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进肉用绵羊
(1)萨福克羊:原产于英国的萨福克、诺福克等地,具有体格大、体型好、早熟、生长快、胴体品质好等突出的肉用特性。在国外的试验中,萨福克及其杂种羊的增重速度多年一直居首,是传统的“肉羊之王”,在英、美等国家长期被视为终端杂交的最佳父本。
萨福克羊头长耳平,鼻梁微隆,颈粗短,胸宽深,肋骨开张,背腰和臀部宽平,肌肉丰满,四肢粗壮,脸部和四肢均无被毛覆盖,呈黑色。成年羊身躯被毛呈白色,混生杂色纤维。羔羊体躯被毛为灰色,外表美观。成年公羊(图3.1)体重为110~159千克,剪毛量为5~6千克。成年母羊体重为81~113千克,平均产羔率为130%~140%。初生羔羊、3月龄及6月龄重可达5.34千克、31.52千克、47.44千克,0~3月龄和3~6月龄日增重分别可达290克、176.89克,屠宰率在50%以上。
图3.1 萨福克公羊(体重110千克)
(2)白头萨福克羊:原产于澳大利亚,是由萨福克、无角道赛特、边区莱斯特等杂交育成,其体型外貌特征类似于黑头萨福克羊,体格大,肉用体型好,生长快,瘦肉率高,但全身被毛均呈白色,被毛品质较黑头萨福克佳。我国甘肃等地已引入白头萨福克(图3.2为白头萨福克公羊)。据观察,羔羊初生重、3月龄重及6月龄重分别可达4.90千克、31.35千克、49.47千克;0~3月龄和3~6月龄日增重可达384.12克、201.33克。初生重较黑头萨福克略低,但断奶后生长速度比黑头萨福克快。
图3.2 白头萨福克公羊
(3)无角道赛特羊:原产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继承了有角道赛特羊性成熟早、生长发育快、全年发情、耐热及适应干燥气候条件等优良特征。该品种在大洋洲很受欢迎,是肥羔生产的主要父本。我国西北等地已引进,适应性和杂交效果良好。
无角道赛特羊体格中等,无角,头部两眼连线区域无毛,耳中度大且向两侧平伸,颈部发育良好,胸宽深,背腰宽平,四肢健壮,后躯丰满,肉用体型好。成年公羊体重80~120千克,成年母羊(图3.3)体重65~75千克。产羔率110%~130%,是为数不多的可常年繁殖的肉羊品种之一。羔羊初生重、3月龄重及6月龄重分别可达3.95千克、33.24千克、48.79千克。
图3.3 无角道赛特母羊群
(4)夏洛来羊:原产于法国,主要用作肥羔生产的终端父本。体格大,公、母羊均无角,体躯呈圆筒状,被毛细短,脸部呈粉红色或灰色,头粗短,耳平伸,颈部粗壮,体躯肌肉丰满,瘦肉多,肉质好。成年公羊体重110~140千克,成年母羊体重80~100千克。夏洛来羊属季节性自然发情品种,产羔率在135%~190%,发情时间集中在9~10月。羔羊初生重较大,6月龄公、母羔羊体重分别为48~53千克、38~43千克,但同期增重速度比不上萨福克和道赛特羔羊。夏洛来羊耐粗饲、干旱、潮湿、寒冷等各种条件,现在我国东北地区繁育良好,颇受欢迎。
(5)德国肉用美利奴:产于德国,属于肉毛兼用型品种,主要特点是早熟、羔羊生长发育快、产肉量高、繁殖力强及被毛品质好,对干旱气候及各种饲养管理条件都能很好适应,可作为集约化肥羔生产的母本。
德国肉用美利奴羊全身被毛白色,体格大,公、母羊均无角,颈部无皱褶,头中等大小,头顶有典型的毛丛,耳丰满侧张,胸深宽,背腰平直,肌肉丰满,后躯发育良好。成年公羊(图3.4)体重120~140千克,剪毛量7~10千克;成年母羊体重70~80千克,剪毛量4~5千克,羊毛细度24~30微米。繁殖没有季节性,常年发情,可两年三产,母羊每胎产羔率150%~250%,但公羊隐睾率较高。羔羊生长发育快,3月龄内及6月龄内平均日增重分别可达264克、223克。引入后杂交改良效果好,德寒F1代经产母羊的产羔率与小尾寒羊接近,高达201%。
图3.4 德国肉用美利奴成年公羊
(6)南非肉用美利奴羊:是南非从引进的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中选育成的一个肉毛兼用新品种,耐粗饲,耐干旱、炎热环境。该羊公、母均无角,被毛全白。成年公羊体重100~110千克,成年母羊体重70~80千克。在放牧条件下,100日龄羔羊(图3.5)活重平均35千克,平均产羔率150%。在舍饲或营养充足条件下,100日龄公羔羊活重可达56千克,产羔率可达250%。可四季发情,常年繁殖。饲料转化率高,在羔羊舍饲育肥阶段,饲料转化率可达3.91∶1。母羊性情温顺,母性好,最高日泌乳量达到4.8升,可哺乳2~3只羔羊。南非肉用美利奴羊改良效果明显,南非肉用美利奴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羔羊100日龄断奶重可达36千克,平均日增重达335克。
