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猪肠道传染病,以水泻、呕吐和脱水为特征。20世纪70年代初首先发现于英国和比利时。1976年,在各年龄猪群中暴发了类似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的急性腹泻,因为已排除了TGEV作为病原的可能,以及其他已知肠致病性病原,Wood把这次暴发的腹泻称为腹泻2型,以便与70年代初发生的腹泻(称为1型)区别。1978年Pensacrt等发现一种类冠状病毒的病原与2型腹泻暴发有关。试验表明,1型和2型腹泻的发生是由相同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故把这种腹泻称为猪流行性腹泻(PED)。1973年先后在我国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等地分离到TGE和PED病毒抗原。TGE和PED在病毒抗原形态、临床症状、流行病学上极其相似,唯免疫学和血清学相互没有交叉反应。对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和猪流行性腹泻(PED)两种病毒抗原结构蛋白的分析研究证明,两种病毒抗原差异在纤突蛋白上,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独立的猪急性肠道传染病。
一、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源。流行主要发生在冬季,也有发生于夏季或春秋季节。病毒存在于肠绒毛上皮和肠系膜淋巴结,PEDV随粪便排出后,污染周围环境、车辆、衣服、鞋、用具等而散播传染。PEDV主要通过被感染猪只排出的粪便,或污染物经口自然感染,但粪-口不是唯一的传播途径。种猪场该病暴发后,可能自然消失,也可能呈地方性流行。哺乳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可达100%,尤以哺乳仔猪受害最为严重,母猪发病率为15%~90%。PED单一发生或PED和TGE混合感染发病。
【临床诊断】所有年龄的猪可以发病,与TGE非常相似,发病率接近100%,1周龄仔猪或稍大猪只持续3~4天腹泻后可能死于脱水。也有报道,哺乳仔猪不发生或只发生轻微的腹泻。主要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也有在腹泻之间呕吐。成年猪可能表现亚临床症状,或猪只表现沉郁,厌食和呕吐。少数母猪或育肥猪通常在腹泻初期,甚至在腹泻出现之前急性死亡。对死亡猪只进行剖检,常见背部肌肉的急性坏死。应激性高的猪死亡率最高。目前还不能解释在种猪场暴发本病而引起的临床症状的巨大差异。通过实验,没有证实几种分离物对仔猪的毒力有差异。
【剖检】肉眼病变仅限于小肠。肠管胀满扩张,充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透明,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显微镜下可见到小肠绒毛缩短,绒毛与肠腺的比率从正常的7∶1降到2∶1或3∶1。上皮细胞脱落最早发生于腹泻2小时。
【实验室诊断】本病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方面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无显著差别,只是病死率比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稍低,在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较缓慢些。猪流行性腹泻(PED)发生于寒冷季节,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猪年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病猪呕吐,水样腹泻和严重脱水,进一步确诊须依靠实验室诊断。
常用方法:免疫荧光染色检查,取病猪小肠作冰冻切片或小肠黏膜抹片,风干后丙酮固定,加荧光抗体染色,水洗后盖片、镜检。腹泻后6小时空肠和回肠的荧光细胞检出率达90%~100%。另外,也可以进行免疫电镜检查和人工感染试验。
用阻断ELISA和阻断免疫荧光试验证明,血清中的PEDV抗体可持续1年。初次感染5个月后的康复猪,血清呈阳性,再次感染后仍可出现腹泻,然而这些猪会迅速出现免疫增强反应。
二、防治要点
【防治原则】暴发PEDV时,无特别有效的措施,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发生腹泻的猪只应让其自由饮水,以减少脱水的发生。另外,应停止喂料,尤其对于育肥猪。由于PEDV传播相对较慢,可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以防止病毒进入分娩舍而侵害新生仔猪。这种方法有利于推迟仔猪的感染,减少死亡损失。
【预防接种】在本病流行地区可对怀孕母猪在分娩前两周,以病猪粪便或小肠内容物进行人工感染,刺激其产生乳源抗体,以缩短本病在猪场中的流行。
