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新城疫又称为亚洲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长期以来,鸡新城疫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给养鸡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随着我国养鸡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鸡新城疫的防治工作受到了高度重视,全国范围内普遍采取了免疫接种及综合性防治措施,使本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控制,大面积急性暴发的情况已经很少发生,但零星散发仍然普遍存在,鸡新城疫仍然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疫病。免疫鸡群发生鸡新城疫,症状和病变都变得不典型,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称为“非典型新城疫”。本病为OIE规定的A类重要传染病,1999年农业部发布的动物疫病病种目录中,将其列为一类疫病。
一、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
(1)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发。
(2)鸭、鹅可以带毒,但不致死,鹌鹑、鸽、观赏鸟等也可感染并可引起发病。
(3)非典型新城疫发生速度慢,发病数量少,流行缓慢,死亡率低。与典型新城疫比较,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流行快,有明显区别。
【临床诊断】
(1)最急性型:少见。3~4周龄小鸡多发,常看不到任何症状,发病后很快死亡。
(2)急性型:最常见。呼吸困难,有特殊的“咕噜”怪声,口和鼻中有大量黏液,下痢,粪便呈黄白色或绿色,有麻痹和神经症状,产蛋量下降。
(3)亚急性或慢性型:常见于成年鸡,麻痹、痉挛、跛行、肌肉抽搐、运动失调,产蛋鸡可引起产蛋量下降。
(4)非典型性新城疫:咳嗽,有分泌物,呼吸困难,有神经症状,种鸡、蛋鸡产蛋量急剧下降。
【剖检】
(1)典型病变:腺胃肿胀,乳头出血;肠黏膜出血、“岛屿状”溃疡;盲肠扁桃体出血,胸腺肿大、出血,脂肪组织有出血点,直肠黏膜条纹状出血,喉头和气管黏膜环状出血等。
(2)非典型病变:往往看不到新城疫典型的病变,但多剖检死鸡也可见到一些典型的病变。常见的病变是小肠黏膜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直肠黏膜条纹状出血,气管不同程度环状出血等。
【实验室诊断】
(1)血清学方法: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抗体的均匀度,比较发病前后间隔10~14天血清新城疫抗体效价,具有诊断意义。
(2)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病毒毒力测定、基因测序。
二、防治要点
【防治原则】加强免疫,隔离消毒,加强饲养管理。
【预防接种】认真落实饲养场动物防疫综合措施,加强禽群的饲养管理,选择适宜的疫苗和恰当的接种方法,是保障家禽正常生长发育,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各种疾病发生的关键。目前,临床常使用的疫苗有:弱毒活疫苗如Ⅳ系、Clone30、N79等,中等毒力活疫苗如Ⅰ系、油佐剂灭活疫苗。Ⅳ系疫苗适合首免,采用滴鼻、点眼的免疫方法,Ⅰ系苗适合加强免疫,一般采用注射的方法。油苗品种较多,有单苗和多联疫苗,质量差别较大,尽可能选用多联疫苗或浓缩多联疫苗。灭活疫苗和活疫苗的联合应用能较好维持鸡群的HI抗体效价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为了有效防止非典型性新城疫的发生,可根据抗体监测结果,在log2低于6时,立即采用弱毒疫苗进行免疫。
【治疗】无有效药物治疗。一旦发生疫情,对病死鸡深埋,环境消毒,消灭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同时对周围禽群进行紧急疫苗接种。雏鸡可用Ⅳ系或可用隆30疫苗,2~3倍量饮水;中雏Ⅳ系或克隆30疫苗,3~4倍量饮水;成鸡可用Ⅰ系肌注,配合弱毒局部免疫。
三、诊疗失误产生的原因及纠正
1. 症状类似
新城疫的神经症状、产蛋下降与很多疫病类似,常常是造成与其他疫病误诊的主要原因,包括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等。
(1)呼吸道症状类似:包括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区别在于,传染性支气管炎不会出现神经症状;与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区别在于,鸡新城疫不会出现咯血现象;与禽流感的区别在于,鸡新城疫不会出现肿头、腿部鳞片出血等症状。
