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简述】猪气喘病又称猪地方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或称霉形体)引起的猪慢性呼吸道病。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一年四季可发,但以气候骤变和冬春二季发病较多。主要临床症状是干性咳嗽和气喘,病变常局限于肺,部分肺小叶呈“肉样实变”。如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则发病率比较高,以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死亡多,但其他的病猪如有继发感染时,死亡率也很高,最常见的原发和继发感染病原有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鼻支原体、猪蓝耳病、呼吸道感染病毒等,呼吸道病现为多病原造成的,故称猪呼吸道病综合征。
【病原】猪肺炎霉形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多形态微生物,有球状、环状、点状、杆状和两极状。革兰阴性,本菌不易着色,用姬姆萨或瑞氏染色较好。本菌兼性厌氧,能在无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我国通常采用江苏2号培养基,由于生长条件较为严格,故一般检验单位不作培养。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气候骤变,外感风寒或风热,饲养粗放,营养不良,管理不善,致使猪体瘦弱,卫阳不固,健康猪与病猪一经接触,病毒(支原体)乘虚侵入肺经,以致气滞血瘀,清气不升,浊气下降而诱发本病的发生。
【流行特点】易感性:本菌只能使猪患病,乳猪和断乳仔猪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次是怀孕后期和哺乳期的母猪。其他猪多呈慢性或隐性。
传染源: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主要传染源,本病一旦传入,如不采取严密措施,很难彻底扑灭。
传染途径:主要经呼吸道。病原体存在于病猪和隐性带菌猪的呼吸道及肺内,随咳嗽和打喷嚏的分泌物排出体外而感染,健康猪和病猪直接接触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发病。
【主要症状】潜伏期有较大差异,大多呈慢性经过,主要的临诊症状为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和腹式呼吸为特征。
急性型:见于新病区或新感染猪群,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发病率达100%。病猪精神不振,头下垂,站立一隅或趴伏在地,呼吸次数剧增,每分钟达100次。病猪呼吸困难,听诊呈干性啰音或湿性啰音,咳嗽次数少而低沉,有时亦见痉挛性咳嗽;如无继发感染一般体温正常,反之,体温升高,全身皮肤苍白、贫血。病程大约2周,死亡率很高。中医认为本病为实喘。
慢性型:慢性病初精神、食欲均正常,只表现干咳,随着病程延长,咳嗽逐渐转为阵咳,特别是清晨或喂食时尤为明显。咳嗽时伸头,拱背,用力咳嗽多次,严重时呈连续的痉挛性咳嗽,如不及时治疗则病情逐渐发展恶化而呈现腹式呼吸困难。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结膜发绀,怕冷,行走无力,常继发感染巴氏杆菌、沙门菌等,体温升高,衰竭死亡。中医认为该症状为此病的虚喘。
【剖检症状】主要病变在肺脏和肺部淋巴结。可见两侧肺的尖叶、心叶和主叶前下缘呈对称性的胰样实变。心叶最为明显,此外,腹面两侧肺之间的副叶也呈胰样变。支气管和纵隔淋巴结明显肿大,切面外翻,呈白色脑髓样。肺炎部初期为湿润的半透明状,呈浅灰红色,界限分明,如鲜嫩肉一样,故称“肉样变”,切面手压流出黏性的白色液体,组织致密。病程较长病例,病变组织颜色变深,半透明程度减轻,硬度增强和胰脏组织相似,故有“胰变”之称。病程拖长而自然死亡的病例,肺炎区不呈淡粉黄色而呈紫色。
【实验室诊断】血清学检查:有微量补体结构试验,免疫荧光,微量间接血凝试验,微量凝集试验,FLISA等。核酸探针和RCR技术的研究有助于本病的快速诊断。
【防治措施】(1)对购入种猪进行血清学检查,认定阴性合格时,进场后再隔离观察2个月,确认无病才可混群。
