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体上讲,家兔是一种弱小动物,其生命和生产活动与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不同的环境条件对家兔的影响是不同的,而我国的自然条件,无论是气温、雨量、湿度还是饲料的品种、数量等都有着显著的地区性和季节性特点。随着季节的变化,与家兔息息相关的饲草饲料,环境温、湿度,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传播等都不相同。搞好不同季节的饲养管理,充分利用有利季节增产增效,在不利季节对家兔实行保护,并人为地改变甚至创造一个良好的小环境,确保家兔健康,充分挖掘家兔的生产潜力。
(一) 春季的饲养管理
春季是母兔繁殖和仔、幼兔最多的季节。在南方春雨绵绵,日温变化不定,时寒时热,病原微生物繁殖旺盛,也是家兔发病,仔、幼兔死亡的高峰期。过去,在农村有不少人误信“夜荷花开时,生的兔儿无脑髓,喂不活” 等不科学的说法,便早早停止母兔繁殖。其实,春季仔兔难养,并非它们无脑髓,而主要是环境条件多变,仔、幼兔难以适应,加之母兔经秋、冬季连续繁殖后,体质下降,所产仔、幼兔生活力减弱等综合因素造成的。针对以上问题,春季饲养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 把好吃食关 春季青草正处萌芽生长期,含水量高,纤维少,也是植物病虫害的高发期,此期应以精、粗料为主,适当搭配青饲料。要严格把握饲料的品质,不喂霉烂变质或带泥浆、堆积发热的青饲料,阴雨多湿天气要少喂高水分饲料,适当增喂一些粗饲料。为了增强兔的抗病能力,在饲料中可加入适量的抗生素,搭配青饲料时最好掺喂适量的大蒜、韭菜、车前草等有一定杀菌能力和除湿健胃的青绿饲料。
2. 强化仔兔“补饲” 认真抓好仔兔的补饲工作,对减少春季幼兔死亡作用显著。因为这既可解决母兔在繁殖盛期过后,出现体弱、奶水质量下降对春产仔兔带来的不利,又可控制春季球虫病暴发,造成幼兔的批量死亡。
3. 搞好笼舍卫生 春季因雨量多,湿度大,对病菌繁殖更为有利,所以要保持笼舍清洁、干燥,每天应打扫笼舍、清除粪尿,做到舍内无臭味、无积粪污物,食槽、饮水器、笼底板和产箱等要常洗刷、常消毒,保持舍内通风良好。
4. 加强疫病预防 每天都要检查兔群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搞好主要疫病的预防接种及药物防治工作。在北方,春季雨量较少,温度适宜,阳光充足,是家兔配种繁殖和幼兔生长发育的好季节,应抓紧搞好繁殖,争取高产高效。
(二) 夏季的饲养管理
对我国大部分养兔区来讲,夏季均处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对各类家兔都极为不利。因家兔缺乏汗腺、被毛浓密、散热难,高温、高湿不仅严重影响家兔尤其是大兔食欲,还会导致中暑死亡。所以,抓好家兔夏季的饲养管理,首先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1. 防暑降温 在生产中,要想克服高温对家兔的不利影响,根据各地条件,可以采用多种措施。兔舍应当阴凉通风,不能让阳光直接照射在兔笼上,露天兔场一定要及时搭凉棚或早种植瓜类、葡萄等藤蔓植物,让其在笼顶上蔓延、遮阳,室内笼养兔舍要打开窗门,让空气对流。不提倡在舍内洒水或贮水降温,必要时在屋顶浇水降温。毛兔须剪短兔毛,利散热。
加强通风散热,降低舍内温度,可以加大换气扇的功率,改横向通风为纵向巷道式通风,使流经兔体的风速加大,及时带走兔体产生的热量,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
