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配种后经过妊娠检查确诊已怀孕,就要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做好保胎工作。如果母牛在怀孕期间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发生流产;分娩时接产方法不对,缺乏接产知识,就会使母牛或犊牛发生疾病或死亡。
1.怀孕母牛的科学饲养管理
(1)饲养:怀孕母牛的饲养除满足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外,还要保证母牛产后大量泌乳和正常发情所需要的营养。因此,母牛怀孕后的体况要保持中上等的膘情,不可过肥,更不能过瘦。母牛怀孕后头2个月,胚胎在母牛子宫内呈游离状态,胚胎主要通过胎膜渗透而获得子宫乳,且所需营养较少。以后逐渐完成着床过程,着床后的胎儿由依靠子宫内膜所分泌的子宫乳,过渡到由胎盘吸收母体的营养,胎儿所需的营养逐步增加。如果母牛的饲养水平过低,特别是母牛饲料品质低劣,子宫乳就会分泌不足,影响胎儿发育,甚至造成胎儿早期死亡,而发生人们不易发现的隐性流产。因此,要做好怀孕母牛贮草备料工作,以喂给怀孕母牛含蛋白质、维生素(青干草)和矿物质(骨粉、石粉)的饲料,保证怀孕母牛全面的营养需要。严禁喂给发霉变质或酸度过大及冰冻的饲料;并严防有毒物体混入饲料中;怀孕母牛饮用水的水温一定要保持在16℃以上,不能饮用冷水或变质被污染的水。
(2)管理方法:母牛在怀孕期,特别在怀孕后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迅速,母牛腹围日渐增大,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造成流产或早产,因此要让怀孕母牛有适当的运动。严防打冷鞭,严防惊吓、滑跌、挤撞和顶架等。在母牛临产前的2个月要进行适当的牵溜运动。特别在临产前一个月要每天进行牵溜运动1~2次,以防止母牛难产,最好让母牛自由活动。
在怀孕母牛全过程管理中,要大力推广“五不”经验,让母牛能顺利地产下良好的杂交牛后代。“一不混”就是不与其他牛混群放牧、混群饲养,以防打架顶角、挤撞、乱爬跨而造成流产。“二不打”就是对怀孕母牛不打冷鞭。“三不吃”就是一不让吃霜草,二不让吃冻草,三不让吃霉烂变质草。“四不饮”是指清晨不让饮冷水,出汗后不让饮急水,冬季不让饮冰水,肚饿时不让饮空腹水。“五不赶”就是怀孕母牛吃饱饮足不要赶,天气不好不急赶,路滑难走不驱赶,快到牛舍不快赶。
2.做好接产工作
母牛的怀孕期平均是280天左右,因品种不同、个体情况有别,怀孕期存在一定差异,就是同一头母牛不同胎次,其怀孕期也有一定差别。怀孕期一般为260~290天,但计算预产期时还是按280天预算。
(1)母牛预产期:首先要记录好母牛怀孕期的最后一次配种或输精日期,将最后一次配种或输精的月份减3、日期加7,或将月份加9、日期加7,所得出的月份和日期就是母牛的预产期。例如,一头母牛最后一次配种日期是1995年5月8日,那么这头母牛的预产期为5-3=2,8+7=15,即1996年2月15日。一头母牛为1+9=10,15+7=22,即1996年10月22日(也可查附表9)。记录好预产期,按照已计算出的预产日期和母牛临产前症状表现,事先做好接产准备工作。
(2)母牛分娩症状:分娩是指母牛从产道产出发育成熟的胎儿,母牛在产期临近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上的变化。
①母牛乳房膨大:母牛在临产前半个月左右,乳房开始发育膨大,在临产前几天可从前面两个乳头挤出粘稠的淡黄色乳汁,在产前的1~2天4个乳头都可挤出白色的乳汁,称为初乳。
②母牛外阴部变化:母牛在怀孕后半期外阴部的阴唇就开始肿胀,并逐渐变柔软,皱褶也逐渐展平。子宫颈口的粘液塞被溶化。在临产前一二天往往从阴道内流出透明的索状物,垂于阴门之外。
③骨盆的变化:在母牛怀孕后期,由于骨盆腔内的血管血流量增加,毛细血管壁的扩张,部分血浆渗出血管壁,浸润周围的组织而使骨盆韧带松弛变软,致使母牛臀部的尾根两侧出现凹陷现象。特别在临产前一二天,母牛的骨盆韧带进一步松弛,尾根两侧凹陷更为明显。
④母牛的精神变化:母牛在临产时,由于子宫颈的高度扩张,开始出现阵痛现象。这时母牛表现出精神不安,时起时卧,频频排尿,头经常回顾腹部,这些现象表明母牛即将分娩。此时,接产人员就不能离开母牛,并要做好接产准备。
(3)接产技术:接产人员在母牛临产前十多天就要注意观察母牛的变化。并要在母牛临产前一周左右,做好产房准备,备齐接产用具和有关药品。如肥皂、毛巾、剪刀、绷带、脸盆、水桶、刷子、干净擦布、结扎脐带的细绳,以及碘酒、酒精棉球、高锰酸钾、消毒粉和消毒药等。
