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设计是复杂的多系统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结构、工艺、设备、施工、材料、造价等各方面因素。做好通盘考虑,制订一个完整的、先进的、科学的施工方案。
(一)设计趋势
现代化猪场不断发展壮大规模,出现了万头、十万头甚至百万头的大型养猪集团。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环境和猪场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建设新猪场时必须满足有利于生产安排和疫病控制的相关要求。集约化、集团化、公司化大型养猪场必须做到生态安全型、节能环保型;生产线工艺要满足实行“全进全出”。
(二)设计原则
(1)猪场选址、功能区划分要科学合理。
(2)设计方案本着勤俭节约、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
(三)不同类型猪场的设计要求
猪场类型不同,对建筑的要求也不同,相对而言,种猪场对建筑要求的规格要比商品猪场严格得多,施工难度和建设费用也要高;猪场的规模不同也对猪场建筑有不同的要求,在设计之前要熟悉和掌握猪场种类和规模对建设猪场时不同的要求,养猪场按其生产任务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类。
1.原种场 原种场的任务是改良品种,属于养猪的金字塔的塔顶。场址要求特别严格,场内设备要求齐全,对建筑的要求很高。
2.繁殖场 繁殖场主要是推广二元种猪,繁殖场在整个养猪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性。繁殖场对技术要求也较高,场区分布合理,固定投资较大。
3.商品场 商品场主要是饲养肥猪,商品场是养猪体系的基础,商品场的规模较大,投资相对也较多,在建场时要充分考虑商品场的生产流程。
4.中小型肥育场 这是我国农村中小型猪场的主流,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是专业小型肥育场,数量很多,建造成本较低,建设比较简单。
(四)不同规模猪场的确定因素
猪场一般分为七种规模,不同规模的猪场对资金和建筑要求不同。
1.投资计划与方案 规模化养猪生产,在征地、设施、饲料、粪污处理等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并需要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经营规模应量力而行。
2.生产力水平和工艺流程 这是决定养猪规模的重要因素。当养猪生产水平较低、养猪工艺不发达、服务体系不健全、流通渠道不畅通等情况下,生产经营规模不宜过大。
3.市场状况和自然资源条件 市场需求量和销售渠道是影响猪场效益和规模的主要因素;自然资源的丰富与否成为影响经营规模的制约因素;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对经营规模也有很大影响。
4.公猪、母猪比例 不同规模猪场的公猪、母猪比例一般为(1∶20)~(1∶25),大型猪场采用人工授精的公猪、母猪比例一般为(1∶60)~(1∶100)。
5.猪场规模与母猪数关系 100头的小型肥育猪场需要母猪6头;500头的小型猪场需要母猪26头;1 000头的中型猪场需要母猪52头;3 000头的中大型猪场需要母猪175头;5 000头的大型猪场需要母猪300头;10 000头的大型猪场需要母猪600头;100 000头以上的特大型猪场需要母猪6 000头以上。根据猪场规模不同,在建场时充分考虑母猪品种和饲养工艺,可以提高以后的生产效率。
(五)设计程序
设计通常分初步设计、方案设计和施工图纸设计三个阶段。
1.初步设计 设计前的充分准备,可以提高后期的工作效率,为整个设计打好基础。
(1)准备建设手续:①主管部门的建设批文;②建设部门同意设计的批文;③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委托设计的手续;④建设工程设计任务书;⑤施工现场地质勘察。
(2)调查研究:这是做好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设计前认真进行,科学调查分析。①做好猪场现场勘察;②考察同类猪场建设情况。
2.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是初步设计的补充和升级,方案设计要做出总平面布局、建筑形式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研究:根据调查研究和任务书要求进行分析。
(2)方案设计:在总平面图上对建筑进行布局,对单体的平面、剖面、立面等进行设计。
(3)方案比较:做多套方案,进行比较,选较好的方案,进行修改和整合。
(4)绘制初步设计图纸:根据初步设计的要求,说明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并绘制初步图纸。
3.施工图纸设计 施工图纸是整个建筑的基础和依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深入细致、准确可行。
(1)绘制并完成初步设计。
(2)做好设计工作的协调。
(3)对选择的方案绘制施工图,编制施工说明书和工程预算。
(4)上级审批,完成手续。
(六)标准化猪场建设的规划设计
1.选址要求 猪场建设应符合国家制定的猪场科学饲养总体规划布局要求,符合周边地区养猪市场需求量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符合国家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生猪饲养规划布局要求。
(2)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
(3)场址地势高燥、开阔平坦,在丘陵山地建场应尽量选择阳坡,坡度不得超过20°。
(4)场区土壤质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规定。
(5)猪场水源充足,取用方便,便于防护,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规定。
(6)交通便利,电力可靠,粪尿污水能就地处理或利用。
(7)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
(8)场址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处。
(9)场界距离交通干线不少于1 000米;距居民区和其他畜牧场不少于2 000米。
(10)以下地段或地区不得建场:水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严重畜禽疫病常发区及山谷洼地等易受洪涝威胁的地段。
2.规划与布局