(2)神经症状类似:这种类型的鸡新城疫主要与禽流感难以区别,应进行实验室鉴别诊断。
(3)产蛋下降类似:这种类型的鸡新城疫主要与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和减蛋综合征等疫病难以区别,应进行实验室鉴别诊断。
2. 剖检变化类似
腺胃出血、肠道“岛屿状”出血及溃疡常常是新城疫典型的病理变化,能产生这类病变的还包括禽流感、传染性腺胃炎和毒素中毒等。这些病都能引起腺胃出血,但禽流感同时可以引起肠道“岛屿状”出血和溃疡、肾肿、脂肪出血等病变;传染性腺胃炎没有肠道“岛屿状”出血及溃疡的病变,还能出现腺胃肿、肾肿等病变;毒素中毒也没有肠道“岛屿状”出血及溃疡的病变,同时会出现肺脏、肾脏的出血和肝脏病变。
3. 免疫失败
理论上讲,新城疫的预防接种所产生的免疫力足以抵抗病毒的感染,但新城疫的免疫保护水平受母源抗体水平、疫苗种类、弱毒疫苗株的性质、免疫程序等因素的影响,疫苗接种鸡群存在低免个体,仍然存在病毒的感染的可能。另外,城疫的免疫保护水平是相对的。实践证明,同样的新城疫的免疫水平,隔离措施较好,环境清洁的鸡群,不发生新城疫;而相对开放饲养的鸡群经常,同样可以发新城疫。因此,决不能以预防接种来代替良好的管理和安全措施。
四、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某养殖户,养有艾维茵肉鸡3 000只,于18日龄时鸡群开始出现采食量下降,咳嗽,呼吸困难。部分鸡出现拉黄绿色稀粪的症状,并有零星的死亡现象。养殖户认为是新城疫,于21日龄时紧急饮水免疫了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并及时投服了利巴韦林原粉,结果病情不但没有得到控制,而且临床症状加重了,鸡只死亡率由原来的0.6%上升到12%。
(1)临床症状:18日龄时,鸡群出现采食下降,精神沉郁,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眼睛内有泡沫样的液体。部分鸡出现侧眼肿现象,跛行,不愿行动,腹泻,排黄绿色稀便,有零星的死亡现象。于21日龄饮水免疫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后,呼吸和腹泻等症状都加重,死亡率增加。将病情严重的鸡或死鸡倒提起来,可从喙角处流出有酸臭味的黏稠液体。
(2)病理变化:对5只病死鸡和3只发病症状较严重的鸡进行了解剖。喉头充血,气管内黏液增多,气管环充血、出血,病重鸡更为严重。气囊混浊,气囊壁增厚,有黄色的干酪样分泌物,有的还可见到灰白色的酸臭味黏稠液体。眼睛内有泡状的液体,眼结膜充血,有干酪样渗出物。腺胃黏液呈灰白色混浊,腺胃黏膜、乳头以及乳头与乳头间有零星的出血点,严重者出血点较密集甚至呈斑块状。部分鸡腹腔内有灰白色、含泡沫的液体,肠道淋巴结滤泡出血、肿胀、坏死或溃疡,呈枣核状或豆粒大小。十二指肠、空肠内容物稀薄,黏膜上有纤维素性假膜出现。盲肠扁桃体出血、肿胀、坏死,直肠黏膜、泄殖腔有斑状或刷状的充血、出血现象。部分鸡的肝脏肿大,脾脏微肿,肾脏有轻微的充血现象;跗关节肿大,内有灰白色或呈白色膏状的液体。
【分析】该案例被诊断为鸡非典型新城疫与支原体的混合感染,经实验室诊断证实为禽流感H9N2引起。产生两次误诊的原因主要是,该病例从症状和病变都和新城疫类似,是造成误诊为新城疫的原因。
【案例二】2006年7月19日,保加利亚南部某村发现有多只家禽集体死亡,兽医部门初步判断此次疫情是由禽类间传染的新城疫病毒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共同导致。欧盟禽流感参考实验室8日也通过先期实验证实,此次疫情并非由H5型或H7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总部设在英国的欧盟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最终证实,此次疫情实际上是新城疫疫情。
【分析】本报道中之所以通过多个权威机构验证都不能确定真正的病原,一方面是由于新城疫和禽流感H5、H7、H9的感染从症状、病变都极其相似,而且由于使用新城疫弱毒疫苗,也为病原的确诊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案例三】180日龄的商品蛋鸡800只,鸡冠发白,采食量下降。170日龄左右达到产蛋高峰,此时饮用一次新城疫Ⅳ系苗,几天后产蛋率有所下降,蛋壳颜色稍微变白。180日龄时产蛋率降为50%,曾用过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抗病毒中药等,但是效果不明显。剖检症状:喉头、气管黏膜轻微出血、充血,肠道壁变薄,肠道出血;卵巢严重充血,输卵管水肿,内有一硬壳蛋。
【分析】这是一个产蛋鸡和鸡群免疫后发生新城疫的典型病例,要防止此类疫情的发生,应做好产蛋前鸡群的免疫,同时注重鸡场的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