2. 精心饲养 良好的饲养条件,可以增强家兔的体质,提高家兔的体温调节能力,有效地防止或减轻中暑等疾病的发生。减少日粮容积,增加饲料的营养浓度。高温使家兔食欲降低,采食量下降,如不增加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饲料的比例,会使家兔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严重不足,从而导致生产性能降低。因此,应根据采食量,提高日粮营养浓度,满足家兔的营养需要。选择适当的饲喂时间。夏季中午温度较高,家兔食欲低,所以最好在早晨、晚上多添料,此时家兔饥饿感强烈,温度适宜,食欲好,可提高采食量,满足家兔的营养需要。同时要增加饲喂青绿饲料的数量,严禁饲喂霉变和带露水的饲料。使用饲料添加剂,减缓高温的危害。据试验,炎热的夏季在家兔的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2、生物素、杆菌肽锌等添加剂; 在饮水中加入适当的小苏打、溴化物缓冲液、藿香正气水等,均可有效地防止或减轻高温对家兔的危害,提高家兔的生产性能。增喂降温饲料,提高抗热水平。可将西瓜皮切碎,每日每只兔喂50克左右,每日喂3次,中午单独喂,早晚拌入饲料中喂给。每天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
3.搞好卫生、预防疾病 夏季蚊蝇滋生,病菌容易繁殖,一定要搞好笼舍、食具的清洁卫生,饲料要防止发霉变质。夏季除搞好常规清洁卫生外,应做一次全场清洁大扫除、大消毒。
夏季家兔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有: 黏液性肠炎、沙门杆菌病、魏氏梭菌病、球虫病、疥癣病、中暑等。在预防上可在高温季节来临前进行疫苗注射。目前用于预防的疫苗主要有黏液性肠炎和沙门杆菌氢氧化铝甲醛疫苗、魏氏梭菌氢氧化铝菌苗,此外可以在饲料中增喂一些大蒜及其他药物和土霉素碱粉和氯苯胍片等。如发现中暑家兔,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用毛巾浸冷水敷头部,并在尾尖扎针放血,同时加喂人丹4~5粒。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中暑家兔可以很快得到恢复。
4. 控制繁殖 夏季家兔采食量减少,体质下降。公兔精液品质明显降低,无精、死精增多; 母兔怀孕会加重负担,并且极易引起流产,所产仔兔体弱,母兔泌乳量较少,不给仔兔哺乳者增多,还易引发多种疾病; 高温、高湿不利于仔兔生长。因此,一般情况下夏季种兔应停止繁殖,让其休息、补养一段时间。但为了提高母兔的年繁殖效率,在 “立秋” 前后,可抢配一批,尤其是中、小型品种。根据实际经验,在立秋前配种,不但配怀率较高,仔兔成活率也不低。因为所谓家兔的 “夏季不孕” 现象,实际上并不是发生在夏季,而主要表现在 “金秋时节”,往往在9~10月,母兔可能出现屡配不孕。如果错过夏末的 “抢配” 时机,“夏季不孕” 时间延长就会影响母兔的年效益。条件好的兔场如能将温度控制在28℃以下,也可适当进行配种繁殖。
(三) 秋季的饲养管理
秋季,气候适宜,饲料饲草充足,营养丰富,是家兔繁殖的好季节,搞好家兔秋繁和换毛期的饲养是这个阶段的重点。
1.加强饲养 秋季正值家兔换毛期,换毛期的家兔营养消耗较多,体质较为虚弱,食欲减退,因此,对种兔必须加强饲养,适当增加蛋白质含量高的精饲料和矿物质饲料,尽可能多供应青绿饲料,尤其是胡萝卜、南瓜等含维生素丰富的饲料; 在配合饲料、颗粒料中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供给清洁卫生的饮水,并加喂夜草,以便尽快恢复体力和膘情,禁喂带有露水的草和霜后的草与树叶,以防引起胃肠炎等疾病。
2.注意运动 笼养公、母兔要适当运动,每周至少运动两次,每次1小时左右。运动能促进家兔新陈代谢,增进食欲,增强抗病力,提高公兔的配种能力,减少母兔空怀和死胎,提高母兔产仔率和仔兔成活率。
3.抓好秋繁 秋季应对种兔群进行调整,选择繁殖力强、生产性能高、母性好的母兔继续留作种用; 选择优良的后备种兔充实兔群,抓好时机,搞好家兔秋繁。对发情母兔应及时进行配种,为保证母兔受胎所需要的精子数量和质量,同时,也防止错过配种时机,在第一次配种后,间隔7~8小时,用同一只公兔再交配一次。做好产仔母兔和仔兔的护理工作。
4.细心管理 秋季早晚温差较大,仔、幼兔容易发生感冒、肺炎、肠炎等疾病,在管理上应细心,并注意预防。早晚应保持舍内温度,应开启门窗通风。此外,不要忘记为冬季备好草、料,除做好干草等粗饲料的贮藏外,在适宜种植冬、春季型草种的地区,要按时播种,并做好前期管理。
