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肉牛的生长发育规律
1.体重增长规律 体重是反映肉牛生长情况最直观、最常用的指标,主要有初生重、断奶体重、周岁体重、成年体重、平均增重等指标。
肉牛生长表现为前期生长迅速(12月龄以前),后期生长缓慢,临近成熟时更慢(5岁左右)。掌握了这一生长发育特点,就有必要在生长发育迅速阶段给以充足饲料,以发挥增重潜力。除此以外,牛的增重还受性别、年龄、遗传及饲养管理等影响。因此,在生产中一定年龄的公、母牛要分开饲养,饲养标准严格按照营养需要配制,使其充分发育。
2.体组织生长规律 主要指骨骼、肌肉、脂肪等的生长规律。幼龄阶段,骨骼生长较快,生长重点是头、四肢和骨骼,中期转为体长和肌肉的生长,后期是脂肪和体重的增加。通常情况下,牛的肌肉生长速度从快到慢,脂肪组织正好相反,由慢到快,而骨骼一直比较平稳地生长。
(二)犊牛的饲养管理
犊牛,指初生至断乳前这段时期的小牛。肉牛的哺乳期通常为6个月,1月龄以内的犊牛主要以母乳为营养来源,犊牛大约从2周龄开始学吃草料,以后随着瘤胃、网胃和瓣胃的快速发育,消化功能逐渐完善,采食的草料日益增加。养好犊牛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犊牛的饲养
(1)及早喂足初乳。初乳即母牛产后7天内所分泌的乳。初乳蛋白质含量为14.3%,比常乳高3~4倍。其中免疫球蛋白高达5.5%~6.8%,犊牛食后可以极大地增强抗病能力,而初乳中的镁盐比常乳高1倍,有助于犊牛胎粪的排出。
犊牛出生后应尽快让其吃到初乳,肉牛一般自然哺乳,犊牛出生后,等母牛舐干犊牛或人工擦干犊牛身体,约在出生后30分钟,帮助犊牛站起,引导犊牛接近母牛乳房采食母乳;若有困难,需人工辅助哺乳。若人工挤奶,应及时及早挤奶喂给犊牛。犊牛至少应吃足3天的初乳。
若母牛产后生病死亡,可由同期分娩的其他健康母牛代哺初乳,在没有同期母牛初乳的情况下,也可喂给常乳,但每天需补饲20毫升的鱼肝油,另给50毫升的植物油以代替初乳的轻泻作用。
(2)犊牛的补饲技术。犊牛哺乳期间完全靠母乳生长发育,随着年龄增长,体重加大,母牛泌乳期延长,完全靠母乳已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犊牛便开始采食植物性饲料,因此及早开食植物性饲料是促进犊牛瘤胃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关键。
犊牛出生后1周,即可食用适口性良好的混合粉料,或者将开食料煮成粥,让其自由舔食。两周后,即可在食槽内放些优质干草和青贮饲料,这可为以后耐粗性打下基础,如干草充沛供应,可尽量多喂干草而不喂青贮饲料。在夏、秋青草季节,用优质青草喂犊牛,随着植物性饲料的食入,应及早给犊牛人工接种健康母牛的瘤胃内容物,以促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建立。
2.犊牛的管理
(1)称初生重,登记犊牛卡片:记录犊牛性别、出生日期、毛色花片及特征、父母牛号和出生重等。
(2)保温防寒和防暑降温:对于我国北方,冬季严寒风大,应注意犊牛舍的保暖,防止贼风侵入,犊牛栏内要铺柔软、干净的垫草,保持舍温在0 ℃以上。在我国南方,夏季温度、湿度较高,蚊蝇较多,勤换垫料及必要的降温措施是保证犊牛健康的关键。
(3)去角:给肥育用的犊牛和群饲的牛去角有利于管理。去角有电烙法和氢氧化钠法两种。电烙法是在犊牛30日龄左右,先将电烙铁加热至一定温度后,然后保定犊牛,把电烙铁牢牢地压在角基部,直到角基周围皮肤成古铜色,再涂以青霉素或硼酸粉。氢氧化钠法是在犊牛10日龄前进行,角基周围涂以凡士林,然后用镊子夹着棒状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在角基上摩擦,直到表皮脱落,角基原点破坏,至表皮有微量血渗为止。伤口未变干前不让犊牛吃奶,防止腐蚀母牛乳房皮肤。
(4)单栏饲养:犊牛出生后即在靠近产房的单栏中饲养,每犊一栏,隔离管理,1月龄后过渡到群栏,同一群栏牛的月龄应相近。
(5)运动与放牧:犊牛7日龄开始,就应牵到太阳下日光浴和自由运动,运动时间的长短及运动量,可根据环境温度掌握。有条件的地方,生后第二个月可放牧。40日龄以前的放牧,犊牛采食青草很少,此时以运动为主,运动对促进犊牛的采食量和健康发育都很重要,运动场内或放牧场内,要备足清洁的饮水,夏季应有遮阳条件。
(6)断奶:犊牛4~6月龄时,体重超过100千克以上,已能利用一定的精料及粗饲料,可采用逐步断奶法断奶,将母子分开,即将犊牛移入断乳牛舍,最初可隔天吃一次母乳,而后隔2天吃一次,到10天左右完全离乳。母牛断乳前1周开始,减少其精料及多汁料的含量,使其不再泌乳。
