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饲料分类法和我国饲料分类标准,将饲料中自然水分含量低于45%、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高于18%,能量价值较低的饲料划分为粗饲料,包括干草类,农副产品类(秸秆、秕壳、秧、藤等)、树叶、糟渣、籽实等。广义的粗饲料则指除精料以外,包括青绿饲料在内的植物性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不均衡、粗纤维含量高、适口性差、消化率低是这类饲料总的营养特点,但对于反刍动物粗饲料却是不可替代的饲料种类,尤其是优质粗饲料的选择和供应在奶牛养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优质粗饲料的作用
(1)促进瘤胃微生物发酵:反刍动物瘤胃中生存着大量的微生物,适宜的菌群比例和数量是保证奶牛健康的先决条件,粗纤维正是这些微生物赖以生存的底物。优质粗饲料消化率高、营养价值高,有利于促进瘤胃微生物发酵和优势菌群的生长。
(2)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和乳脂率: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AF)是反刍动物的主要能源物质,能为反刍动物提供70%~80%的能量需要,瘤胃微生物分解粗纤维是产生VAF的重要途径。优质的粗饲料消化率高,产生VAF多,有利于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此外粗饲料发酵是乙酸的重要来源,所以饲喂优质粗饲料有利于乳脂肪的合成。
(3)提高采食量:劣质粗饲料消化率低,在瘤胃中被清除的速度和通过消化道的速度较慢,所以限制了动物的采食量。优质的粗饲料消化率高,干物质采食量高,有利于生产性能的发挥,但还要注意与精料的合理搭配。
(4)稳定瘤胃内环境:适宜的瘤胃内环境才能保证瘤胃微生物的正常生存,维持正常的消化功能,如果日粮中粗饲料用量不足或质量差,则直接导致瘤胃pH值低,从而影响微生物的活性,造成酸中毒和代谢紊乱,导致奶牛的代谢病,优质的粗饲料则会避免这些问题。
2.优质粗饲料的种类
(1)青绿饲料:指水分含量大于等于45%的野生或人工栽培牧草及农作物植株,这类饲料种类多,产量高,营养物质丰富,被称为动物的“绿色能源”。大部分青绿饲料水分在60%~90%,粗蛋白质可高达24%(以干物质计),氨基酸丰富,风干后粗纤维为15%~30%,且消化性好,钙磷比例适宜,维生素丰富,包括禾本科类(黑麦草、羊草、苏丹草)、豆科类(紫花苜蓿、三叶草、紫云英)、青饲作物、叶菜类等。青绿饲料由于季节性强、量大、含水量高,同时受收获期的影响,鲜喂时要考虑奶牛干物质的摄入量,一般可以制成青贮、干草等常年贮存。
(2)青贮饲料:将新鲜的青绿饲料切短、压实、密封装入容器中,经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一类饲料。优质的青贮饲料气味芳香、柔软多汁、颜色黄绿、适口性好,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常年保存,并能保存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奶牛养殖中用量最大的是玉米秆青贮,此外还有牧草青贮等,含水量、含糖量是制作青贮的关键因素。在饲喂青贮饲料时要搭配干草,保证奶牛干物质的摄入并防止瘤胃酸中毒。
(3)青干草:指将青草或青绿饲料作物在未结果实以前刈割,经过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后调制而成的能够长期保存的饲料,水分含量一般要求在15%以下。优质的青干草颜色青绿,气味芳香,质地柔软,叶片含量多,营养价值高,消化率高,适口性好。干草的营养价值受牧草种类、生长阶段、调制和贮存方式等影响,如豆科类粗蛋白质含量高于禾本科类,始花期紫花苜蓿好于盛花期,草架晾晒营养损失低于田间自然干燥法。在饲喂干草时可以搅拌成全混日粮,也可以以长草直接饲喂,如果以干草和青贮饲料为基础粗饲料,干草的份额应占到1/4~1/3(以干物质计),一般来说1千克干草相当于3千克青贮或4千克青饲料,2千克干草相当于1千克精料。
