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四)分娩及难产
    来源:辈宠网

1.分娩征兆及分娩过程

(1)母羊分娩征兆:母羊在产前一周左右就开始有分娩征兆。产前数日,阴门颜色从淡红色变为深红色,并且开始肿胀和松弛,有黏液流出;乳房坚实饱满,可挤出初乳;臀部肌肉也变得松弛。分娩来临时,母羊会离群独处,起卧不定,频频摇尾,呼吸急促,食欲废绝。在此期内,胎位、胎向和胎势也会从妊娠状态逐渐转变为适宜分娩的状态。

(2)正常分娩过程:母羊一般躺卧或站立产羔。分娩过程分为子宫开口期、胎儿产出期和胎膜排出期三个时期。子宫开口期也叫准备期,此时子宫颈口开始扩张,胎儿一部分进入产道,胎膜突出于阴门外。第二期是胎儿产出期,子宫收缩更有力更频繁,加上努责,将胎儿完全推入产道并产出。绵羊在阵缩0.25~2.5小时、山羊在0.5~4小时后,胎膜发生破裂。在羊膜囊破裂后0.5~1小时,前腿或胎儿头部出现,然后可在约30分钟内产出羔羊。绵羊双胎生产间隔为15分钟左右,山羊双胎间隔为0.5~1小时。如果母羊阵缩无力,或在胎膜破裂后0.5~1小时没有进展,就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并适时进行助产。第三期是胎膜排出期,指胎儿被排出后至胎衣完全排出为止。胎儿排出后,安静几分钟,子宫再次微阵缩和微努责。此期持续时间较长,羊一般在产后2~8小时排出子叶胎盘和胎衣,12小时尚未排出的可视为胎衣不下。

(3)接产:在预产期到来前10天,应将母羊转移到产羔舍内。产羔舍内每个产羔栏面积至少应有2~2.5平方米,地面坚实,有充足的饮水和饲草料供应。产羔栏也可用活动式栅栏围成,其数目的多少取决于产羔母羊和产羔数的多少。

分娩时,羔羊一般是在胎膜破裂后35~45分钟产出。若没有及时产出,则要对母羊进行检查。在产羔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分娩情况,防止难产引起的羔羊和母羊死亡。若得到及时帮助,大部分难产都可避免。在羔羊落地后,要立即擦去羔羊身上(特别是口鼻部)的黏液,可轻按肋骨促进羔羊呼吸。若羔羊自身不能挣断脐带,可在离脐带基部10厘米左右的部位,用剪刀剪断脐带,并用5%碘酒等消毒剂进行处理,最好在碘酒中浸泡一会儿。此后的2~3天内要使羔羊的脐带完全保持干燥。羔羊身上的黏液必须让母羊舐净。若母羊母性不强,可将胎儿黏液涂在母羊嘴上,诱其舔食。胎儿产出后,因受外界冷空气的刺激,肺部开始活动。有时遇有假死现象,可将羔羊浸在40 ℃左右的温水中,同时进行人工呼吸,按压胸部两侧,或向鼻孔吹气,使其复苏。若胎儿舌头明显发凉,则复苏希望不大。对羔羊脐带进行处理的同时,也要对母羊的乳头用乳头消毒剂或碘酒进行消毒。处理好新生羔羊和母羊后,应及时清除胎衣,注意产房保暖。

要检查母羊乳头是否通畅,使羔羊及时吃到初乳。对于弱羔,可人工辅助羔羊吸吮,或挤下初乳后人工饲喂。初乳中含有对羔羊十分重要的抗体和蛋白质,蛋白和能量值都很高,可提高新生羔羊对恶劣环境条件的抵抗能力。另外,初乳还有轻泄作用,有助于将胎粪排除。初乳抗体的有效性取决于抗体浓度、羔羊采食量以及采食时间。在产后6~15小时,羔羊应吃到200~300毫升的初乳。对奶水不足的年轻母羊或孱弱的成年母羊所产的羔羊,应用奶瓶保存的初乳饲喂,或采用胃管投喂,即将直径0.5~0.75厘米的胃管插入羔羊胃内,通过胃管灌注初乳。饲喂时,先将初乳融化,用温水调到合适的温度。羔羊若不能获得足量初乳,生产性能就将受到很大影响,并且容易患病。

在产后,应使母羊和羔羊在产羔栏内相处1天以上。产羔栏空间不大,有利于加强母仔关系。在产后,要给羔羊称重、打耳号,也可乘机给母羊修蹄,剪去后躯特别是乳房周围的羊毛,并用水清洗干净乳房和后腿。在羔羊吃过初乳后,可将剩余的初乳挤出,饲喂那些奶水不足的羔羊,或冷冻保存备用。对孤羔和多胎羔羊要寻求寄养。

2.难产及助产

难产是羊比较常见的疾症,严重时可引起母羊和羔羊死亡,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初产母羊较经产母羊更容易发生难产。

(1)难产原因:分娩过程能否正常进行,取决于产力、产道和胎儿三种因素,其中一种或几种因素异常时都可引起难产。根据临床表现,将难产分为如下几类。

1)产力异常:包括产力出现过早和产力不足。营养不正常、疾病、疲劳、分娩时应激等因素均可导致母羊产力不足。在分娩时,若过早给母羊肌内注射缩宫素,可使产力出现过早,胎儿来不及调整胎势、胎位和胎向而造成难产。若给予母羊大剂量的麦角新碱,可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而致胎儿窒息和子宫破裂。

