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 毒
(一)消毒的种类
根据消毒的目的及所进行的时机,消毒可分为以下三类:
(1)预防消毒。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动物圈舍、场地、用具和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预防一般传染病发生的目的。此类消毒一般3 d进行一次,每1~2周还要进行一次全面大规模的消毒。
(2)随时消毒。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刚从患病动物体内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不定期消毒。消毒的对象包括患病动物所在的厩舍、隔离场地、患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可能被污染的一切场所、用具和物品。通常在疫区解除封锁前,应定期多次消毒,患病动物隔离舍应每天消毒2次或随时消毒。
(3)终末消毒。在患病动物解除隔离、转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微生物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
(二)消毒的方法
1.机械清除法
机械清除法是指通过清扫、洗刷、通风、过滤等机械方法清除病原微生物。但机械清除不能达到彻底消毒的目的,必须配合其他消毒方法进行。
2.物理消毒法
物理消毒法是指用阳光、紫外线、干燥、高温等物理方法杀灭病原微生物。
(1)阳光。阳光是太阳辐射的各种射线(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的总和。日光中的紫外线是日光杀菌的主要因素。阳光的灼热和蒸发水分可使物质干燥,微生物因缺水而使生长繁殖被抑制。直射阳光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许多细菌的繁殖体,在日光下直射半小时至数小时即可死亡。芽孢对日光的抵抗力较繁殖体强大得多,许多芽孢在日光下照射20 h才发生死亡。日光的杀菌效果因地、因时及环境不同而不同。
(2)紫外线。紫外线是指波长在210~328 nm范围内的射线,波长在265 nm的紫外线因接近DNA的吸收光谱,其杀菌力最强。汞蒸汽灯(紫外灯)在电极激发下发射的紫外线的波长为253.7 nm,接近紫外线的最佳杀菌波长,因此紫外灯照射是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之一。
紫外线对各种物体的穿透能力很弱,仅适应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如实验室、无菌室、手术室等的消毒。紫外线的杀菌效果除与紫外线的波长、强度、照射距离和照射时间有关外,还与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环境的温度、湿度、介质性质等因素有关。用于室内空气消毒时,一般按10~15 m2安装30 W紫外灯管1支,照射30 min可杀死空气中的微生物。对物体表面消毒时,灯管离物体表面的距离不宜超过1 m,紫外灯管的有效消毒区为光源周围1.5~2 m,所需时间约30 min。
(3)高温。高温是应用最早、最普遍、灭菌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
①干热灭菌法:
a.焚烧法,即直接点燃或在焚尸炉内进行的一种灭菌方法,是最彻底的灭菌方法之一。常用于耐热器皿、动物尸体及各种污染废弃物的灭菌。
b.烧灼法,是将需要灭菌的物品直接用火焰灼烧的一种灭菌方法。适用于生物学实验中接种环、试管口、玻璃管口等的灭菌。一些外科金属器械也可用此方法灭菌。
c.烘烤法,即利用干热空气进行灭菌。常使用电烤箱,160 ℃维持2 h,可以杀死全部的细菌及芽孢。此方法常用于玻璃器皿、陶瓷器皿、金属制品的灭菌。
②湿热灭菌法:
a.煮沸灭菌法,即将被消毒物品放在水中煮沸15~20 min,可杀死绝大多数病原性微生物及多数细菌的繁殖体,细菌的芽孢对煮沸的抵抗力很强,1~2 h可杀死多数细菌的芽孢,但炭疽杆菌及肉毒梭菌的芽孢可耐受数小时的煮沸。若在水中加入1%碳酸钠或2%~5%石碳酸,可增强杀菌力、加速芽孢的死亡和防止金属器械生锈。饮水、外科手术器械(刀、剪子、止血钳等)、针头、注射器等多用此法灭菌。
b.流通蒸汽灭菌法,即用流通蒸汽灭菌器或蒸笼灭菌。通常将被消毒物体100 ℃处理15~30 min,可杀死绝大多数的病原微生物及细菌的繁殖体。但细菌的芽孢及霉菌的孢子不一定能够杀死。常采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灭菌,以达到灭菌的目的,此方法叫间歇灭菌法。间歇灭菌法是将被消毒物体100 ℃处理15~30 min,随后放入37 ℃温箱过夜,使芽孢萌发形成繁殖体,再100 ℃处理15~30 min,如此处理3次,即可达到杀灭细菌芽孢的目的。此法常用于易被高压灭菌破坏的物品的灭菌,如糖培养基、牛乳培养基、鸡蛋培养基等。