(三)母牛饲养管理
1.空怀母牛的饲养管理 空怀母牛的饲养管理主要是提高受配率、受胎率,充分利用粗饲料,降低饲养成本。繁殖母牛在配种前应具有中上等膘情,过瘦、过肥往往影响繁殖。在肉用母牛的饲养管理中,如果精料过多而又运动不足,会造成母牛过肥,不发情。但在营养缺乏、母牛瘦弱的情况下,也会造成母牛不发情而影响繁殖。瘦弱母牛配种前1~2个月加强饲养,应适当补饲精料,以提高受胎率。
2.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怀孕前5个月,由于胎儿生长发育较慢,其营养需求较少,可以和空怀母牛一样,以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少量精料。如果有足够的青草供应,可不喂精料,母牛妊娠到中后期应加强营养,尤其是妊娠的最后2~3个月,应按照饲养标准配合日粮,以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重点满足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营养需要。蛋白质饲料以豆饼质量最好,棉籽饼、菜籽饼含有毒成分不宜喂妊娠母牛;矿物质要满足钙、磷的需要;维生素不足还可使母牛发生流产、早产、弱产。犊牛出生后易患病,应配少量的玉米、小麦麸等谷物饲料。同时,应注意防止妊娠母牛过肥,尤其是头胎青年母牛,以免发生难产。
母牛在管理上要加强刷拭和运动,特别是头胎母牛,还要进行乳房按摩,以利产后犊牛哺乳。舍饲妊娠母牛每天运动2小时左右。妊娠后期要注意做好保胎工作。与其他牛分开,单独组群饲养,严防母牛之间挤撞。雨天不放牧,不鞭打母牛,不让牛采食幼嫩的豆科牧草,不在有露水的草场上放牧,不采食霉变饲料,不饮脏水。
3.围产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分娩前后15天称围产期,围产期对母牛、胎儿和犊牛的健康都非常重要,因为围产期母牛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所以应加强护理。
临产母牛应准备产房和产栏,产房要求宽敞、清洁、保暖。环境安静,并预先用10%石灰水粉刷消毒,干后在地面铺以清洁干燥、日光晒过的柔软垫草。产房内建立产栏,一牛一栏。母牛应在临产前1~2周进入产房,单栏饲喂并可让牛自由运动。喂易消化的饲草饲料,如优质青干草、苜蓿干草和少量精料。饮水要清洁卫生,冬天水温不低于10 ℃。母牛产前要准备好接产、助产的用具、器具和药品,以免发生难产。临产当天,应时时看护,分娩时要细心照顾,需要时做好助产。母牛分娩后常喂给温热的麸皮盐水,以补充体液损失和恢复体力,调节酸碱平衡,冬季还可暖腹充饥。配方为:麸皮1.5~2千克,食盐100~150克,温热水调成。
母牛分娩后的胎衣一般5~8小时可排出,最长不应超过12小时。如果超过12小时,尤其是夏天,就应进行药物治疗,投放防腐剂,或及早进行剥离手术,否则易继发子宫内膜炎,影响以后的繁殖。对于挤奶的母牛,产后1周内不要挤净初乳,可逐步增加挤奶量。产后母牛的恢复期为2~3周。
4.哺乳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后10天内,身体虚弱,消化机能差,尚处于身体恢复阶段,要限制精饲料及根茎类饲料的喂量。此期若营养过于丰富,特别是精料量过多,可引起母牛食欲下降,产后瘫痪,加重乳房炎和产乳热等疾病。因此,对于产犊后过肥或过瘦的母牛必须适度饲养,要求产后3天内只喂优质干草和少量以麦麸为主的精料,4天后喂给适量的精料和多汁饲料,随后每天适当增加精料喂量,每天不超过1千克,1周后增至正常喂量。母牛分娩3个月后,饲养上逐渐减少混合精料的喂量,并通过加强运动、梳刮牛体、足量饮水等措施,避免产奶量急剧下降。
母牛一般产后4周子宫颈外口闭锁,40天左右便可完全恢复,再次发情配种。配种后两个情期内,应注意观察母牛是否有返情现象。如有,应进行直肠检查,确定是否有假发情,以免误配,造成流产。
(四)肉牛育肥
1.犊牛直线肥育 犊牛直线肥育技术是培育高档牛肉的重要手段,从美国肉牛分级标准看,年龄小的都是高等级,体重小的是优等级,脂肪分布均匀的是高档肉,因此必须逐步发展和掌握直线育肥牛的技术才能更好的培育出优质牛肉。
(1)技术指标:犊牛直线肥育体重达320~530千克以上,肥育期日增重0.6~0.9千克以上。
(2)品种的选择:选择8~12月龄犊牛进行训饲培育。品种可选择改良牛如安格斯、夏洛来、西门达尔、利木赞、皮埃蒙特等杂交牛。犊牛来源可自育也可外购周岁断奶犊牛。
