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二、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来源:辈宠网

(一)吃好初乳 初生仔猪缺乏先天性免疫力,原因是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球蛋白物质,它不能通过母体血管直接输送给胎儿,因母猪血管与胎儿脐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所以,初生仔猪没有先天的免疫力。当仔猪吃到初乳后,就能从初乳中获得免疫抗体。初乳中的蛋白质含量很高,但维持时间很短,因此,只要仔猪在出生后24~36小时之内吃足了初乳,就可以防止或减少仔猪患病,提高仔猪成活率。初乳不但能为仔猪提供营养物质,而且是仔猪获得免疫抗体的主要来源。吃不到初乳的仔猪,一般是很难养活的,所以,仔猪出生后,必须及早吃奶、吃饱吃好。如果母猪产后缺乳或死亡,要及时为仔猪找“奶妈”寄养。目前,生产代乳料可以在母猪缺奶时使用。

(二)固定乳头使每个仔猪都能吃好乳 仔猪出生后要人工辅助固定乳头。据报道,人工辅助固定乳头,可以提高仔猪成活率10%,尤其是对产仔多的。固定乳头一般把出生体重小仔猪固定在第一对乳头上,将体重次小的固定在前边第2对乳头上,体重大的仔猪让其固定在后面乳头,经过几次辅助固定以后,仔猪即可形成习惯,建立起吃乳的位次。

初生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胃肠容积小,消化机能不完善。仔猪的消化器官相对重量与容积都较小,仅为体重的0.44%,有4~8克,而成年猪胃的重量为0.57%。初生仔猪胃的乳汁容量为25~50克,20日龄时,胃重达35克,容纳量也扩大3~4倍。同样,小肠在哺乳期也强烈生长,可保持到6~8日龄,13~15日龄才接近成年猪的水平。

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还表现在消化腺分泌和消化机能的不完善。初生仔猪胃中仅有凝乳酶,唾液中与胃液中的蛋白酶只有成猪的1/3~1/4。胃底腺不发达,不能分泌胃酸,也缺乏游离盐酸。胃蛋白酶无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特别是对植物性蛋白质消化能力更差,但仔猪的肠腺与胰腺发育较完善,胰蛋白酶、肠淀粉酶、乳糖酶的活性较高,食物主要在肠内消化。所以,初生仔猪只能利用乳中营养物质,而不能利用植物性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仔猪对乳蛋白的吸收率可达92%~95%,对乳中的脂肪也能吸收80%。

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和食物对胃壁的不断刺激,盐酸的分泌量不断增加。到35~40日龄,胃蛋白酶才有消化能力。

仔猪消化机能不完善的另一种表现是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很快。从食物进入胃内,到完全排空的时间,15日龄时约为1.5小时,30日龄时为3~5小时,60日龄为16~19小时,到70日龄为35小时左右。

综合上述,初生仔猪消化机能的不完善,构成了仔猪对饲料质量、形态、饲喂方法和饲喂次数等饲养技术的特殊要求。

(三)初生仔猪体温调节 初生仔猪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冷的应激能力差,动物为了维持恒定的体温,都需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发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才能完成其适应过程。仔猪出生时,虽然控制适应外界环境作用的下丘脑、脑下垂体前叶和肾上腺皮质部等系统的机能相当完善,但大脑皮质层发育不全,垂体和下丘脑的反应能力也差,丘脑传导结构机能较低,对调节体温不能自如。特别是在仔猪出生后的3~4天内,自身还不能使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初生仔猪常因寒冷、潮湿侵害发生死亡,故有“小猪怕冷”的说法。

因此,温度对于初生仔猪至关重要。仔猪出生后的最初几天,由于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完善,在低于临界温度时(不能低于25℃)不能维持正常体温。新生仔猪的适宜温度是32~35℃,环境温度太低,对仔猪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受冷仔猪的行动不灵活,易被母猪压死、踩死,吃奶的能力弱,或不会吸吮奶头而被饿死。温度太低可导致仔猪下痢。实践证明:新生仔猪在10℃的环境下,24小时死亡1/3;在21℃环境下,有半数拉痢。一般认为1~3日龄的仔猪适宜温度为30~32℃,4~7日龄为28~30℃,一周以后温度逐渐下降,每周降2℃。仔猪的行为,是判断温度是否适宜的主要标准,以仔猪不压堆为最好。由于母猪与仔猪对环境温度要求不一样,一定要给新生仔猪一个保温区,以满足仔猪对温度的要求。仔猪保温区另一个好处是,仔猪吃完奶后离开母猪,避免母猪压死、挤死。仔猪保温区上边可设红外线灯,下边可装电热板。实践证明:最理想的仔猪保温设备是恒温自动调节保温箱,既节约电,又能满足仔猪温度要求。同时注意保温箱通风换气。

