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三、生猪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
    来源:辈宠网

1.发育不良 体躯矮小,结构不匀称,被毛粗乱,一般可提示营养不良(消瘦、被毛粗乱、骨骼表露明显、精神不振、躯体无力)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长期消化紊乱或代谢障碍)。

2.精神状态 精神状态是中枢神经机能的特点,正常情况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保持动态平衡,表现为静止间较安静,行动间较灵活,对外界各种刺激较为敏感。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障碍时,兴奋与抑制的平衡被破坏,临床上表现为过度兴奋或抑制。猪发病时多表现为精神沉郁,一般为离群独立或钻入垫草中嗜睡。

3.姿势与体态 姿势与体态指动物在相对静止之间或运动过程中的空间位置及其姿态表现。健康猪表现姿势自然、动作灵活。发病时则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失常、表现异常。如:

(1)患口蹄疫时,猪只不敢站立,跛行、弓背、流涎。

(2)患伪狂犬病时,病猪头颈歪斜,仔猪会出现神经症状,如狂跑、奇痒和顶墙、仔猪腹泻、死亡前游泳状、鸣叫而声音嘶哑。

(3)患关节炎链球菌病时,后腿关节疼痛,运动障碍;患神经性链球菌病时突发阵发性神经症状,全身抽搐,四肢划动;人工感染仔猪,10天后出现神经症状,头颈震颤,前肢强直,不吃不喝,消瘦。

(4)患慢性仔猪白肌病、风湿病及软骨病时,可见两后肢瘫痪而呈犬坐姿势。

(5)患猪瘟时,可见病猪怕冷扎堆、磨牙、运动障碍、痉挛;猪瘟繁殖障碍型,母猪所产的弱仔及所产的新生仔猪奄奄一息。

(6)患食盐中毒、李氏杆菌病时,可见猪盲目运动,无目的地徘徊。

(7)患仔猪水肿病时,可见病仔猪眼睑水肿、充血、前肢呈跪趴姿势;病仔猪后肢麻痹、前肢呈强直姿势;病猪侧卧四肢呈划水状运动。

(8)患副嗜血杆菌病时,病猪关节发炎,不能站立。

(9)患传染性胃肠炎时,仔猪发病后2~5天因脱水而死亡。

(10)患大肠杆菌病时,可引起机体脱水死亡。

(11)患弓形体病时,病猪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耳、背部、腹下紫斑和出血点,病的后期,呼吸极度困难,后躯摇晃或卧地不起,体温急剧下降甚至死亡。

(12)患猪气喘病时,病猪常独自在猪圈一角咳嗽。

(13)患猪肺疫时,病猪张口呼吸。

(14)患蓝耳病时,发病时仔猪伏卧不起,有的仔猪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

4.皮肤的颜色 白色皮肤的猪(如长白猪),其皮肤颜色的改变可表现一些疾病。

(1)皮肤苍白:见于贫血,常见的有仔猪贫血、腹泻、维生素缺乏、白肌病、蛔虫病等。

(2)皮肤黄疸:可见肝病,如附红细胞体病后期、圆环病毒病后期、钩端螺旋体黄疸型。

(3)皮肤蓝紫色:可见于严重的呼吸器官疾病,如猪链球菌病,轻则以耳尖、鼻盘及四肢末端为明显,重则遍及全身;圆环病毒病,病猪会阴部、四肢、胸腹部及耳朵皮肤出现红紫色斑点或斑块,有的病猪全身皮肤有紫红色斑状病变,有的发病猪耳部可见大小不等的红紫斑病灶;蓝耳病母猪耳部皮肤严重发紫,呈“蓝耳”状;猪丹毒病死猪全身皮肤呈紫红色;气喘病、流行性感冒以及多种中毒病(如慢性麦角中毒猪的皮肤坏疽),腹下和四肢皮肤表现紫红色坏疽区域。

(4)皮肤红色的出血斑点:常见于猪瘟急性型病猪,如胸部皮肤出血斑点,颈部皮肤出血点,耳部皮肤出血斑块,皮肤出现血斑;繁殖障碍型母猪所产新生仔猪腕部皮肤出血;猪肺疫以及急性副伤寒,也表现红色的出血斑点。

(5)皮肤出现红色疹块:常见于猪丹毒。

(6)皮肤溃烂:见于坏死杆菌及皮肤病、荨麻疹。水疱性溃烂提示为口蹄疫,表现为鼻镜水疱,并能从鼻镜水疱抽出棕色液体;舌面、鼻镜出现水疱、破溃、结痂,蹄冠、蹄叉发红,蹄叉、蹄踵“脱靴”,蹄叉、蹄踵出血。猪丹毒慢性型皮肤坏死。