c.巴氏消毒法,具体方法可分为3类:低温维持巴氏消毒法(63~65 ℃保持30 min)、高温瞬时巴氏消毒法(71~72 ℃保持15 s)和超高温巴氏消毒法(132 ℃保持1~2 s)。这几种方法加热处理后,都要迅速降温到10 ℃以下,这样可以杀死全部病原菌和90%以上的细菌,而又不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和风味。此法常用于啤酒、葡萄酒、牛奶、果汁等液体食品的消毒。
d.高压蒸汽灭菌法,是利用密闭的高压蒸汽锅灭菌的方法。在密闭的高压蒸汽锅中,因为压力愈大,水的沸点愈高,温度随着压力的上升而上升。该法灭菌时将压力保持在1.02 kgf/cm2(约0.107 Mpa,旧称每平方英寸15磅),温度为121.3 ℃,维持15~20 min,可杀死包括细菌芽孢、真菌的孢子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此法适用于耐高温物品,如普通培养基、溶液、玻璃器皿、手术器械、工作服等的灭菌。
3.化学消毒法
化学消毒法是指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体的方法。用于杀灭病原体的药物叫消毒剂。在选择消毒剂时应考虑对该病原体的消毒力强、对人和动物的毒性小、不损害被消毒的物体、易溶于水、在消毒的环境中比较稳定、消毒持续时间长、使用方便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
(1)氧化剂:
①高锰酸钾。0.1%高锰酸钾水溶液用于皮肤、泌尿道消毒,也可用于蔬菜、饲料及饮水等消毒。2%~5%高锰酸钾,作用24 h,可杀灭细菌的芽孢。
②过氧化氢。是一种活泼的氧化剂,1%~1.5%过氧化氢溶液作口腔黏膜消毒,3%清洗创伤、溃疡等。因其无毒、低残留,可用于食品消毒。
③过氧乙酸。无毒,易溶于水,属高效广谱消毒剂,能迅速杀死细菌、酵母、霉菌及病毒。但过氧乙酸有较强的腐蚀性和刺激性。0.1%~0.5%水溶液可喷雾或熏蒸,用于畜(禽)舍空气及环境消毒,也可用于塑料、玻璃制品、果蔬、蛋等的消毒。
(2)醇类。乙醇是临床及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剂,用于皮肤、温度计、医疗器械等的消毒。乙醇的最有效杀菌浓度是70%~75%,过高过低杀菌效果均不佳。
(3)醛类:
①甲醛。甲醛是高效消毒剂,易溶于水。市售甲醛水溶液又名福尔马林,是含甲醛37%~40%的水溶液。甲醛的杀菌力强,4%~10%甲醛用于物品的浸泡消毒,作用30 min可杀灭所有细菌的繁殖体、霉菌及病毒;20%甲醛作用6 h以上,杀死细菌的芽孢。
②戊二醛。2%戊二醛碱性溶液可用于医疗器械的快速消毒,主要适用于不耐热的温度计、塑料和橡胶制品等消毒灭菌。
(4)酚类:
①来苏儿(煤酚皂溶液)。3%~5%来苏儿可用于厩舍、排泄物、器皿等的消毒;1%~2%来苏儿用于皮肤消毒。
②石碳酸。0.5%石碳酸用作生物制品的防腐剂;3%~5%石碳酸用于器械和排泄物消毒。
(5)卤素及卤化物:
①漂白粉。漂白粉的化学成分为次氯酸钙。10%~20%漂白粉乳液或干粉用于厩舍、车轮、排泄物等的消毒。
②氯胺类。属氯化磺酰胺类化合物,对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及病毒均有杀灭作用,但杀菌作用缓慢。1/25万浓度用于饮水消毒;0.5%~1%浓度用于器皿消毒;0.1%~0.5%浓度用于黏膜消毒;1%~2%浓度可用于伤口消毒。
③碘酊。碘酊是碘的酒精(70%~75%)溶液,碘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杀菌效力很高,对许多细菌及芽孢、霉菌、病毒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2%~3%碘酊用于手术部位和注射部位皮肤及伤口的消毒,兽医临床常用5%碘酊作为消毒剂。碘酊不能与红汞共同使用。
④络合碘。络合碘是指碘的有机络合物,具有刺激性小、杀菌浓度低、杀菌力强、消毒效果好等优点。络合碘可广泛应用于动物的皮肤、黏膜消毒,各种医疗器械、运输工具、畜舍等消毒。目前使用的主要有季铵盐络合碘、双季铵盐络合碘、聚维酮碘等产品。
(6)季铵盐类。季铵盐类属表面活性剂。用于消毒的季铵盐类多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应避免与阴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肥皂)类共同使用。该类消毒剂具有作用快、杀菌谱广的特点。常用的有新洁尔灭、消毒宁、杜米芬、消毒净等。