(2)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是影响本病发生和加重病情的主要因素。故平时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喂给优质饲料,保持猪圈清洁、干燥、通风,避免过度拥挤,防寒保暖,定期消毒等。
(3)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外购猪带来隐性病菌。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
(4)发现病猪严格隔离,对症治疗,淘汰病死猪。
(5)使用疫苗进行预防:使用灭活苗对仔猪进行两次免疫,分别在7日龄首免,21日龄二免。如使用弱毒活疫苗,可在5~7日龄进行一次免疫。
【治疗】(1)中药则为两种不同方法来治疗:一是虚喘(慢性病)用药:炒白芍20克,桔梗15克,桂枝12克,炙麻黄10克,葶苈子20克,连翘30克,柴胡10克,五味子12克,杏仁12克,党参20克,山药30克,甘草10克,金银花30克,花粉12克,煎汤候温灌服,每日1次,连服3日。二是实喘:麻黄30克,杏仁25克,苏叶20克,甘草20克,石膏100克,麻黄30克,黄芩20克,煎汤,灌服3日即可。
(2)小青龙汤加减:麻黄10克,桂枝20克,杏仁25克,石膏25克,甘草15克,生姜25克,浙贝母15克,苏子15克,陈皮15克,大枣5枚。用法:共研细末,掺入饲料或稀饭内喂,10千克重的小猪每天喂2次,每次喂15~25克。如不能吃食的小猪,可煎水掺入奶中喂,或用喂奶器放在母猪头上,让小猪吮食(治实喘)。
(3)苏子15克,紫菀10克,荆芥15克,百部10克,陈皮15克,白前15克,杏仁15克,生姜3片。用法:研为细末,剂量、服法同方
(1)(治实喘)。
(4)党参15克,五味子10克,麦冬20克,麻黄10克,白朮15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半夏10克,款冬花15克,白果20克。用法:共研细末,掺入饲料里喂,10千克体重的猪用15克,日服2次(治虚喘)。
(5)连翘、山栀、枳实、木通、滑石、粉葛、黄芩、花粉、麦芽各50克,薄荷、川芎各25克,麦冬、银花各75克,铁马鞭为引。用法:共熬水喂,每50千克的猪每日喂1剂,分2~3次服完,连服数剂,直到病好为止。
(6)贝母50克,黄芩100克,厚朴50克,知母50克,槟榔50克,木通25克。用法:煎水内服。
(7)桔梗、陈皮、连翘、苏子、银花、黄芩各150克,百部100克。用法:共研末,大猪每次喂30克,中猪20克,小猪15克,每日服1次。
(8)麻黄、杏仁、桂枝、白芍、五味、甘草、干姜各10~15克,细辛5~10克,半夏15~20克。用法:共研末,混合饲料喂,25千克体重以下的猪每天30克,25~50千克体重的猪每天45~50克,10天为一疗程,一般用两个疗程,中间隔3天。
(9)天南星、苏子、天仙子、五味子、牙皂、甘草各10~15克。用法:研成粉末混饲料喂,每日2次,6天为一疗程,若一个疗程未愈,隔2天后开始第二个疗程。此方疗效甚佳。
(10)麻黄、杏仁、甘草、黄芩、黄柏各15~30克,生石膏60~100克。用法:水煎灌服。此方即加味“麻杏石甘汤”,若同时肌注3%盐酸麻黄素2支或2.5%氨茶碱1克,效果更好。
(11)杏仁、石膏、生姜各15克,桂枝12克,苏子、贝母、陈皮、甘草各9克,麻黄6克,大枣5枚。用法:共为细末,拌料内服,每日2次,每次9~15克,乳猪可煎水或掺入奶中让猪仔吮食。
(12)陈皮、白前、杏仁、苏子、荆芥各15克,紫菀、百部各6克,生姜5克为末。用法:同方(10)。
(13)麦冬、白果各12克,党参、白朮、茯苓、款冬花各9克,五味子、麻黄、半夏、甘草各6克。用法:共为细末,拌料内服,每次9~15克,每日2~3次(仔猪用量)。
(14)生大黄、生石膏、栀子各9克,朴硝、连翘、黄芩、知母、薄荷叶各6克,生甘草5克,粳米30克为引,共煎15分钟,再加大黄煎10分钟,滤出药液加入朴硝,为1日量。用法:分2次内服或调入饲料让猪自食自饮。
(15)猪瘟藤200克,不出林200克。用法:水煎灌服。
(16)枇杷叶、桑白皮、鱼腥草、苎麻根、白茅根、百部各适量。用法:水煎灌服。
(17)石仙桃1 500克,水蜈蚣1 500克,铁包金1 000克,晒干研粉,加蜜制成药丸。用法:大猪日服2次,每次25~50克,连服7天为一疗程,小猪用量酌减。
(18)胆星25克,桑白皮50克,桔梗50克,麦冬50克,天冬50克,葛根50克,花粉30克,蒌仁50克,知母40克,枳壳40克,甘草10克。用法:水煎分两次灌服。
(19)黄连5克,黄芩15克,款冬花15克,天冬25克,麦冬25克,甘草10克,贝母15克,桂皮10克,枇杷叶10克,桔梗15克,桑白皮10克,苦杏仁5克,麻黄25克,葶苈子5克。用法:煎汤待温,1天2次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