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科学的饲料配方、合理的加工工艺、优质的饲料原料是确保配合饲料品质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饲料原料质量无疑是关键的控制点。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控制。
1.影响饲料原料安全的因素
(1) 可控制、可检测的影响饲料原料安全的因素: 重金属的污染 (铅、镉、砷、氟等),天然毒素的污染 (棉酚、硫苷等),霉菌、霉菌毒素与致病菌的污染,农药残留、药物残留等。
(2) 不可控制、难检测的影响饲料原料安全的因素: 非法添加物,化学 (生物) 污染物,伪劣的饲料原料与添加剂。
2.饲料原料的采购管理
在选择具体原料品种时,应该考虑以下基本原则: 产地上,要因地制宜; 季节上,要因时制宜; 经济上,单位有效成分的价格要便宜; 可加工性上,要便于计量、粉碎、制粒; 可贮藏性要强 (水分含量低、活性稳定),生物可利用性要好(适口性强、生物有效性高),商品性要强 (批量供应、有质量控制标准、产品质量稳定、便于运输) 等。根据上述原则,参照有关饲料原料质量标准,同时要考虑原料采购的渠道应相对稳定,定点采购。原料供应商最好是生产厂家,或一级经销商 (代理人)。供应商应有较好的商业信誉、可靠而稳定的货源、良好的售后服务质量保证体系、优惠的付款方式、快捷的物流方式。必要时应对其管理、生产设施、运输方式进行实地考察。要把住原料接收关,严禁不合格原料进入生产线,除按既定的原料采购规格 (标准) 和由公司确认的供应商处采购原料外,选派责任心强、有经验的原料接收入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接收原料时,应按原料采购标准及预定的供货渠道仔细认真核对进厂原料。
3.饲料原料的掺假鉴别
(1) 饼 (粕) 类掺假鉴别:
1) 感官鉴别: 优质大豆粕 (饼) 色泽新鲜一致,粕呈浅黄褐色或淡黄色,饼呈黄褐色; 粕呈不规则的碎片状,饼呈饼状或小片状,无发酵、霉变、虫蛀及杂物; 具有烤黄豆香味,无酸败、霉坏焦化等味道,无生豆味。而劣质大豆粕 (饼)颜色深浅不一,加热过度颜色太深,加热不足太浅; 大小不均,有结块 (粕),有霉变、虫蛀并有掺杂物; 有霉味、焦化味或生豆臭味。
2) 掺假鉴别: 取被检大豆粕 (饼) 于30~50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掺有棉籽饼,可见样品中散布有细短绒棉纤维,卷曲、半透明、有光泽、白色; 混有少量深褐色或黑色的棉籽外壳碎片,壳厚且有韧性,在碎片断面有浅色和深褐色相交叠的色层。取被检大豆粕5~10克于烧杯中,加100毫升四氯化碳,搅拌后放置10~20分钟,大豆粕漂浮在四氯化碳表面,而沙土沉于底部。将沉淀物灰化,以稀盐酸煮沸,如有不溶物即为沙土。
纯豆粕粗灰分含量不大于8%,掺入大量沸石粉类物质后,粗灰分含量就会大大提高。粗灰分是饲料高温灼烧后剩余的残渣。根据灼烧后残渣的多少,可初步判定该豆粕有无掺假。
饲料原料中假如含有掺杂物,体积质量就会改变 (变大或变小)。因此,测定体积质量也可判定豆粕有无掺假。一般纯豆粕密度为594.1~610.2克/升。假如超出此范围较多,说明该豆粕掺假。
取被检大豆粕 (饼) 3克于烧杯中,加10%盐酸20毫升,如有大量气泡产生,则样品中掺有石粉、贝壳粉。
(2) 蛋氨酸的掺假鉴别: 蛋氨酸是含硫氨基酸。在鸭鹅的饲料中,蛋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植物性饲料中含量很少,一般不能满足鸭鹅的需要,必须外源添加补充。目前市场上会有掺假的蛋氨酸,使用时注意鉴别。
1) 外观鉴别: 蛋氨酸是经水解或化学合成的单一氨基酸。一般呈白银或淡黄色的结晶性粉末或片状,在正常光线下有反射光发出。市场假蛋氨酸多呈粉末状,颜色多为纯白色或浅白色,正常光线下没有反射光或只有零星反射光发出。
2) 手感鉴别: 蛋氨酸手感油腻,无粗糙感觉; 而掺假蛋氨酸一般手感粗糙,不油腻。
3) 气味、口味鉴别: 蛋氨酸具有较浓的腥臭味,近闻刺鼻,口尝有少许甜味; 而掺假蛋氨酸味较淡或有其他气味。
4) pH试纸法: 蛋氨酸灼烧产生的烟为碱性气体,有特殊臭味,可使湿的广泛pH值试纸变蓝色; 假的蛋氨酸灼烧往往无烟 (如用石粉、石膏粉冒充时),或者产生的烟使湿的广泛试纸变红 (如用淀粉冒充时)。
