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二)肉鸽的繁殖周期、配对及繁殖期的行为特点
    来源:辈宠网

鸽子雌雄偶居,实行稳定的‘一夫一妻’制,雄性与雌性一起孵卵、哺育仔鸽。这些特点对鸽的繁殖、饲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养鸽者想要增加鸽子的数量,提高乳鸽的体重以及做好品种的选育,防止品种退化等,就必须懂得鸽子的繁殖习性,掌握配对繁殖技能。

1.肉鸽的繁殖周期

肉鸽从交配、产卵、孵蛋出仔及乳鸽的成长,这一段时期称为繁殖周期。一个周期大约45天,分为配合期、孵蛋期、育雏期三个阶段。

配合期:已经成熟的鸽子按照饲养者的目的,将雄雌配成一对,关在一个鸽笼中,使它们产生感情以至交配产蛋,这一时期为配合期。这阶段需10~12天。

孵蛋期:这是雄雌鸽配对成功后,两者交配并产下受精蛋,然后轮流孵化的过程,这阶段需17~18天。

育雏期:自乳鸽出生至能独立生活的阶段,为其亲鸽的育雏期。乳鸽出生后,父母鸽随之产生鸽乳,共同照料乳鸽,轮流饲喂。在这期间,亲鸽又开始交配,在乳鸽2~3周龄后,又产下一窝蛋,这阶段需要20~30天。

乳鸽出生至发育完善,需4个月的时间,有的早熟品种仅3个月。这时,鸽子具有成熟鸽的一切特性,会发情、交配、有繁殖能力。但刚刚接近成熟的鸽子就进行配对繁殖是不适当的。应待完全成熟,才能配对生产。

鸽子可利用繁殖期比鸡、鸭等家禽都长。肉鸽的繁殖期一般是4~5年时间,其中2~3岁是繁殖力最旺盛的时期,此时鸽的产蛋数量最多,后代的品质也较优良,适于留作种用。5岁以上的种鸽繁殖性能开始减退,但个别鸽到10岁时仍保持较好的繁殖性能。雄鸽繁殖的能力较雌鸽强,繁殖期也较长。

2.肉鸽配对

鸽子的发情期:鸽子长到三四个月龄后,开始有第二性征出现,称为鸽子的发情期。这时鸽子变得非常活泼,情绪不稳,早晨“咕噜——咕噜”的啼叫声比平常嘹亮。鸽子到了发情期会自行择偶交配,繁殖后代,这就是鸽子的自然繁殖法。但是,家养鸽是很少采用这种方法的,因为这样往往会导致近亲交配、早配及配合不当等现象。为了防止鸽子退化,必须采用人工配对的方法,培育和繁殖优良后代。

雌雄鸽分栏饲养:为了防止鸽子早配和及早做好鸽的选留工作,在鸽子发情前,应将雌鸽与雄鸽分开饲养。在鸽子4月龄时,按性别分成两群,分别养在不同的栏里。同性别鸽子,也应分小栏饲养,每栏50~100只,雌鸽每小栏养的数量可多些,雄鸽应少些。因雄鸽发情后会互相追逐、殴斗,密度太大会啄伤或啄死鸽子。

饲养在同一栏里的同性鸽的品种和年龄也应相同或相近,这利于管理和防止大鸽欺侮小鸽。在区分鸽的雄雌时,很难百分之百地准确,难免在分栏后的鸽群中混入一些异性鸽子。在雌鸽栏中的少量雄鸽会显得非常活跃,不断追逐雌鸽,而在雄鸽栏里的雌鸽,则常受到几只雄鸽追逐、争夺,在鸽群中逃来窜去,头部及颈部常被啄去羽毛或啄伤。遇到这些现象,应及时将异性鸽捉离,放入同性鸽栏中。将陌生鸽放入鸽群时,有的会受到原栏鸽的围攻,出现这一情况最好及时将陌生鸽捉开,或者在开始时看护好新放鸽,及时赶开围攻者,待慢慢互相熟悉。雌雄鸽分栏后,分别制订留种标准,然后,按标准逐只选择,对伤残、弱小的鸽及时淘汰。

鸽子配对前的准备:雄雌鸽分栏后,应加强饲养管理。留种时防止太肥和太瘦,种鸽太肥会影响配对后的繁殖性能,出现雄鸽精液不良,精子少或畸形精子多,雌鸽产蛋少甚至不产蛋等情况;太瘦则造成营养不良,易患营养性疾病,对精子、卵子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日常饲料的供给一般每天两次为宜,每次可让鸽吃九成饱,但饮水不限制。在配对前15天应给红霉素、氯霉素或四环素等预防传染病;用左旋咪唑或驱蛔灵驱虫;群鸽每周洗浴一次,最后一次洗浴时,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敌百虫,以杀灭鸽虱、鸽蝇等寄生虫。家庭饲养的小型鸽舍可利用阳台或门前地面,用竹条或铁丝网围起来。新建的鸽舍应对内部进行整理,鸽笼可以根据鸽舍的大小设计。大群饲养一般为三层或四层笼结构,鸽笼可以做成长方形,配齐水槽、饲槽、保健砂杯及产蛋巢。进鸽前一周对舍内外环境全面消毒,可用福尔马林加高锰酸钾熏蒸或用烧碱溶液喷雾。