(1)猪场建筑物布置:①猪场建筑设施应按管理生活区、生产辅助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四个功能区分区布置,各功能区之间界限分明,联系方便。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主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场区主风向的下风向及地势较低处。②管理区内包括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猪场办公设施、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饲料库、车库等);生产区内主要包括种公猪舍、母猪舍、产房、保育舍、生长舍、育成舍、测定舍及有关生产辅助设施;隔离区包括兽医室、隔离猪舍、病猪焚烧处理和粪便污水处理设施。
(2)道路设置:猪场与外界应有专门道路相连通。场内道路分净道和污道,两者应严格分开,不得交叉和混用。
(3)建筑与用地:①建筑紧凑,在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的同时,应考虑将来发展的可能性;②猪舍总建筑面积,按每饲养一头基础母猪需15~20平方米计算,猪场的其他辅助建筑总面积按每饲养一头基础母猪需2~3平方米计算;③猪场的场区占地总面积,饲养基础母猪需60~70平方米,不同规模种猪场占地面积的调整数为:大型场0.8~0.9平方米;中型场1.0平方米;小型场1.1~1.2平方米。
3.工艺与设施
(1)饲养与管理工艺:养猪饲养应根据全年生产出栏计划总头数,母猪分周或分旬分批配种分娩,对猪群按不同阶段分批饲养,做到全进全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猪栏利用率。
(2)饲养设施配置的原则:①设施必须满足种猪选育与培育技术的要求;②经济实用、便于清洗消毒、安全卫生;③有利于减少猪只的应激反应,降低发病率;④有利于控制舍内环境,便于观察和处理猪群。
(3)饲养设施:①分娩母猪采用产床限位饲养。保育猪应采用网床饲养设施。②采用人工或机械饲喂设施,自动饮水设施,有关设备性能不低于《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设备》(GB/T 17824.3—1999)的规定。③猪舍沿长轴方向设置粪尿沟,粪便清除采用人工或机械清粪,不宜采用水冲式清粪。
4.猪舍建筑设计要求 各类猪舍应采用轻钢结构或砖混结构。
(1)猪舍形式:①猪舍建筑应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半开放式或有窗式封闭猪舍。②猪舍的屋顶形式应采用双坡式屋顶。猪舍净高度不低于2.5~2.7米。③猪舍内平面布置,猪栏应沿猪舍长轴方向呈单列或多列布置。猪舍两端和中间应设置横向通道。猪舍内应采用硬化地面,地面应向粪尿沟处作1%~3%的倾斜,地面结实、易于冲刷,能耐受各种形式的消毒。
(2)猪舍方位:猪舍朝向和间距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防疫的要求,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向或南偏东15°以内为宜;每相邻二猪舍纵墙间距控制在8~10米为宜。每相邻二猪舍端墙间距不少于10米。猪舍距围墙不少于10米。
(3)舍内的环境参数和控制应符合《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GB/T 17824.4—1999)的规定。
(4)饲料供应:猪场根据育种猪群营养需要加工全价配合饲料,其配套的饲料加工厂生产能力不应低于猪的营养需要。
(5)给水排水:①供水设施应符合《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建设》(GB/T 17824.1—1999)的规定;②场区内应用地下暗管排放产生的污水,设明沟排放雨雪水;③管理区给水、排水按工业民用建筑有关规定执行。
(6)采暖通风与降温:产房内应设置仔猪取暖设施,种公猪舍和妊娠母猪舍应因地制宜设置夏季降温设施,保证其正常繁殖性能。其他执行《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设备》(GB/T 17824.3—1999)的规定。
(7)供电保障:猪场电力负荷等级为民用建筑供电三级,自备电源的供电容量不低于全场用电负荷的1/4。
(8)卫生防疫设施:卫生消毒工作是猪场的日常工作,也是重点工作,必须按照以下规定进行。①猪场四周建有围墙或防疫沟,并有绿化隔离带,猪场大门入口处设消毒池;②生产区入口处设人员更衣淋浴消毒室,在猪舍入口处设地面消毒池;③种猪展示厅和装猪台设置在生产区靠近围墙处,出售的种猪只允许经展示厅后从装猪台装车外运,不可返回;④开放式猪舍应设置防护网;⑤饲料库房应设在生产区与管理区的连接处,场外饲料车不允许进入生产区;⑥病猪尸体处理按《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 16548—1996)的规定执行。
(9)环境保护:①新建种猪场必须进行环境评估,确保猪场不污染周围环境,周围环境也不污染猪场环境;②宜采用污染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生产工艺和设备;③新建猪场必须建设相应的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④固体粪污以高温堆肥处理为主,处理后粪肥应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 7959—2012)的规定,方可运出场外;⑤污水必须经过生物处理,处理后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或《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的规定;⑥场区空气质量,场区空气污染物质含量不超过《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规定的排放标准;⑦环境监测,猪场应对场区内的空气、水源、土壤等环境参数定期进行监测,评价环境质量,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⑧场区绿化,场区绿化应结合场区与猪舍之间的隔离、遮阴及防风的需要进行。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种植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树种和花草,树木应选高大落叶乔木为宜,不宜种植有毒、有刺、飞絮的植物。场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
5.猪场各区布局
猪场各区布局参考图6-1。
图6-1 猪场各区布局参考图
1.防疫门哨 2.行政办公室 3.职工宿舍 4.厨房及洗浴更衣室 5.消毒池 6.会议室 7.更衣消毒室 8.饲料加工及仓库 9.装猪台 10.肥猪舍 11.断奶仔猪及幼猪舍 12.母猪舍 13.采精室 14.公猪舍 15.粪池 16.兽医室 17.病猪隔离室 18.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