我国已研制出PEDV甲醛氢氧化铝灭活疫苗,保护率达85%,可用于预防本病,还研制了PEDV和TGE二联灭活苗。这两种疫苗可用于免疫妊娠母猪,乳猪通过初乳获得保护。在发病猪场断奶时免疫接种仔猪,亦可降低这两种病的发生。
【治疗】治疗时应首先解决病猪的脱水和酸中毒。脱水可服用口服补液盐,即用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钠35克,葡萄糖200克,常水加至10升,供病猪自由饮用。个别病重的按日常饮水量的2倍灌服,连用2天就可恢复。乳猪应再用2.5%恩诺沙星注射液,每10千克体重肌注2毫升,每日2次,连用2~3天。配合使用病毒灵效果更好。
另可在饮用口服补液盐的基础上,进行干扰素疗法或蜂胶疗法。干扰素疗法是将每瓶300羽份的鸡新城疫Ⅰ系苗加入100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在交巢穴(尾根之下,肛门之上的凹陷处中央)进针1厘米,注射3~5毫升,现配现用,治愈率可达90%以上。蜂胶疗法是:每10千克体重用蜂胶2~3克,做成药丸喂服,每天1次,连用3~5天可愈。
三、诊疗失误产生的原因及纠正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和猪流行性腹泻(PED)均由冠状病毒引起,患病仔猪以呕吐、腹泻、脱水为主要特征。PED主要的明显症状是水泻,TGE的流行病学分流行性TGE和地方性TGE。流行性TGE指该病于一个全部或大多数猪都易感的猪场发生。当TGEV感染这类猪场时,TGEV常常很快感染所有年龄的猪,尤其是在冬天。大多数猪发生不同程度的厌食、呕吐和腹泻。地方流行性TGE指本病和本病毒在一个猪场持续存在,这是由于不断地或经常地受到感染猪的影响,易感猪感染后造成本病长期存在。这种情况下,TGEV在成年猪,尤其新进入猪场的猪中传染较慢,育种母猪免疫后将抗体转移给仔猪,使仔猪获得不同程度的被动免疫。母猪不发病,断奶后的仔猪在6~14天出现温和TGEV引起的腹泻。
四、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唐山市某猪场养猪500头,2007年3月初,发生以腹泻为主症的疫病流行,11日开始出现个别猪只死亡,其后发病面积逐渐扩大。到14日就诊时,已死亡206只,死亡率为24.3%。剖检变化:胃内容物呈黄色并混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块。整个小肠气性臌胀,肠管扩张,内容物稀薄、呈黄色、泡沫状;肠壁菲薄、透明状,缺乏弹性。针对病因,用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引入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紧急接种,同时使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并配合补液,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分析】本案例从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来看是猪流行性腹泻,虽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没有很明显的区别,但是通过使用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紧急接种,同时使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并配合补液,本病同样得到很好控制。
【案例二】某规模猪场购入育成仔猪370头,分别放在19个猪圈内饲养,几天后有近百头猪只精神不好,腹胀、呕吐,还见有排稀便,后出现大批死亡。剖检2头病死猪,可见尸体消瘦、脱水。病理变化主要在小肠,肠管内充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黏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对全群猪只采用猪血细胞干扰素在猪后海穴注射,每头2万单位,每天1次,连用3天。用中药“二苓平胃散”:炒苍术3.5千克、川朴3千克、陈皮2.5千克、猪苓3千克,木香1.2千克,文火上煎后将药液加入电解多维227克,一并放入装有500千克水的容器内充分搅匀,让猪自由饮水,连用3天。对全群猪只全部投喂青绿饲料,严格控制配合饲料的投喂量,以确保肠内容物排空。至第4天再在水中加入氟苯尼考可溶性粉,以防继发感染。同时要改善卫生条件,加强饲养管理。用2%的苛性钠溶液对猪舍、走廊、场地坚持每天消毒2次;用常规消毒液每天带猪消毒1次,并做好猪圈、地面的干燥和室内的保温通风工作。经采取上述防治措施6天后,除26头病重的死亡外,262头病猪逐渐康复,治愈率达91%。
【分析】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该猪场引进370头仔猪进场后,由于管理人员的疏忽,人为将病原微生物带入猪场内,再加上长途运输的应激,因猪体自身免疫力下降而导致该病的发生。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判定为猪流行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