配对方法:童鸽养至6月龄,性器官及身体的各种机能已经健全,这时就可以配对繁殖。雄雌鸽交配后,10天左右就会产蛋。

鸽子配对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自然配对,二是人工配对。自然配对就是让成群的鸽各自找对象,配合成对。其优点是方便,不花人工。但缺点较多,一是易造成近亲交配。因为鸽子每次产蛋两只,大都是雌雄各一。长大成熟后,兄妹两有可能配成一对,造成近亲繁殖;二是易发生早配,尤其是小型鸽场,仔鸽数量不多,往往将离开亲鸽后的留种鸽养在一起,鸽的月龄参差不齐,这样,自行配对的鸽有的已成熟,有的还未完全成熟,就过早交配;三是自然配对常导致品种、毛色、体形、体重等的差异,不利于获得优良的后代。人工配对就是用人为的方法,将鸽子配合成对。这一方法可以克服自然配对存在的缺点,适应各种形式的鸽场、家养鸽舍及各品种的配对,特别适应于笼养肉鸽的配对。

肉鸽配对上笼前,应检查体重、年龄及健康情况,符合肉用标准的才选择上笼。上笼方法是:先将雄鸽按品种、毛色等有规律地上笼,把同品种、同羽色的鸽放在同一排或同一鸽舍里。雄鸽上笼二三天,熟悉环境后,用同样的方法,选择雌鸽上笼配对。计划小群散养的鸽场及家庭鸽舍,也可采用这种方法配对,配对后再打开笼门,让亲鸽出来活动,使鸽子认识自己的巢窝,才不致出现争窝、打架现象。

3.配对肉鸽的繁殖行为

配对鸽的相恋行为:鸽子配对上笼后,可以观察到雄鸽追逐新进笼的雌鸽,对雌鸽产生很大的兴趣,一二天后,它们已产生很好的感情,雄雌鸽经常形影不离,两者时常相吻,雌鸽总是将喙伸入雄鸽嘴里,雄鸽有时还吐些食物给雌鸽吃。雄鸽还常用喙轻轻地梳理雌鸽的头部、颈部及背部的羽毛,雌鸽总是喜欢接受雄鸽的这些爱抚动作。此外,雄雌鸽交配的次数也有明显的增加,这说明雌鸽很快便会产蛋了。一般10天左右便开始产蛋。产蛋前雌鸽常蹲伏在巢盆内,雄鸽衔草,雌鸽做巢。雌鸽出巢时,雄鸽常追逐雌鸽回巢。

共筑产蛋巢:鸽子自身具有筑巢的本能。野生鸽多在岩石或屋檐下筑巢,放养的鸽子会从外面衔回草叶、树枝等杂物作筑巢材料,而家庭笼养的鸽子,应为鸽准备筑巢的材料,以免延误产蛋时间。在雌鸽开始产蛋之前,即在配对一周后,必须在蛋巢内加垫一层麻布(可用麻袋裁制),下面用2~3厘米长的碎稻草或谷壳等作垫料,也可用能预防体外寄生虫的烟草秸秆做垫料。蛋巢准备好后,还要经常检查垫料是否充足,防止鸽将蛋踩破。

产量与孵化本能:鸽子每窝产两只蛋,交配后两三天开始产第一只蛋,时间通常在16:00~18:00,过一二天后再产第二只蛋。雌鸽产蛋之后,经常蹲在巢盆内孵蛋,雄鸽也会孵蛋,轮流换班,雄鸽在9:00~16:00。接着雌鸽继续孵化。轮换时间随品种及地区而有差异。因为亲鸽对所孵的蛋十分爱护,雄鸽在孵蛋期间偶尔离巢吃料、饮水,雌鸽会主动接替。雌鸽离巢时间较长,雄鸽会赶雌鸽上巢。此外,在孵化时,亲鸽对外来动静极为敏感,有陌生人走近或其他动物骚扰时,它们会用嘴及翅膀抗击,保护所孵的蛋。尤其在雌鸽孵化期间,雄鸽总是守在蛋巢的附近警卫,随时对付突然的袭击。这是鸽子特有的习性。

刚配对上笼生产的鸽,通常应注意检查下列情况:

一是有无两鸽全雄、全雌:配对后两者经常打架,或两者低头、鼓颈,互相追逐,并有“咕咕”的叫声,则可能全为雄鸽;两鸽配对后连续产蛋3~4只的,则可能为全雌,应将配错的鸽拆开重配。

二是有无同性恋:配对后两者感情很好,但一个多月仍未产蛋,应仔细观察是否为两只雄鸽同性恋。若有应立即拆离。

三是有无雌鸽不成熟或一方恋旧:有些雄雌鸽配对确实无误,但两者感情不合,雄鸽要交配时,雌鸽不肯,雄鸽强行交配失败,就会不断迫打雌鸽。这时应检查雌鸽是否成熟,若未到育龄,可重换发情的雌鸽。也可能两者之一在配对前已有对象,对眼前的对象没有感情。出现这一情况,可先在笼的中间加放一块铁网,将两鸽隔开,大多经过二三天就能培养出感情来,当雄鸽发出“咕咕”声时,雌鸽频频点头表示同意时,可将隔网抽开,这样就配成了。个别经过一周左右仍未配成的,就必须调换雄雌鸽,重新配对。

四是产蛋有无异常:每窝产一只蛋,或产沙壳蛋,这是营养及保健砂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供给足够营养水平的饲料和成分齐全的保健砂。

五是有无踩破蛋或不孵蛋:初产鸽情绪不稳定,性格较烈,或是由于鸽有恶习常踩破蛋,或弃蛋不孵,或者频频离巢,使孵化失败,导致死精或死胎。这时应调换鸽笼,或改变其生活环境,观察在新的生活环境中有无改变,若无改变,应予淘汰。但也有的是由于环境不安宁和饲料不足引起的,应采取措施,保持鸽舍环境安静,供应充足的饲料。

六是雌雄比例适宜与否:在群养鸽中,如果雄多于雌,鸽群会出现争偶打架的现象,导致交配失败或打斗受伤。雄或雌偏多,都会造成无精蛋及破蛋增多。因此,自由交配的群养鸽必须雌雄比例适宜。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