5.搞好卫生防疫 秋季是家兔疾病的多发季节,特别是幼兔容易发生感冒、肠炎等疾病,要从饲养管理入手,加强对这些常见病的防治,兔舍和兔笼定期打扫并消毒,家兔定期驱虫,同时做好兔瘟、兔巴氏杆菌等传染病的防疫工作,还要严防球虫病的暴发和加强对疥癣病的防治。
(四) 冬季的饲养管理
冬季,我国的主要养兔省区,大部分进入寒冷时节,气温低、日照短、缺乏青绿饲料。寒冷对仔兔、幼兔的生活威胁较大,还会大幅度增加饲料消耗、影响增重。室温过低,种兔的繁殖也会受阻。为了保证家兔能够顺利地越冬,必须做好以防寒保暖为重点的饲养管理工作。
1. 防寒保暖 冬季兔舍温度,除新生仔兔外,并不要求十分暖和,但要求温度相对稳定,切忌忽高忽低,否则,兔易患感冒。保暖防寒的措施很多,如关闭门窗,防止贼风侵袭,在笼位上加盖塑料薄膜、草帘,加垫草,舍内加热等,保持兔舍干燥、舒适,必要时可撒些草木灰或生石灰吸湿、除潮、消毒。但必须强调一点,家兔的 “自我污染环境的能力” 也是很大的,因尿中氨的浓度超过其他畜禽,所以,在采用防寒保暖措施时,千万要注意保证舍内有较好的通风、换气能力,控制舍内空气中氨气浓度不超过30×10-6,二氧化碳气体不超过3 500×10-6,硫化氢不超过10×10-6。通风换气,通过 “地窗” 为好,最好是通过地道。仔、幼兔饲养最好集中到有加热装置或有较好保温条件的暖房内。
2.合理调整日粮 冬季气温低,家兔的日粮供给一般应增加20%~30%,尤其要适当增加一些高能量饲料和青绿菜叶、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的饲料; 青绿饲料的投喂量应不低于30%。冬夜冷、时间长,为使兔得到更多的能量补充,饲喂次数和喂量也要适当增加,夜间8~9时应加喂一次草料。不喂冰冻饲料。
3.供给充足饮水 冬季新鲜饲草少,干料多,应注意供给充足的温热饮水。许多养兔户冬季不给家兔饮水,这是不科学的,没有充足饮水,影响消化,会导致家兔食欲下降,发生便秘或其他消化道疾病。
4.适当运动 选晴天中午将家兔放在有围栏和阳光直接照射到的干燥地方或小院适当运动0.5~1小时,增强体质,并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成群放出时,要防止打架、咬斗。
5.搞好冬繁 通常认为,春、秋天是家兔配种、繁殖的黄金季节,而冬季则不宜进行繁殖。事实上,家兔繁殖并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温度低而稳定,空气干燥,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兔病相对减少,仔兔成活率提高,只要管理得当,家兔同样可以在冬季繁殖。为搞好家兔的冬季繁殖,无论是种公兔还是种母兔,都应保持中等膘情; 公兔要饲养在舍温不低于10℃的环境中,配种宜选在晴朗无风的中午; 繁殖母兔应尽量饲喂一些青饲料、发芽大麦,或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促进发情。为提高仔兔成活率,可在塑料大棚、半地下兔舍、室内饲养,采用母仔分离等繁殖方法。仔兔断奶前应放在20℃左右的温室内饲养,产仔箱可用清洁、干燥的鸡毛絮垫窝。
6.长毛兔要适时剪毛 待兔毛达到一级标准时,选择晴暖天气,避开雨雪、寒流天气剪毛。一般只采长毛,保留短毛,少采腹毛,以免受寒。剪毛后为防止受凉感冒,应注意防寒保暖。
7.防控疾病 冬季家兔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低,但容易发生寄生虫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要注意经常打扫兔舍,清洗食盆,保持笼具、食具和舍内清洁卫生; 经常在饲料中拌些大蒜或辣椒粉,严禁喂冰冻的饲料。兔在冬季易发生冻伤,对冻伤部位可涂一些动植物油脂滋润。当局部皮肤红肿较严重时,可再涂些碘甘油; 若已出现囊疱,可用消过毒的小刀或针头将疱皮挑破,排出其中的液体,然后再涂上一些抗生素软膏,必要时可以对伤口进行包扎处理,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