脂高蛋白很可能是日粮中精料缺乏或纤维素缺乏的缘故,如果乳脂率低于乳蛋白率0.4,预示瘤胃酸中毒。如果乳蛋白率和乳脂率一样高,或高过乳脂率15%~20%,可能是由于日粮中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及长纤维草料不够。低蛋白而乳脂肪正常,意味着奶牛能量不足。
(6)体细胞数:体细胞数是乳房健康的重要标志,当奶牛乳房受到病原菌侵袭或遭受外来损伤时,乳腺会分泌大量白细胞,将细菌包围并吞噬掉,随着炎症的加剧,体细胞数会不断增加。体细胞数增加会造成产奶量下降,因为侵染乳房的病菌分泌毒素会造成乳腺组织损伤,体细胞在2×105个/毫升的基础上,每增加105个/毫升,奶产量降低2.5%。此外,体细胞数增加会造成奶品质下降,表现为乳脂率降低、钙含量下降、钠及氯含量上升,影响了牛奶的营养价值及乳制品风味。临床上控制乳房炎的发生是减少体细胞数的有效手段之一。
(7)奶损失:奶损失可以通过体细胞数和产奶量的高低进行计算。奶损失与体细胞数的关系见表3.2。
表3.2 体细胞数对应的奶损失
体细胞数/(104个/毫升) | 奶损失/千克 |
体细胞数≤15 | 0 |
15≤体细胞数≤25 | 产奶量×1.5/98.5 |
25≤体细胞数≤40 | 产奶量×3.5/96.5 |
40≤体细胞数≤110 | 产奶量×7.5/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