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二)奶牛繁殖技术
    来源:辈宠网

1.奶牛适时配种

(1)初配年龄:母牛群的改良与提高,与其选择强度有密切关系。一个高产牛群,每年更新率应为20%~25%,为此,一个奶牛群每年必须有相应数量的初孕母牛转入基础群。确定适宜的初配及初产年龄是提高其繁殖率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牛群更新的先决条件。

育成母牛一般在12月龄前出现初次发情,12~14月龄达性成熟,15~16月龄达体成熟,当达到体成熟、体重达到母牛体重70%时即可配种,24~25月龄初次产犊。京、津、沪三市许多奶牛场一般在15~16月龄、体重350~400千克时第一次配种,26月龄左右初次产犊。为了使初产奶牛高产,有的在17月龄进行配种。体型较大的初孕牛能经得起高产压力。

(2)适时配种:为了提高受胎效果,必须准确掌握母牛的发情时间,以便进行适时配种。多数人认为,奶牛发情持续时间为18小时左右,初配牛略短,约为15小时。据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王国良报道,高产奶牛发情持续时间为(8.28±4.37)小时,低产奶牛为(9.89±7.3)小时,差异不显著(P>0.05)。母牛排卵时间多数发生在发情结束后6~8小时。

卵子和精子受精部位是在输卵管上的1/3膨大部(壶腹部),卵子从卵巢排出到达漏斗部的时间需要3~6小时。卵子排出后维持受精能力的时间约为6小时,精子从子宫颈到达输卵管膨大部的时间为几十分钟。卵子保持受精能力时间短,排出后数小时便会失去受精能力,所以最适宜的配种时间,应掌握在发情盛、后、末期至发情结束后3~4小时为宜。

在生产实际中由于很少能观察到准确的发情开始时间,所以掌握最佳配种时机比较困难。为此,应结合触摸卵泡发育程度的方法,根据触摸情况进行输精。生产上一般早上母牛发情(被爬跨不动)则下午配,第二天上午再复配一次;若下午发情,则第二天早上配种,下午再复配一次。

母牛的受胎效果不取决于配种次数,关键在于适时配种和不断改进配种技术。一名优秀的配种员应该是技术熟练,而且懂得母牛发情排卵规律的人,这样,往往一次配种就可以成功。

(3)配种方法:人工授精是改良奶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国内外已广泛推广应用。实行人工授精,由于充分利用良种公牛,既可加速牛群改良,提高牛群平均产奶水平,又能提高受胎效果,减少疾病传染,节约费用,有力地促进了奶牛业的发展。人工授精采用的精液有鲜精和冻精,其中冻精比鲜精普遍。利用冻精进行人工授精的方法如下:

1)冻精解冻:解冻方法直接影响着解冻后精子的活力,因此冻精解冻不可忽视。0.25毫升的细管精液当从液氮罐中取出后,将细管可直接投入(38±2)℃温水中,约经10秒取出,也可以手搓细管使冻精液融化,然后把封闭的一侧用经干燥消毒的剪刀剪去放入输精枪内备用。近年来,细管冻精在自然环境下,于母牛生殖道内解冻较为普遍。为了减少解冻精子的死亡,采用超快速解冻(90 ℃,1~4秒),也可取得良好效果。解冻后的精液应尽快使用,以免温度升高,缩短精子寿命。

不同公牛的每批冻精,解冻后必须在38 ℃条件下镜检。凡质量达标准者,即可输精。如果解冻后送异地输精,则应保存在5 ℃条件下,在最短时间内输精,否则解冻后精液的受胎率将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2)输精:直肠把握深部输精是目前比较准确而且安全的一种输精方法,受胎率一般高于开膣器法。输精前,输精人员应穿上工作衣帽和胶鞋,将手洗净消毒(用75%酒精),所用输精枪必须清洗、消毒、干燥。对配种母牛的外阴部用温水清洗,消毒布擦干。输精时,操作者先掏去直肠内粪便,检查成熟卵泡位置,左手隔直肠握住子宫颈,左臂往下压。当阴门张开后,右手即可将装好细管精液的输精枪自阴门向上斜插入阴道内4~5厘米,再经子宫颈管将输精枪头推进至子宫体内或子宫角基部,慢慢注入精液,注毕,缓慢取出输精枪。如奶牛患轻度子宫炎,则必须在配种前以及在配种后的20~30小时灌注抗生素药物。输精结束后应做配种的详细记录。

输精时,工作人员应注意:必须严格消毒,遵守无菌操作;必须与母牛的努责相配合,切不可强行插入输精器;手法要轻柔,动作要循序渐进,防止因动作粗暴损伤生殖道黏膜,造成后患。

2.母牛发情鉴定

(1)发情:奶牛8~12月龄,体重达成年母牛体重45%时进入初情期。青年母牛发情周期一般为20天左右,成年母牛发情周期平均21天。生产实践表明,产犊后50天内出现发情的母牛,达母牛群的80%以上,发情周期正常的母牛达90%以上,则属正常现象。如果低于上述指标,则应尽快采取对策,使其恢复正常。