图3.5 南非肉用美利奴100月龄羔羊
(7)特克赛尔羊:源于荷兰的特克赛尔岛,体格大,肉用体型好,头短宽,棱角分明,白脸黑鼻,耳短且竖,头部和四肢无毛,背腰宽平,肌肉丰满,四肢坚实,蹄部呈黑色。成年公羊体重90~140千克,成年母羊体重65~90千克(图3.6)。常年发情,可两年三产,繁殖力中等,产羔率在150%~190%。特克赛尔羊最显著的特征是肌肉发育良好,瘦肉率高,胴体品质好,屠宰率高达54%~60%,现已成为欧洲各国肥羔生产主要的终端父本之一。在英国,饲养量几乎已与萨福克相等。国内繁育的特克赛尔羔羊初生重可达5.10千克,70日龄内日增重300克,4月龄断奶重40千克,6~7月龄可达50~60千克。
图3.6 特克赛尔成年母羊
(8)杜泊羊:分黑头和白头两种类型,二者的遗传背景和生产性能无明显差异。杜泊羊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好,耐粗饲,容易管理,羊肉品质佳,板皮优良,是国际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绵羊皮之一,肉质细嫩可口,瘦肉率高,被誉为“钻石级”绵羊肉。
杜泊羊具有典型的圆筒状肉用体型,公、母羊均无角,头粗短,下颌强健,耳长略垂;体躯深广,肩胛后略凹,其后背腰平直;臀部肌肉发达;四肢粗壮,蹄质坚实;体躯被毛均为白色。成年公羊93~118千克,成年母羊70~95千克(图3.7)。杜泊羊羔羊初生重不算很大,但生长速度快,在3.5~4月龄时可达36千克,3月龄前增重和特克赛尔羊持平,但3~6月龄增重高于特克赛尔羊。杜泊羊产羔率一般为100%,但饲养条件良好时可实现两年三产,每胎产羔率达到150%。杜泊羊适应性强,抗寒耐热,抗病力强,容易饲养管理,对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能很好地适应。杜泊羊杂交后代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杜寒F1代羊断奶前平均日增重可达318克。
图3.7 杜泊(白头)公羊和(黑头)母羊
(9)东佛里生羊:源于荷兰和德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乳肉兼用型绵羊品种。体格大,肉用体型良好,成年公羊体重100~125千克,成年母羊体重85~95千克。公、母羊都无角,鼻部粉红色,蹄部灰色,全身被毛白色,头、四肢下部及尾部都无毛。母羊常年发情,产羔率高,平均产羔率280%。泌乳量高,在210~230天的泌乳期内,总泌乳量在500~600升,乳脂率为5.5%~9%,乳蛋白率5%~7.5%。羔羊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在母羊同时哺乳2~3羔的情况下,羔羊哺乳期日增重可达250克以上,最高可达330克。该品种已被广泛应用于低产品种羊繁殖力的改良,作为经济杂交的父本及用于乳用绵羊育种。国外研究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东佛里生羊杂交后代的初生重、60日龄及140日龄重都显著高于道赛特羊的杂交后代。该品种羊不耐热,但对温带气候条件适应性良好,适宜在我国农区推广繁育。
(10)阿尔科特羊:是加拿大培育的三系配套肉羊品种,三个品系分别为加拿大阿尔科特羊、渥太华河阿尔科特羊以及本土阿尔科特羊。本土阿尔科特羊为多胎多产的品系,全身白色,但腿部有杂色,脸部有时可见色斑,颈部无皱褶。公、母羊均无角,公羊体重80~100千克,母羊体重70~90千克。母羊7月龄时开始配种,初产产羔率为170%,经产产羔率250%,两年三产。渥太华河阿尔科特羊是另一个具有高繁殖力的品系。
加拿大阿尔科特羊属于产肉力强的肉羊品系,成年羊中等体格,短而宽。羔羊生长很快,生产的育肥羔羊可同时满足市场对不同体重羔羊的需求,可生产优秀的胴体,肉骨比率高。此外,母羊难产率低,适合放牧或舍饲。公羊是优秀的终端父本。公羊体重为80~100千克,母羊体重为75~95千克,产羔率达180%。