(四)清洁卫生 为了减少疾病的发生,保持产房的干燥、清洁是十分重要的。产房饲养密度大,产床下边又常堆积粪尿,极易产生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如不及时排除会影响仔猪的健康。一般来说,产房的空气要以不刺激人的鼻子为好。在排除有害气体的同时,更要注意穿堂风、贼风侵袭仔猪,特别是在冬季门口处的产床更不能忽视。产房母猪栏内尽量做到粪便立即清除,不留在产床上面,达到人在粪不在,粪清除后,用拖布擦干消毒。

(五)铁盐的补充 铁是仔猪生长发育必需的元素之一。新生仔猪由于生长发育快,猪奶中含铁量又较少,对新生仔猪补铁是一项容易被忽视但又非常重要的工作。新生仔猪每天平均需要7毫克左右的铁,而母乳中供给仔猪的铁不足5%,如果不补充,就会导致仔猪发生缺铁性贫血。2周龄左右,仔猪体表苍白、眼窝变深、精神委靡、行动迟缓、多数下痢。轻者生长缓慢、发育受阻,重者死亡。仔猪生后2~3天,开始注射铁钴剂,每天200毫克。补铁比不补铁的双月龄个体重高15%~30%,因此,补铁预防仔猪贫血症,是培养好哺乳仔猪的一条重要措施。

(六)提早补料 仔猪生长发育很快,新陈代谢旺盛,瘦肉型猪的仔猪初生重1.0~1.5千克,不足成年猪的1%,35日龄断奶时体重达到初生重的6~7倍,60日龄可达16~17倍。仔猪出生后的快速生长,是以旺盛的物质代谢为基础的。仔猪每千克增重需沉积蛋白质9~12克,为成年猪的30~35倍,每千克增重需要的代谢净能比成年猪也高出3倍;矿物质代谢也比成年猪高,每千克增重需钙7~9克。由此可见,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比成年猪高,对营养物质供给不全或不足的反应极为敏感。营养物质的质量少或比例失调,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大量死亡。然而母猪的泌乳量在20天以后就开始逐渐下降,与仔猪的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增多不相适应。因此,必须给仔猪提早补料,以满足仔猪快速生长的需求。仔猪的断奶体重是仔猪培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只有断奶体重大,才能保证仔猪断奶后生长不受阻。而要获得大的断奶体重,最主要的措施是,对仔猪进行提早补料。母猪满足仔猪营养需要程度是:3周龄为97%,4周龄为37%,5周龄为28%,所以为了解决3周龄后奶水不足问题,就要及时补料,刺激仔猪肠道发育。补料时间从仔猪3~5日龄开始。补料要少而新鲜,一天6次以上,并且选用品质好的饲料。

(七)适时早期断奶 为了提高母猪繁殖率,提高母猪的利用强度,近年来各大规模猪场基本上都是实行21~28日龄断奶,每头母猪可年产2~2.5窝。早期断奶的仔猪,直接利用饲料中的营养,比通过母猪吃料再转化成乳更为经济。仔猪早期断奶的确定,主要取决于饲养管理条件。仔猪断奶后,转到仔猪培育舍,环境条件较好,营养又有保证。21~28日龄断奶是可行的,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断奶关必须做好。如果保育舍条件不好,就会给仔猪培育和以后生长发育带来很大困难。

(八)预防腹泻 预防仔猪腹泻的有效方法是:母猪产前4周或2周注射猪伪狂犬病、大肠杆菌病疫苗;产前产后一周饲料加药,如土霉素粉100克/吨;出生仔猪口服硫酸庆大霉素4万国际单位等。提高室内温度,经常换气,提高猪只抵抗力。目前生产舍内换气机效果非常好,既能够换气,又能进行热量交换,节约能源。

(九)产房仔猪饲养经验 产房仔猪多数疾病是由于条件差或者不具备最基本条件而造成的,特别是农村,由于节约投资,建设猪场时没有进行必要保暖设计、降温设计、通风设计,其结果是出现仔猪拉稀不断,用药效果不好,死亡率高,断奶体重小,激发许多传染性疾病。因此,改善条件,预防疾病是最明智选择。另外,条件好了,冬季每天可以节省0.5千克/头左右饲料,减少大量用药,具有可观经济效益。猪对气候敏感,目前条件下,气温变化大时,猪多数拉稀,如果粪便为白色、发黏,没有出现水样状,可以先改变条件,如升温、关闭窗户等,一般2~3天即自愈,不要盲目用药。仔猪病有时可以通过母猪加以预防,如母猪产前伪狂犬病、大肠杆菌病免疫,饲料加药可以有效保护仔猪。实践证明,全进全出、小单元式饲养产房仔猪对于预防仔猪各种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农户由于规模小,实施起来灵活,特别是建筑设计猪场时要重点考虑。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