(7)酸、碱类:
①乳酸。10%乳酸溶液熏蒸或2%乳酸溶液喷雾,用作空气消毒,预防呼吸道传染。
②乙酸。又名醋酸,5%~8%水溶液喷雾或熏蒸用于空气消毒,效果良好。
③氢氧化钠。3%~4%氢氧化钠溶液用于病原菌污染的畜舍、环境、工具、车船等的消毒。
④氢氧化钙。熟石灰,10%~20%石灰乳可用于畜舍、运动场、环境及排泄物的消毒。新鲜石灰粉也可直接用于环境和排泄物的消毒。
4.生物热消毒法
生物热消毒法主要用于粪便、污水和其他废物的生物发酵处理,也是简便易行、普遍推广的方法。在粪便的堆沤过程中,利用粪便中的微生物发酵产热,可使温度高达70 ℃以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杀死病毒、细菌(芽孢除外)、寄生虫虫卵等病原微生物而达到消毒的目的,同时又保持了粪便的良好肥效。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含芽孢粪便的消毒。
二、杀 虫
虻、蝇、蚊、蜱等节肢动物都是动物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因此,杀灭这些媒介昆虫和防止它们的出现,在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一)物理杀虫法
(1)以喷灯火焰喷烧昆虫聚居的墙壁、用具等的缝隙,或昆虫聚居的垃圾等废物。
(2)利用100~160 ℃的干热空气杀灭挽具和其他物品上的昆虫及其虫卵。
(3)用沸水或蒸汽烧烫车船、畜舍和衣物上的昆虫。
(4)仪器诱杀,如利用某些专用灯具、器具进行引诱杀灭。
(5)机械的拍、打、捕、捉等方法,亦能杀灭一部分昆虫。
(二)生物杀虫法
利用昆虫的天敌或病菌及雄虫绝育技术等方法来杀灭昆虫。如养柳条鱼或草鱼等灭蚊;利用雄虫绝育技术控制昆虫繁殖;或使用过量激素,抑制昆虫的变态或蜕皮,影响昆虫的生殖;或利用病原微生物感染昆虫,使其死亡。此外,消灭昆虫孳生繁殖的环境,如排除积水、污水,清理粪便垃圾,间歇灌溉农田等改造环境的措施,都是有效的杀灭昆虫的方法。
(三)药物杀虫法
(1)胃毒作用药剂。当节肢动物摄食混有杀虫剂如敌百虫等的食物时,这类药物在其肠道内吸收,可显出毒性作用,使之中毒而死。
(2)触杀作用药剂。大多数杀虫剂如除虫菊等,可直接和虫体接触,经其体表侵入体内使之中毒死亡,或将其气门闭塞使之窒息而死。
(3)熏蒸作用药剂。有些挥发作用较强的药剂,可通过气门、气管、微气管吸入昆虫体内而死亡,但对正当发育阶段无呼吸系统的节肢动物不起作用。
(4)内吸作用药剂。如倍硫磷等喷于土壤或植物上,能为植物根、茎、叶表面吸收,并分布于整个植物体,昆虫在吸取含有药物的植物组织或汁液后,发生中毒死亡。
目前使用的杀虫剂往往同时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杀虫作用。常用杀虫剂有有机磷杀虫剂,如敌百虫、敌敌畏、倍硫磷、马拉硫磷、双硫磷、二嗪农、辛硫磷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新型杀虫剂,如加强蝇必净、蝇蛆净等;另外还有昆虫生长调节剂和驱避剂(如避蚊胺)等。
三、灭 鼠
鼠类是多种人兽共患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和传染源,经其传播的传染病有很多种。因此,灭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防鼠、灭鼠法
从畜舍建筑和卫生措施方面着手,预防鼠类的孳生和活动,使鼠类在各种场所生存的可能性达到最低限度,使它们难以得到食物和藏身之处。例如,经常保持畜舍及周围地区的整洁,及时清除饲料残渣,将饲料保藏在鼠类不能进入的房舍内,使家鼠不能得到食物,可以大大减少家鼠的数量。畜舍建筑应注意防鼠的要求,在墙基、地面、门窗等方面都应力求坚固,发现鼠洞,随时堵塞。
(二)器械灭鼠法
器械灭鼠法是利用各种工具以不同方式扑杀鼠类,如关、夹、压、扣、套、翻(草堆)、堵(洞)、挖(洞)和灌(洞)等。
(三)药物灭鼠法
(1)消化道药物。主要有磷化锌、杀鼠灵、安妥、敌鼠钠盐和氟乙酸钠。但由于此类药物对人和畜禽也有极大毒性,因此其中有些药物如磷化锌、敌鼠钠盐等已禁止使用。
(2)熏蒸药物。包括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和灭鼠烟剂。氯化苦为淡黄绿色油状液体,在空气中易挥发,可用来熏蒸杀灭野鼠。使用时以器械将药物直接喷入洞内,或吸附在棉花球中投入洞中,并以土封闭洞口。灭鼠烟剂亦可用于熏蒸杀灭野鼠,同时可灭蚤、螨等,常用的有闹羊花烟雾剂等。取闹羊花或叶,晾干、碾细、过筛,与研细的硝酸钾或氯酸钾按比例混合,分装成包,用时点燃投入鼠洞,以土封闭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