(4)秧蔓类:秧蔓类是我国农区存量丰富的一类优质奶牛粗饲料,最常见的有花生秧和甘薯藤,晒干或粉碎后作为奶牛的越冬饲料,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花生秧属于豆科植物,主要生长在北方。据测定,匍匐生长的花生秧茎叶中粗蛋白质含量达12.9%,粗脂肪2%,碳水化合物46.8%,其中花生叶的粗蛋白质含量高达 20%,如果提前10天刈割,适当留茬,营养价值更高,接近于紫花苜蓿。甘薯藤属于农业副产品,鲜甘薯藤的干物质量为13%,粗蛋白质在2.1%左右,粗脂肪0.5%,粗纤维2.5%,无氮浸出物6.2%,钙0.2%,磷为0.05%,消化能为1.37兆焦/千克,作为牛羊粗饲料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由于季节性强,产地集中,农区一般鲜喂,晒干贮藏作为越冬饲料,不失为一种好的粗饲料来源。
(5)秸秆类:秸秆类饲料是指农作物在籽实成熟收获后的副产品。秸秆饲料一般营养价值低,如粗蛋白、脂肪和糖分含量较少,能量价值较低,消化能含量低于2.0兆焦/千克,维生素含量贫乏,钙、磷含量低且利用率低,纤维含量很高,其粗纤维高达30%~45%,且木质化程度较高,木质素比例一般为6.5%~12%,可消化性低。但秸秆类饲料对于反刍动物尤为重要,能保证正常的胃肠道蠕动,提供乳脂肪合成的原料,经过适当地加工调制,或与优质干草搭配饲喂,能够成为饲料缺乏季节奶牛重要的粗饲料来源。目前稻草、麦秸、玉米秆是我国存量最大的三大秸秆资源。
1)稻草:稻草是水稻收获后的茎叶部分,在我国水稻主产区大量分布。稻草秸秆质地粗糙,适口性差,粗蛋白4%~5%,粗脂肪1%,粗纤维35%,粗灰分含量高,其中硅酸盐比例大。生产上饲喂稻草时经过氨化或碱化处理,能提高氮含量和利用率,在饲喂时注意补充能量和矿物质。
2)麦秸:主要分布于华北和华东等小麦主产区,产量丰富。麦秸粗蛋白含量3.0%,粗脂肪1.9%,粗纤维34.8%,无氮浸出物49.8%,粗灰分10.7%,其中硅含量为6%。麦秸质地粗硬,还有大量的硅酸盐和蜡质,直接饲喂适口性差,切短限量饲喂,或经过氨化和碱化处理可以提高其利用效果。
3)玉米秆:玉米秆也是一类种植面积大、产量大、质地坚硬的粗饲料。风干的玉米秆粗蛋白含量4%~6%,粗脂肪0.9%,粗纤维37.7%,无氮浸出物48.0%,粗灰分9.5%。玉米秆一般采用带穗青贮效果较好。如果是农户收穗,应在收获后取上半株调制成青贮料。风干的玉米秆营养价值极低。
3.优质粗饲料应用的注意事项
(1)优质粗饲料的选择:优质粗饲料应根据奶牛的不同生长和泌乳阶段而合理搭配,粗饲料在泌乳牛日粮干物质中一般应占到50%~60%,优质干草是保证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的必选饲料,其次是青贮饲料和其他糟渣类饲料的搭配。要保证粗饲料的自由采食,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瘤胃的正常机能。对于高产牛,除了正常的供应,还要考虑粗饲料的质量,如质量好、蛋白质含量高的豆科牧草是首选,中低产的奶牛和青年牛可以搭配秸秆类及其他粗饲料。犊牛出生后一周就要有计划地训练采食粗饲料,以促进瘤胃发育。
(2)粗饲料的合理搭配:奶牛是反刍动物,不但要保证营养物质的搭配,还应该考虑精粗合理搭配,才能充分地发挥其生产性能,奶牛的精粗比一般控制在(40~60)∶(60~40)。泌乳高峰期在补充精料的同时,要加入优质青干草,防止瘤胃酸中毒,对于乳脂率含量低的奶牛要考虑粗饲料的摄入量和质量,提高乳品质。在奶牛的日粮搭配中一般以优质的青粗饲料为主,在保证粗饲料充分的基础上,不足的部分补充精料。饲料的种类也要求多样化,青贮、干草、糟渣、青绿饲料多种搭配更好。
(3)粗饲料的加工调制:粗饲料的加工调制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其品质。营养价值高的牧草类除了青饲,可以采用制作干草,阴雨天不易晾晒时做青贮;产量高,含糖量大的玉米秆可以制作青贮和黄贮,这样既保存了饲料营养价值又扩大了饲料来源;营养价值低的麦秸、稻草类可以采用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处理,改善其营养价值。同时还应该考虑作物的收获期,如牧草随着生长期的延长,逐渐老化,品质下降,采用适合的收获期,如紫花苜蓿在始花期收割,黑麦草在抽穗期到乳熟期,玉米在乳熟期到蜡熟期效果最好。
(4)粗饲料的正确饲喂:在奶牛的饲喂上一般采用先粗后精或全混日粮方法,精料少量多加,粗料自由采食。粗饲料不宜太短,要保持在3~5厘米的长度,质量好的苜蓿干草或黑麦草可以全株饲喂,以保证给予胃肠道充分的刺激。青贮饲料应由多到少逐渐适应后正常采食,占到日粮干物质50%以下,泌乳牛每100千克体重喂量5~7千克,劣质和霉变饲料不能饲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