产后配种时间根据母牛的产奶量可适当提前或延迟,但不应过早或过迟,一般应在60~90天配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NY/T 14—85)中规定:对超过70天不发情的母牛或发情不正常者,应及时检查,并应从营养和管理方面寻找原因,改善饲养管理。高产牛应于产后70天左右开始配种,配准天数不超过90天。

(2)发情鉴定:发情鉴定的目的,是掌握最适宜的配种时机,以便获得最好的受胎效果。《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NY/T 14—85)中规定:配种前除作行为观察和黏液鉴定外,还应进行直肠检查,以便根据卵泡发育状况,适时输精。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发情鉴定。

1)外部观察:发情母牛行为表现精神不安、敏感,尤其在清晨,发情母牛在运动场或牛舍不停地走动。所以,清晨是观察母牛发情的最好时间。外部观察母牛发情,主要是根据阴道是否有透明黏液排出和母牛爬跨情况,其主要表现是:

①发情前期:发情母牛常追爬其他母牛,从阴道流出稀薄白色透明黏液,阴户开始发红肿胀,但此刻不让其他牛爬跨。

②发情盛期:母牛性欲旺盛,阴道流出液量增加、变得黏稠,为不透明状呈牵缕性。被其他母牛爬跨时,稳站不动;有时还弓腰,举尾,频频排尿,愿意接受交配。

③发情后期:母牛转入平静,不愿被其他母牛爬跨;阴道流出黏液量、黏稠度、透明度、阴部红肿程度,均比发情盛期差。

④未发情母牛有时也爬跨其他母牛,或者有少数怀孕母牛被爬跨时也不动,应注意加以区别。一般未发情母牛能爬跨其他母牛,但当被其他母牛爬跨时则反抗逃避;同时,其外阴不红、不肿、不流黏液。

2)阴道检查:将母牛保定,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湿毛巾消毒,擦洗外阴部,并将开膣器用2%~5%来苏儿溶液浸泡消毒后,再用生理盐水将药液冲洗掉。然后,一手持开膣器,把开膣器嘴先闭上;另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拨开阴户,这时将开膣器横位慢慢从阴户插入阴道内,再将开膣器旋转90°,使把柄向下,按压把柄扩张阴道,借用手电筒光检查母牛阴道和子宫颈黏膜变化。

发情阶段可根据黏膜充血、肿胀程度,黏液分泌量、色泽、黏稠度及子宫颈是否开张等情况进行判定。

①发情初期:黏液透明,如水玻璃状,有流动性,以后黏液量逐渐增多,变为半透明,有黏性。

②发情盛期:黏膜充血、肿胀、有光泽,黏液在阴道中积存;子宫颈外口有较多黏液附着,呈深红色、花瓣状,子宫颈外口和子宫颈管松弛,呈开张状态。将子宫颈的黏液涂片于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发情盛期时,涂片呈羊齿植物状结晶花纹。

③发情后期:黏膜充血消失,呈浅桃红色,黏液变少。发情后期涂片的结晶较短,呈现金鱼藻或星芒状。

④发情末期:黏液减少,呈黏糊状,有利于精子进入子宫,并作为宫颈塞,防止精液外流。

3)直肠检查:直肠检查是用手通过母牛直肠壁触摸卵巢及卵泡的大小、形状、变化状态等,以判定母牛发情的阶段,确定其为真发情还是假发情。直肠检查是生产实践中常用的较为可靠的方法。

母牛发情时,通过直肠检查卵巢,可摸到黄豆大小的卵泡突出于卵巢表面。发情前期卵巢稍增大,卵泡直径为0.25~0.5厘米,突出于卵巢表面。发情盛期卵泡增大,直径为1~1.5厘米,卵泡中充满卵泡液,波动明显,突出于卵巢表面;发情后期,卵泡不再增大,但泡壁变薄,泡液呈波动性,有一触即破的感觉,如卵泡破裂,卵泡处会出现凹陷。

3. 提高奶牛群繁殖力的措施 

繁殖力是畜牧生产的重要经济指标,动物繁殖是动物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与动物饲养、管理、遗传育种、疾病防治关系十分密切。提高奶牛群繁殖力的措施必须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还须从提高公、母牛繁殖力两方面着手,充分利用现代化繁殖新技术,挖掘优良公、母牛的繁殖潜力。

(1)在育种中重视和加强繁殖性能的提高:繁殖性状的遗传力虽然较低,但培育具有高繁殖力特性的家畜新品种或新品系,一直受到发达国家的重视,尤其在蛋禽、肉畜和毛用家畜育种中,现已培育了许多繁殖力高的新品种或新品系。