(11)塔马拉克羊:塔马拉克羊是美国近年培育的多胎肉用绵羊新品种,具有多胎多产、肉用性能好、羔羊成活率高、易于饲养管理等优点。培育时先用布鲁拉美利奴羊与无角道赛特羊杂交,杂一代母羊再与无角道赛特公羊回交多代。同时为改善泌乳、生长、断奶羔羊数、胴体品质等性状,引入了法国岛羊的血液。
塔马拉克羊体格大,体躯呈方形,公、母羊均无角,头粗短,脸部少毛,鼻梁平直,眼大有神,耳平伸,背腰平直,腿短无毛。羔羊初生窝重大,增重快。在草场放牧条件下,100日龄日增重可达450克以上。成年母羊平均体重74.9千克(63.5~102.1千克),母性好,断奶羔羊成活数可达2.4~3.2只;繁殖季节长,可常年配种繁殖。成年公羊平均体重102.1千克(81.7~127.0千克),性欲好,配种能力强。
2.地方绵羊品种
(1)小尾寒羊:主要分布于山东西南部、河南的新乡和开封地区、河北南部和东部等地,属肉裘兼用品种,以四季发情、繁殖力高、产肉性能较好著称,是我国著名的地方绵羊品种。
小尾寒羊体质结实,身高腿长,鼻梁隆起,耳大下垂,公羊有螺旋形大角,母羊有小角。公羊前胸较深,背腰平直,短脂尾,尾长在飞节以上。毛色多为白色,少数在头、四肢部有黑褐斑。生长发育较快,3月龄断奶时公、母羔平均体重即可达到20.45千克和18.99千克;6月龄时公、母羊体重为34.44千克和32.32千克。成年公、母羊体重为94千克和48.7千克。性成熟早,母羊5~6月龄即可发情,公羊7~8月龄可配种。母羊四季发情,可一年两产或两年三产,每胎产2羔以上,最多可产7羔,产羔率平均为270%。小尾寒羊繁殖力强,产肉性能较好,是经济杂交生产肥羔的最佳母本之一,也是多胎肉羊培育的必备素材。
(2)湖羊:产于太湖流域,分布在浙江省和江苏省的部分县及上海市郊。该品种以生产优质羔皮驰名中外,具有成熟早、全年发情、多胎多产、生长发育较快等优点。
湖羊头狭长,鼻梁隆起,眼大突出,耳大下垂,公、母羊均无角。颈细长,胸部狭窄,背平直,躯干和四肢细长,体质纤细。羔羊平均体重可达3.3千克;3月龄、6月龄羔羊平均体重为21.99千克、33.76千克;成年公、母羊平均体重分别为52.0千克、39.0千克。羔羊生后1~2天内屠宰后所取的羔皮称为“小湖羊皮”,有波浪形美丽图案,为传统出口商品。湖羊繁殖能力强,母性好;公羊一般在8月龄性成熟,而母羊4~5月龄初情,6月龄初配;成年母羊四季发情,可一年两产或两年三产,每胎平均产羔率为229%,经产母羊日产奶量为2.0千克左右。湖羊是经济杂交及新品种培育的优良母本之一。
(3)洼地绵羊:主要产于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地域的滨州、惠民、沾化、阳信等地,是近年开发的优良地方绵羊品种,具有繁殖力高、耐粗饲、耐潮湿、肉皮兼用等优点。洼地绵羊体质结实,头长宽,公、母羊均无角,鼻梁微隆,耳稍下垂,胸部宽深,肋骨开张良好,背腰平直,四肢较矮,后躯发达,全身被毛白色,属异质毛。公、母羊初生重分别为3.2千克、2.8千克,周岁体重为43.65千克、33.96千克,成年公、母羊体重达60.40千克、40.08千克。性成熟早,一般在5~6月龄,母羊在7~8月龄就可初配;四季发情,平均产羔率为280%。羔羊屠宰率高,肉质鲜美。
(4)乌骨绵羊:属于藏系绵羊,原产于云南省兰坪县,是近年发现的一种乌骨、乌肉,集食用、药用、保健功效于一体的特殊肉用绵羊。乌骨绵羊是藏系羊中部分个体基因突变而形成的新群体,乌骨、乌肉特征明显,遗传稳定。
乌骨绵羊的外貌特征与藏系羊相似,体格较大,体质结实,公、母羊大多无角(占90%),被毛全白、全黑、黑白花几乎各占1/3。乌骨绵羊成年公羊体重平均为42千克,母羊体重为34.36千克,屠宰率分别为37.7%、40.5%。肤色呈淡紫色或淡黑色,眼结膜呈褐色,舌呈亮黑色,犬齿乌黑,齿龈乌黑,蹄质有白色、黑色、黄色。剖解后羊血呈酱紫色,肌肉、肺呈浅黑或暗红色,气管、肝、肾、胃内网膜、肠系膜、羊真皮层呈乌黑色。肉质鲜嫩可口,无腥膻味。通过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乌骨绵羊肉中所含酪氨酸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血浆颜色显著优于非乌骨绵羊,总抗氧化能力几乎是非乌骨绵羊的两倍。乌骨绵羊适应性广,耐粗饲,引入到山东等地后,均能正常生长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