(7)皮肤出现毛孔处弥漫性出血:常见于附红细胞体病。

(8)皮肤陈旧性出血和坏死痂:多见于猪瘟慢性型病猪耳部皮肤及弓形体病猪。

(9)外阴肿胀:如猪赤霉菌素中毒,由于外阴肿胀、潮红,波及阴道黏膜脱垂。

5.眼结膜

(1)眼睑及分泌物:眼大量流泪,可见于流行性感冒;眼下方有流泪痕迹,提示为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脓性眼眵是化脓性结膜炎的特征,可见于某些热性传染病,尤其是猪瘟繁殖障碍型,母猪所产的仔猪发生结膜炎;仔猪的眼睑水肿,应注意仔猪水肿病、伪狂犬病。

(2)眼结膜的颜色:

1)潮红:单眼潮红,是局部结膜炎所致;双侧均潮红,见于热性病、某些器官及系统的广泛性炎症。

2)苍白:多见于贫血,如仔猪贫血、蛔虫病。

3)蓝紫色:多因呼吸困难或中毒引起。

4)黄疸:见于附红细胞体病、圆环病毒病等。

6.体温 正常猪的体温为38~39.5 ℃。

体温升高是猪体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代谢产物或组织细胞分泌物,以及某些有毒物质被吸收后所发生的一种反应。发热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引起脂肪、蛋白质分解加快,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呼吸、心跳加快。

特别是体温升高常可提示某些发热性传染病。对猪病诊断有意义的热型主要有4种:

(1)稽留热:高热,体温昼夜温差在1 ℃以内,且高热持续时间在3天以上,多为渗出性炎症,白细胞增多,如猪瘟、副伤寒、弓形体病的发热都表现为稽留热型。

(2)间歇热:有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多发于单核细胞增多引起的增生性炎症。如猪的锥虫病有间歇热,体温高时达41 ℃左右。

(3)弛张热:高热,体温昼夜温差超过1 ℃而不降到常温。主要是微生物侵入血液,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引起发热。如败血症、卡他性肺炎。

(4)回归热:发热期与无热期间隔较长,多见慢性病。

伴随高热的疾病有:猪瘟、败血型猪链球菌病、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弓形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日本乙型脑炎、伪狂犬病、口蹄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染性胃肠炎等急性传染病常伴有高热现象。

7.呼吸 猪的正常呼吸数为18~30次/分。

(1)呼吸次数增多:常见于上呼吸道炎症、肺炎、感冒、贫血、中毒等。

(2)咳嗽:多见于支原体肺炎、蛔虫病等。

(3)气味:呼出的气体在正常时无特殊气味,当呼吸道有坏死病变时,呼出的气体有强烈的腐败性臭味。呼吸道和肺组织有化脓性病变,呼出的气体有脓臭味。尿毒症时,呼出的气体有尿臭味。

8.粪便 猪的正常粪便为条状,呈棕黄色和深黄色。

粪便干硬,粪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为便秘或急性热性病,如猪瘟、流行性感冒、弓形体病、李氏杆菌病等。出生几天后的仔猪排红色稀便为仔猪红痢,排黄白色稀便为仔猪黄白痢。粪便如水,绿色或淡棕色,为病毒性腹泻。粪便如糊状,有腥臭味,多为细菌性腹泻,如仔猪副伤寒。粪便稀薄、有未消化饲料,多为消化不良、饲料霉变。

9.尿液 公猪正常排尿,尿液呈股状持续的短促射出;母猪排尿时,后肢展开、下蹲,举尾、背腰拱起。健康猪24小时内排尿2~3次,尿量2~5升。

(1)频尿:排出尿量增多,比重降低,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或肾小管重吸收降低。多见于非炎症型肾病,膀胱炎、结石,若尿液性质改变可能有尿路炎症。

(2)少尿或无尿: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肾小管重吸收机能增强,见于肾炎,可能有功能性肾衰竭,器质性肾衰竭或梗阻性肾衰竭。

(3)排尿困难和疼痛:预示有尿道炎、阴道炎、前列腺炎或尿道阻塞。

(4)尿失禁:预示有一些脑病、中枢神经或脊髓损害,使膀胱括约肌松弛。如昏迷、中毒、腰脊髓损伤、膀胱内括约肌麻痹。

(5)尿色:

1)发黄:见于各类黄疸,如附红细胞体病、圆环病毒病等。

2)尿红(血尿):①肾性血尿:排尿开始到结束,始终为红色,分布均匀;②膀胱血尿:排尿结束时尿液呈红色,尿液中有红细胞;③尿道血尿:排尿开始时尿液中有红细胞,见于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败血症、血孢子虫病。④尿血红蛋白:见于硒缺乏等。

10.流产胎儿

(1)弓形体病:包囊型死胎。

(2)蓝耳病:母猪流产后的死胎。

(3)伪狂犬病:流产,死胎。

(4)细小病毒病:母猪感染,产下不同组合的木乃伊胎和死胎。

(5)乙型脑炎:死胎、畸胎或木乃伊胎,乙型脑炎小猪脑组织液化,头部和躯体不同程度水肿。

(6)猪瘟繁殖障碍:母猪所产的死胎、木乃伊胎、仔猪头部呈水牛头样。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