2)产道异常狭窄:包括骨盆狭窄、子宫颈狭窄、子宫扭转、阴道及阴门狭窄等,都可影响胎儿的产出。

3)胎儿与骨盆大小不适应:胎儿过大、胎儿畸形及多胎都可引起难产。

4)胎儿姿势不正:胎儿与产道的相对方向、位置及姿势不正常也是难产的重要原因。正常的产羔姿势是:两前肢向前(正产),口鼻部靠在前肢上。逆产时,若两后肢先进入产道,也可正常产出。羊正常的胎向应为纵向,即胎儿与母体身体纵轴相平行。头部和前肢先入产道为正生纵向,后肢和臀部先入产道为逆生纵向。其他的胎向(横向和竖向)都为异常胎向。正常的胎位为上位,即胎儿伏卧于子宫内,背部在上。下位和侧位属于胎位异常。正常的胎势是胎儿的头颈和两前肢伸直(正生时)或两后肢伸直(逆生时),其他类型胎势(如头颈侧弯、腕部前置、坐骨前置等)均属异常。胎势异常是造成难产的最主要原因,约占胎儿性难产的90%。羊常见的难产类型见图4.8。

图4.8 羊难产的各种类型

A正向,一前腿后置;B正向,前腿膝部弯曲;    

C正向,前肢交叉在颈;D正向,头藏于腹下;

E正向,头弯向背部;F正向,胎位呈下位;

G正向,后腿过早进入产道;H逆向,后腿未进入产道;

I胎向为竖向;J逆向,胎位呈下位;

K逆向,四肢同时进入产道;L胎向不正,胎位呈竖向

(摘自Intensive sheep production in the near east)

(2)助产前的准备工作:为保证母子安全,必须对分娩羊只进行细致检查。要了解分娩时间,是初产还是经产,观察胎膜是否破裂,是否有羊水流出等。还应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如准备器械、保定、麻醉、消毒等。场地可选宽敞明亮和温暖的室内,避风、清洁的室外亦可。最好对场地先进行消毒,并在分娩母羊后躯下铺垫清洁褥草,在褥草上加盖洁净的油布或塑料布。应使羊只侧卧,保持前低后高,以便矫正胎位。助产前先用肥皂水洗净母羊臀部、尾根、阴门、会阴,而后用0.1%新洁尔灭消毒。助产中使用的产科绳、产科钩及其他用具,可浸泡在0.1%新洁尔灭液中消毒。在助产时助产者最好戴上消毒医用乳胶手套,或在手臂上涂油或擦上灭菌凡士林。

(3)助产的基本原则:在助产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先仅用手进行操作,必要时配合产科器械。使用化学药物助产要选择适宜的给药时机。若产道干燥时,可用灭菌的石蜡油润滑,以避免阴道撕裂、出血及感染。入手时,动作要轻柔。入手后,先确定胎儿是否存活,胎向是正产还是逆产,胎位是上位还是下位,胎势是否正常,再做针对性矫正。在矫正胎儿胎势时,产道内没有充分的操作空间,应先将胎儿推回子宫内进行矫正。对于逆产式难产羔羊,应设法将其后肢拉到产道内,使羔羊顺利产出,不宜尝试将羔羊转过来。对于正向难产,应将其调整到正常正产的位置。拉出胎儿时,应顺应产道的方向,向前向下拉。为使胎儿易于通过母体骨盆,可使胎儿肩部(正生)成斜位或臀部(倒生)成侧位,并随母羊的阵缩缓缓将羔羊拉出。待羔羊产出后,及时擦去羔羊身上的黏液。难产羔羊出生后,一般生活力较弱,体温调节能力差,需要采取良好的保温措施,还要人工辅助羔羊吃初乳。

(4)常见难产助产的方法:

1)正生上位,单一前肢在膝部后折或为骨盆所阻挡:可一手握羔羊位置正确的那个前肢,另一手从羔羊肩部将其推入子宫内,在子宫内调整好前肢位置,再将两前肢和头部一起拉入产道。在怀多胎的母羊发生难产时,若在产道内发现前肢和头同时进入产道时,要轻拉前肢,判断该前肢和头是否属于同一只羔羊。若不属于同一只羔羊,可将前肢轻轻推回。

2)正生上位,但头逆转:这种姿势需要先进行校正。可先手摸产道内羔羊肩部,若可摸到左肩,则头在右侧;反之,则头在左侧。先将羔羊推回去,将头调整为前向,置于前肢间,再将羔羊顺产道方向拉出。也可将前肢置于产道,在产道内加润滑剂,用绳索套在羔羊头部,将羔羊拉出。拉动时要注意产道呈拱形,拉动方向要向前向下。

3)倒生上位,产道内无后肢或有一后肢:若羔羊个体小且后肢紧贴腹部,可正常产出。但羔羊稍大时,其后肢关节就会阻挡产出。若遇难产,可先润滑产道,再将羔羊推入子宫内,将双腿拉入产道,将羔羊轻拉出产道。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因后肢可轻易划破子宫或产道。

4)双羔同时进产道:这时可在产道内发现两条左前肢或多条腿。可一手固定相对靠前的羔羊,用另一手将另一只羔羊推入子宫,调整好处于产道内羔羊的姿势,将其拉出,再操作另一只羔羊。

5)产道狭窄:对因子宫颈扩张不全、子宫颈闭锁、母羊骨盆骨骼畸形、胎儿过大等因素导致的难产,可进行剖腹产,以急救胎儿和母羊。

6)阵缩努责微弱或无力:可皮下注射催产素或麦角碱制剂,注意后者只可在子宫颈口完全开张,且胎向、胎位、胎势均正常的情况下才可使用,否则会引起子宫破裂。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