产房要求宽敞、清洁、保暖、无贼风洞或眼,地面铺以清洁、干燥、柔软的垫草。母牛在临产前一周就要转入产房保产,或在母牛原饲养舍内进行检查和修理。在母牛临产时,先用2%来苏儿水或0.1%高锰酸钾水洗净、消毒母牛的外阴部、尾根及整个后躯,并让母牛呈右侧卧姿势。当从母牛阴门露出羊膜囊时,通过羊膜囊可以看到胎儿的两前蹄或两后肢(胎倒生时)。当胎膜(羊膜)破裂时,最好用干净盆或桶将羊水接住收集,以便等母牛分娩结束后让母牛喝下,可预防产后胎衣不下。母牛分娩正产(胎儿两蹄叉朝下),胎儿两前肢夹着头先露出;如果是倒产则胎儿两蹄叉朝上,后肢和臀部先露出。这两种不同的前置,接产方法是一定区别的。正产时接产人员检查一下胎姿,是否两前肢夹着头。如果胎姿正常,接产人员只要两手拉着两前肢的系部稍加拉力就能顺利产出,但不可硬性强拉。若是确诊为倒产,当胎儿两后肢露出阴门后,接产人员应及早将胎儿拉出产道,以防止胎儿倒产时腹部进入产道,脐带被挤压在骨盆底下,脐带血流受阻而造成胎儿窒息发生死亡。要注意倒产拉出胎儿时要与母牛努责配合好,不可心急强行拉出,用力要均匀,防止带出子宫。如果母牛的阵缩和努责微弱,应进行助产,就是用经消毒的麻绳拴住胎儿两前肢系部,接产人员将双手消毒后伸入产道(阴道),用大拇指插入胎儿的口角,然后捏住下颚,乘母牛努责时一起用力拉出,用力方向应稍向母牛臀部的后上方。当胎儿头部经过阴门时,一人要用手捂住母牛阴唇和会阴部,以避免造成阴门破裂。当胎儿头部已被拉出,再向外拉时动作要轻而缓慢,防止子宫内翻或子宫脱出。当胎儿的腹部通过母牛阴门时,接产人员用手捏住胎儿脐带的根部,可防止有的母牛突然起来,胎儿脐带断在脐孔内,从而延长了胎儿的断脐时间。
犊牛被产出后,先将口、鼻周围的粘液擦干净,避免羊水吸入肺内,然后再用干净擦布擦净犊牛身上的粘液。
断脐时要在离犊牛脐根部的10厘米处先用结扎细绳扎一道,然后用消毒后的剪子剪断脐带,最后在靠近脐部的断端用5%的碘酒溶液浸泡5分钟,以预防脐带炎和脐带疯(破伤风)。
(4)母牛产后护理:母牛产后往往感到疲劳和口干,因此在母牛产犊后除让它饮经温热的羊水外,还要给它饮一些温的麸皮食盐水汤。其配方是,麸皮1.5~2.0千克、盐100~150克、温水3~5千克,调制成厚稀粥状。喂给温麸皮盐水粥,可补充母牛分娩时体内水分的消耗,帮助维持母牛体内酸碱平衡,还可以起到充饥、暖腹、增加腹压和帮助恢复母牛体力的作用。
母牛分娩后要注意胎衣的排出情况,如果胎衣已排出则要细微检查胎衣是否完整无缺。确诊无疑后,再用来苏儿药水清洗消毒母牛的外阴部和臀部周围,以防止受细菌污染而发生子宫炎症。
(5)初生犊牛护理:杂交牛犊一般个体都比本地黄牛犊大,且体格较粗壮,在护理上要特别注意。初生犊牛经断脐、擦去身上粘液后,要立即将它置于母牛头前,让母牛舐干初生犊牛身上的残余粘液,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初生犊牛的血液循环,又能使母牛舐进羊水利于胎衣的排出。犊牛出生后0.5~1小时,就要帮助它第一次吮取母牛的初乳。所谓初乳就是指母牛产犊后7天以内所分泌的乳汁,初乳内含有丰富的犊牛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以及初生犊牛所必须的抗病免疫抗体,对犊牛生后的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母牛所分泌的初乳所含的营养物质,是随着母牛分娩以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的。因此,为使犊牛能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和发挥出初乳的特殊功能,在肉牛生产中不仅要及时让犊牛吃上初乳,而且要吃足。如果母牛产后因病或其他原因犊牛不能吃到初乳,则可用人工奶来代替。其配方是,鸡蛋2~3个、新鲜鱼肝油15毫升、鲜牛奶500毫升、食盐9~10克。充分搅拌均匀后,隔水加热至38℃喂给犊牛,一天喂4~5次。
为促进杂交犊牛的生长发育,增加犊牛瘤胃的消化能力,可适当提早训练犊牛吃植物性饲料(包括青干草、青草和混合精料)。杂交犊牛的断奶时间,要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而定,一般以杂交犊牛每天能吃1千克混合精料时,即可施行断奶,也就是4~6个月就可断奶。
在犊牛出生后的7~10天,可让犊牛随母牛到运动场自由运动半小时,生后一个月左右运动时间可增加到一个小时。以后随着犊牛的年龄增长,逐渐延长它的运动时间,但在酷热的天气,气温在28℃以上时就要让它回舍休息,以避免太阳直射而发生中暑。犊牛出生后的第一个月,是最容易生病的阶段,尤其极容易得肺炎和拉稀。因此,除及早让它吃到初乳外,应加强防寒,并随时搞好犊牛的清洁卫生,减少疾病的发病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