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一)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来源:辈宠网

1.生物安全防控的概念

生物安全防控这一概念是近几年国外提出的,是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保护和提高动物群体健康状况的新理论,是养殖管理实践中的一项系统工程,是一种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包括饲养方式和管理在内的预防疾病发生的良好生产体系,其基本定义是为预防传染因子进入动物生产的每一阶段所采取的各项规定和措施。在养猪生产中积极采取生物安全措施,可以防止猪场疫病的发生与流行,降低风险和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保证生产及产品的安全性,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2.生物安全防控的指导原则

生物安全体系的主导思想及核心内容是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其关键环节和控制点是控制人、物和环境,建立多层有效屏障以防止病原入侵,保证动物生长处于最佳状态的生产体系之中。选好场址、自繁自养、搞好饲养管理、尽量减少应激、创造并保持良好的环境,包括卫生、消毒、通风换气、控制饲养密度、冬季保暖、夏季降温、营养齐全、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等,也都属于生物安全措施的范畴。随着人们生物安全观念的不断增强,生物安全防控在有效预防和控制疫病、确保猪场安全生产和健康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会越来越显著。

影响猪场安全的因素如图6.1所示。

图6.1 影响猪场安全的因素

3.生物安全防控的具体措施

(1)猪场建设:

1)选址:猪场地形要平坦规则、开阔,地势要高,不宜选择低洼潮湿场地。土质要坚实,质地要均匀,透气透水性和抗压性要强,猪场污水或雨水比较容易渗透到地下,场区地面能够经常保持干燥。要有丰富的水源,水质要符合无公害畜禽饮用水标准要求,要有稳定充足的电力供应。根据猪场规模及所选场地和生产情况来综合定制,生产区面积按每只能繁母猪50平方米计算,养猪场总占地面积也可按年出栏一头肥育猪2.5~3.5平方米的参数计算。

2)猪场建设工艺:采用多点式工艺、科学分布;布局要求做到“四区分置”,各区之间要有隔离屏障和消毒设施,各区要按地势由高到低和风向自上而下的顺序排列。坚持采用全进全出制度,粪污无害化处理,实行全封闭、自动化、标准化猪舍,采用自繁自养生产模式。

(2)种猪引种:引种安全问题关系着整个猪群的健康,同时也是外来病原微生物进入的主要渠道。如果引进的猪带毒,那么就会增大这个猪群暴发疫情的概率。因此,不从疫区引种,不从发病区引种,选择有信誉、技术条件好的种猪场引种,并对购进的种猪须经过特定病原体检测,合格的在猪场隔离区饲养40天左右,确认健康的猪经冲洗干净彻底消毒后方可引进生产区。

(3)饲料安全:饲料安全是指饲料产品(包括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在加工、运输及饲养动物转化为畜产品的过程中,对动物健康、正常生长、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健康和生活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的特性。影响饲料产品安全的因素有:①滥用药物;②配方计算或抄写录入错误;③配方设计时超量添加微量元素;④不按标准、配伍禁忌和停药期要求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⑤对含有抗营养因子的原料、重金属及有害微生物含量较高的原料设计不科学或不限量使用。

饲料加工工艺包括饲料加工设备、加工过程的管理、饲料配方的季节地区差异等。

1)饲料加工设备:不同的饲料厂家有不同的加工设备,不同的设备生产出的饲料品质也不相同。饲料加工过程中所用的金属机械、管道、容器都含有金属元素,在一定条件下会通过各种形式进入饲料。若机械设备差,则设备、器皿上的金属易进入饲料而造成污染。另外,机械摩擦也会使金属尘粒混入饲料,从而影响饲料安全。

2)饲料加工过程的管理:饲料加工过程中,不同原料有不同的加工方法,若方法不当,就会影响饲料品质,甚至出现严重后果。对于吸湿性强的原料,要先加入植物油或矿物油等疏水剂,以防产品吸湿变霉;对带静电作用的物质,要采取抗静电处理,以防其活性成分吸附在混合机械及运输机械表面,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

3)饲料配方的季节性及地区差异:同一种原料,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自然环境,其成分差异很大,因此,在设计饲料配方时,要针对地域性和季节性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以防某种成分过多或过少而发生对猪只有损害的事件。

(4)科学管理:

1)环境的控制:环境控制是养猪防病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谁把握住猪场的温度谁就把握了猪群,根据季节气候的差异,做好小气候环境的控制,适当调整饲养密度,加强通风,改善猪舍的空气环境;做好防暑降温、防寒保暖、卫生清洁工作,使猪群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静、干燥、卫生的环境中。

2)饲养管理:饲养过程中提供给猪充足的饮水,不能饲喂发霉、有毒饲料,实施定时、定量、定温、定质的饲喂技术,合理分群,三点定位调教,根据不同生理阶段制定饲养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各车间操作规程。

(5)消毒:消毒就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传播媒介上的病原体,达到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病原传播的目的。主要包括:防止病原体散播引起疫情;阻止患畜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保护工作人员免受感染。

在消毒同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6)免疫:所谓免疫,顾名思义即免除疫病。猪场免疫是指猪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猪体生理平衡的功能。免疫是猪体的一种生理功能,猪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猪体的抗原物质,或猪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猪的健康。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是十分重要的,疫苗能刺激猪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来对抗一些侵入机体的病原,从而降低生猪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生猪养殖中,注射疫苗被证明是保护生猪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7)水质和其他有害生物的管理:定期进行水质的常规检测,主要检测大肠杆菌数,定期添加次氯酸钠以消毒净化饮水。加强对有害生物,如宠物(猫、狗)、蚊、鸟类、啮齿类等的管理,建造防鸟网和防鼠措施,防止其传播有害物质进入猪场。

(8)科学的污染物处理方法:对养猪场污染物的合理化处理,能够减少对外界环境的污染。一些病原体能通过粪便、污水、死猪等进行传播,所以要加强对这些污染物的处理,做到科学、合理、无害化处理,避免传播出去影响人和家畜健康。

1)粪便:各猪场必须建有贮粪场地,其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且贮粪场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渗工艺,以防止粪便污染地下水;发酵可以杀死病原菌和蛔虫卵,实现无害化处理。

2)污水:①各猪场的排水系统应采用雨水和污水两套排水系统,以减少排污的压力。②猪场产生的所有污水必须经综合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能排放,严禁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

3)病残死猪的处理:①所有猪场病残死猪严禁出售、严禁随意丢弃,对病残死猪必须及时处理。②具备焚烧条件的猪场,病残死猪的尸体必须采用焚烧炉焚烧。③不具备焚烧条件的猪场,必须设两个以上的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填埋井(化尸池),且井口要加盖封严。每次投入猪尸体后,应覆盖一层厚度大于10厘米的熟石灰,井填满后,用土填埋压实并封口。

4)猪场废弃物:废弃物包括过期的兽药、疫苗、注射后的疫苗瓶、药瓶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废弃物。各种废弃物一律不得随意丢弃,应根据各自的性质不同而采取煮沸、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措施,并按要求填写相应的无害化处理记录表。

(9)合理的监测体系,加强对猪场的疫病监控:许多养猪场没有有效的实验室支持体系,导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疫苗免疫没有效果、用药后效果不明显或反复发生猪疫苗免疫后出现疫病等,结果造成盲目用药,引起猪肉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于规模化养殖场来说,建立自己的检测实验室能够经常性地对猪群进行抽样检测,以便对场内疫病情况、免疫效果、疫病净化水平进行监控;同时也可以为本场的防疫工作提供一些依据,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符合自己养殖场的免疫流程;加大对本地区季节性暴发和流行严重的传染病的监督力度,以便及时对免疫程序作出调整。同时对猪场所用的一些疫苗进行评估,以判断适合该猪场防疫治疗的最佳药物。

抗体检测技术可以反映猪体内的抗体水平,对免疫预测及疫苗程序的制定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药敏试验可以筛选敏感药物,无论对发病猪治疗用药或者对健康猪筛选预防用药都有积极意义;PCR检测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疾病进行检测,使猪病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大大降低经济损失。因此,猪病实验室检测技术对养猪业有积极意义。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

1)定时对猪场进行免疫学监控,掌握猪场各种疫病的抗体水平。

2)出现疫情要进行紧急封锁、紧急消毒,病猪及时隔离。

3)对猪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4)对发病猪群进行隔离治疗,对无治疗价值的生猪,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