5) 溶解法: 蛋氨酸易溶于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略难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取约5克样品用100毫升蒸馏水溶解,摇动数次,2~3分钟后溶液清亮无沉淀,则样品是蛋氨酸; 如溶液混浊或有沉淀,则样品不是蛋氨酸或是掺假蛋氨酸。
6) 掺入植物成分的检查: 蛋氨酸的纯度达98.5%以上且不含植物成分; 而许多掺假蛋氨酸含有大量面粉或其他植物成分。检验方法如下: 取样品约5克加100毫升蒸馏水溶解,然后滴加碘-碘化钾溶液,边滴边晃动,此时溶液仍为无色,则该样品中没有面粉或其他植物成分,是真蛋氨酸; 如果溶液变为蓝色,说明该样品中含有面粉或其他植物成分,是掺假蛋氨酸。
7) 颜色反应鉴别: 取约0.5克样品加入20毫升硫酸铜硫酸饱和溶液,如果溶液呈黄色,则样品是真蛋氨酸; 如果溶液无色或呈其他颜色,样品是假蛋氨酸。
(3) 赖氨酸的掺假鉴别: 赖氨酸属高价原料,掺假情况也较为严重。
1) 外观鉴别: 赖氨酸为灰白色或淡褐色的小颗粒或粉末,较均匀,无味或稍有酸味。假冒赖氨酸色泽异常,气味不正,个别有氨水刺激味或芳香气味,手感较粗糙,口味不正,具有杂样涩感。
2) 溶解度检验: 取少量样品加100毫升水中,搅拌5分钟后静置,能完全溶解无沉淀物为真品,若有沉淀或漂浮物,即为掺假和假冒产品。
3) pH试纸法: 赖氨酸燃烧产生的烟为碱性气体,并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可使湿的广泛试纸变蓝色; 掺假的赖氨酸燃烧往往无烟 (如用石粉、石膏粉冒充时),或者产生的烟使湿的pH试纸变红 (如用淀粉假冒时)。
4) 颜色反应鉴别: 取样品0.1~0.5克,溶于100毫升水中,取上清液5毫升,加入1毫升0.1%茚三酮溶液,加热3~5分钟,再加水20毫升,静置15分钟,溶液呈红紫色即为真品,否则为假品。
5) 掺入植物成分的检查: 取样品5克,加100毫升蒸馏水溶解,然后滴加1%碘-碘化钾溶液1毫升,边滴边晃动,此时溶液仍为无色,则该样品中没有植物性淀粉存在,即为真赖氨酸; 如溶液变为蓝色,则说明该样品中含有淀粉,为掺假的赖氨酸。
6) 掺入碳酸盐的检查: 称取约1克样品置于100毫升烧杯中,加入1∶2盐酸溶液20毫升,如样品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其掺有大量碳酸盐; 如无则为真赖氨酸。
(4) 鱼粉的掺假鉴别:
1) 视觉鉴别: 不同种类的鱼粉色泽存在差异,蒸煮不透、压榨不完全、含脂较高的鱼粉颜色较深。观察鱼粉的形状、色泽及有无杂物。掺杂尿素、盐,有白色的亮晶晶的小颗粒,掺杂棉粕、菜粕,有黑色的壳和棉絮。一般脱脂后人工烘干的鱼粉色泽较深,为棕色,自然晾干的鱼粉色泽较浅,为黄色或白色。优质鱼粉有细长的肌肉束、鱼骨、鱼肉块等,煳焦的鱼粉发黑,掺有血粉时有暗红色或黑色的粉状颗粒。
2) 嗅觉鉴别: 真鱼粉有浓郁的鱼腥气味,而假鱼粉或劣质鱼粉则没有鱼腥味或气味极淡,甚至会产生腥臭味及刺激性氨臭味。
3) 触觉检验: 优质鱼粉经手捻后,质地松软,呈肉松状,质感油腻; 劣质鱼粉或掺假鱼粉质地粗糙,非常干燥。
4.饲料原料贮藏前的预处理
饲料原料贮藏前的预处理是提高原料贮藏稳定性的重要环节之一。控制原料水分含量是安全贮藏、保证饲料质量的重要措施。水分贯穿整个饲料加工过程并影响最终产品质量。水分因季节和加工条件不同变化很大,一般冬季水分偏高,夏季水分偏低,因此要根据水分情况采取相应加工条件,对饲料原料进行必要的脱水。
5.饲料原料储藏过程的控制
(1) 防腐败变质: 仓储设施应设计合理,地点宜在干燥、通风处,符合防水、防潮的要求,避免光照,不漏雨。原料库地面和墙壁应作防潮处理; 具备一定的温度、湿度调节能力,夏季库温在30℃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75%。
(2) 防营养成分丧失、适口性变差: 贯彻 “先进先出的原则。大部分饲料在长时间保存后,会丧失一部分维生素,这样就会造成饲料的可利用率降低。
(3) 防鼠防虫: 在贮藏过程中饲料原料还常受到虫害、螨害与鼠害的侵蚀及微生物的污染,直接影响到饲料产品的安全性。因此,要定期打扫原料库、勤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