(2)及时淘汰有遗传缺陷的种畜:异性孪生的母犊中约有95%无生殖能力,公犊中约有10%不育,若应用染色体分析技术在犊牛出生后进行检测,及时淘汰遗传缺陷牛,可以减少不孕牛饲养数,提高牛群的繁殖率。公牛隐睾、公母牛染色体畸变,都可影响繁殖力。某些屡配不孕、习惯流产或胚胎死亡及初生犊牛生活力降低等生殖疾病,也与遗传(染色畸变)有关。对于这些遗传缺陷种畜,最经济有效的预防办法是及时淘汰。

(3)加强饲养管理:

1)确保营养全面:当前,配合饲料或全价日粮已在猪和鸡的生产中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可以确保猪、鸡生长和生产的营养需要。在牛、羊等草食家畜和马、驴等大家畜的饲养中,配合饲料的推广应用目前尚未广泛普及,很难保证这些畜种维持生长和繁殖的营养平衡,有必要引起重视。

2)防止饲草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牛中毒:棉籽饼中含有的棉酚和菜籽饼中含有的硫代葡萄糖苷素,不仅影响公牛精液品质,还可影响母牛受胎、胚胎发育和胎儿的成活等;豆科牧草和葛科牧草中存在的雌激素,既可影响公牛的性欲和精液品质,又可干扰母牛的发情周期,还可引起流产等。因此,在种牛的饲养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或少用这几类饲草和饲料。

3)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充足:长期饲喂品质不良的饲料也能引起母牛不育。如长期大量饲喂青贮饲料,可引起慢性中毒;饲料中维生素A不足或缺乏,可使子宫内膜上皮角质化,影响胚胎附植;维生素B缺乏时,发情周期失调,生殖腺变性;维生素E缺乏时,母牛受胎率下降,胚胎易被吸收,胎盘坏死及死胎等;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磷代谢,间接引起不育;饲料中缺钙、磷时,可使卵巢功能受到影响,卵泡生长和成熟受阻,青年母牛性成熟延迟,成年母牛出现安静发情或不排卵,还能导致胎儿畸形、死胎、幼牛成活率降低等。

4)加强环境控制:母牛的生殖机能与日照、气温、湿度、饲料成分等外界因素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如天气寒冷,加之营养不良,母牛就会停止发情或出现安静发情,而天气炎热,受胎率也会下降;长途运输,环境突然改变等应激反应,使生殖机能受到抑制,造成暂时性不孕等。

(4)加强繁殖管理:

1)提高种公牛的配种机能:

①提高交配能力:将公、母牛分群饲养,采用正确的调教方法和异性刺激等手段,均可增强种公牛的性欲,提高种公牛的交配能力。

②提高精液品质:加强饲养和合理使用种公牛,是提高公牛精液品质的重要措施。

2)提高母牛受配率:

①维持正常发情周期:维持母牛在初情期后正常发情排卵,是诱导发情、提高母牛受配率的主要措施之一。

②缩短产后第一次发情间隔:诱导母牛在哺乳期或断奶期后正常发情排卵,对于提高受配率、缩短产仔间隔或繁殖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3)提高发情期受胎率:

①适时配种:正确的发情鉴定结果是确保适时配种或输精的依据,适时配种是提高受胎率的关键。

②治疗屡配不孕:屡配不孕是引起母牛情期受胎率降低的主要原因。造成屡配不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子宫内膜炎和异常排卵。

4)降低早期胚胎丢失和死亡率:胚胎丢失或死亡的发生率与奶牛的品种、母牛年龄、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以及胚胎移植的技术水平等因素有关。

5)加强对育种场和良种繁殖场的规范化管理:育种场和良种繁殖场须持有经主管部门认可的种畜经营许可证。

(5)推广应用繁殖新技术:

1)提高公牛利用率的技术:人工授精技术是当前提高种公牛利用率有效的手段。要进一步提高奶牛冷冻精液输精后的受胎率,并推广应用国外先进的精液品质评定标准和精液保存新方法。

2)提高母牛繁殖利用率的新技术:提高母牛繁殖利用率的技术主要有发情控制技术、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技术(MOET)、胚胎分割技术、卵母细胞体外培养、体外成熟技术和体外受精技术、母牛孪生技术等。这些技术目前已研究成功,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

(6)控制繁殖疾病:

1)控制公牛繁殖疾病:控制公牛繁殖疾病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预防和治疗公牛繁殖疾病,提高种公牛的交配能力和精液品质,最终提高母牛的配种受胎率和繁殖率。

2)控制母牛繁殖疾病:母牛繁殖疾病主要有卵巢疾病、生殖道疾病、产科疾病三大类。控制母牛繁殖疾病,对于提高繁殖力具有重要意义。

3)控制与繁殖相关的常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繁殖疾病除了由上述直接因素控制外,还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有关系,如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弧菌病、成年牛病毒性腹泻及毛滴虫病等,皆可引起妊娠母牛早期胚胎的丢失、死亡及不同发育阶段胎儿的流产。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