(3)犊牛培育:犊牛出生至7天内吃足初乳。1周龄时训练饮水;10~20日龄开始训料,训料时将精料制成粥状,并加入少许牛奶,初次喂量10~20克,逐渐增量;20日龄左右每天给予10~20克胡萝卜碎块,以后逐渐增量;生后30日龄时,栏内设干草槽,诱其采食;生后60日龄开始加喂青贮饲料,首次喂量为100~150克。犊牛与母牛分栏饲养,定时放出哺乳,犊牛要适度运动,随母放牧,宜在牛舍附近牧场,适当放慢行进速度,保证休息时间,犊牛4~5月龄开始逐步断奶。
(4)入肥育舍:犊牛转入肥育舍前,对肥育舍地面、墙壁用2%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器具用1%的新洁尔灭溶液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犊牛断奶后转入肥育舍饲养。封闭肥育舍温度要保持在6~25 ℃范围内,敞圈冬季扣暖棚。其他同架子牛肥育。
(5)肥育技术:①肥育准备期:60~65天,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日粮中精粗比例为7∶13,日粮中粗蛋白水平为13%,日增重指标为600克。本期主要目的是让犊牛适应育肥的环境条件,并对外购犊牛进行驱虫、去势、去角、防疫注射等工作。②肥育前期:150天,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日粮中精粗比例为(7~9)∶(11~13),日粮中粗蛋白水平为12%~13%,日增重指标为1 050克。③育肥中期:90天,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日粮中精粗比例为(11~12)∶(8~9),日粮中粗蛋白水平为11%~12%,日增重指标为950克。④育肥后期:80天,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日粮中粗料比例为(13~15)∶(5~7),日粮中粗蛋白水平为10%,日增重指标为900克。
(6)管理技术:肥育牛每日饲喂3次,刷拭牛体一次;牛犊10~12月龄时驱虫1次,12月龄时最好用人工盐健胃一次;每群10~15头为宜,每头牛占有面积4~4.5平方米,栓系的缰绳40~60厘米;当肥育牛18~24月龄或体重达320千克以上时即可出栏。
2.架子牛育肥 架子牛育肥是目前最常见的育肥方式。一般来讲,12月龄以上的牛都称为架子牛。但是只有1~2岁的架子牛才能生产出高档的牛肉来,并且这一阶段的牛生长发育快,饲料转化率高,效益好。3~4岁的牛生长发育已近停止,只能沉积一些脂肪改善肉质。所以选牛时一定要注意准确判断牛的年龄。另外,还要注意牛的体貌要好,如头短宽、脊背宽、体型大、皮松有弹性,体重一般在250~350千克为好。
架子牛从引进到出栏,一般分为3个阶段。
(1)育肥前期(也叫过渡饲养期):大约15天。刚引进的架子牛,经过长时间、长距离的运输以及环境的改变,一般应激反应比较大,胃肠中食物少,体内失水严重。因此,首先应提供清洁的饮水,并在水中加适量的人工盐。但要防止暴饮,第一次限量以每头供水10~20千克为宜。3~4小时后可以自由饮水。环境要保持安静,防止惊吓,让其尽快适应育肥环境条件,然后让牛自由采食粗饲料,以干青草为宜,且每天每头补饲精料500克,与粗饲料拌匀后饲喂,由少到多,逐渐增加到1.5千克。另外,在此阶段进行必需的体内外的驱虫与健胃工作,完成过渡饲养期。
(2)育肥中期:一般需45~75天。这时架子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应逐渐达到体重的2.2%~2.5%,日粮蛋白质水平为12%,精粗料比例为(9~10)∶(10~11)。若是采用白酒糟或啤酒糟作粗饲料时,可适当减少精饲料的用量,日增重为1.2千克左右。
(3)育肥后期:一般为30~80天。这时干物质水平应为体重的2.2%~2.4%,日粮蛋白质水平为4%,日粮精粗料比例为(10~12)∶(8~10),日增重为1.5千克左右。同时,要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保持牛圈清洁卫生,定期打扫,定期消毒,绝对不给牛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饮水要清洁,冬季水中不能有冰,加强牛圈的保暖防寒,夏季一定要注意防暑、防潮等,做好疾病防疫工作,牛圈周围保持安静,尽量减少应激。
一般情况下,饲养周期3个月,肉牛体重达500千克左右,就可以出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