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一、地方品种
    来源:辈宠网

1986年出版的《中国猪品种志》将我国地方猪种归纳为48个。根据地方品种在当前生产中的使用情况及现实作用,特介绍一些影响较大、具有突出性能表现或特色的地方良种。

(一)太湖猪

1.产地与分布 太湖猪产于长江下游的沿海沿江地区,共有7个类群。其中产于嘉定县的称“梅山猪”,产于松江县的称“枫泾猪”,产于嘉兴、平湖县的称“嘉兴黑猪”,产于武进和靖江县的称为“二花脸猪”。还有“横泾猪”、“米猪”、“沙乌头猪”。以上猪种因其有共同的来源,主要特征和特性也很类似,集中分布在太湖流域,从1974年起统称“太湖猪”。 太湖猪分布范围广,数量多,品种内类群结构丰富,有广泛的遗传基础。

2.体型外貌 体型中等,各类群间有差异。以梅山猪较大,骨骼较粗壮,头大额宽,额部皱褶多、深,耳特大,近似三角形,软而下垂,耳尖齐或超过嘴角,形似大蒲扇;背腰宽平或微凹,腹大下垂;四肢稍高,卧系撒蹄,大腿欠丰满;全身被毛稀疏,腹部更少,被毛黑色或青灰色,梅山猪的四肢末端为白色,俗称“四白脚”,也有尾尖为白色的;后躯皮肤有皱褶,随着身体肥度的增强而逐渐消失。乳头一般8~9对。

3.生产性能 太湖猪以繁殖力高著称于世,是全世界已知猪品种中产仔数最高的一个品种,经产母猪每胎产仔15头左右,泌乳力高、母性好。成熟早、肉质好、性情温驯,易于管理。7~8个月体重可达75千克,屠宰率65%~70%,胴体瘦肉率40%~45%。肉色鲜红,肌肉内脂肪较多,肉质好。但纯种太湖猪肥育时生长速度慢,胴体中皮的比例高,瘦肉率偏低。

(二)民猪

1.产地与分布 原产于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现分布于东北三省、华北及内蒙古地区。

2.体型外貌 按体型大小及外貌特点可分为大(大民猪)、中(二民猪)、小(荷包猪)三种类型。体重150千克以上的大型猪称大民猪;体重95千克左右的中型猪称二民猪,体重65千克左右的小型猪称荷包猪。目前的民猪多属于中型猪,头中等大,嘴鼻直长,额部有纵行皱纹,耳大下垂;体躯扁平,背腰狭窄稍凹,臀部倾斜,腹大下垂,四肢粗壮;被毛全黑,冬季密生绒毛,鬃毛发达,飞节侧面有少量皱褶。乳头7~8对。

3.生产性能 民猪性成熟早,母猪4月龄左右时出现初情期,母猪发情征状明显,配种受胎率高;分娩时不让人接近,有极强的护仔性。初产母猪产仔数11头左右,经产母猪产仔数13头左右。民猪有较好的耐粗饲和抗寒能力,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8月龄体重可达90千克,屠宰率为72%左右,胴体瘦肉率为46%左右。

民猪是我国东北和华北广大地区在寒冷条件下,选育成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种猪。它具有繁殖力高、护仔性强、抗寒能力强、体质健壮、脂肪沉积能力强和肉质好的特点,与其他品种杂交均获得良好效果。新金猪、吉林黑猪、哈白猪和三江白猪等都是用民猪和其他猪种杂交培育而成。民猪增重较慢,饲料转化率低,胴体脂肪率高。

(三)金华猪

1.产地与分布 金华猪原产于浙江省金华市的金华、东阳县的部分地区。主要分布于东阳、浦江、义乌、金华、永康、武义等县。

2.体型外貌 体型中等偏小。额有皱纹,耳中等大、下垂,颈短粗,背微凹,腹大微下垂,臀较倾斜,四肢细短;毛色以中间白、两头黑为特征,即头颈和臀尾为黑皮黑毛,体躯中间为白皮白毛,在黑白交界处有黑皮白毛的“晕带”,因此又称“金华两头乌”或“两头乌”猪。乳头一般8对左右。金华猪按头型可分为寿字头型、老鼠头型和中间头型三种,现称大、中、小型。寿字头型体型稍大,额部皱纹较多较深,结构稍粗糙。老鼠头型个体较小,嘴筒窄长,额面较平滑,结构细致。中间型则介于两者之间,体型适中,头长短适中,额部有少量浅的皱纹,是目前产区饲养最广的一种类型。

3.生产性能 金华猪繁殖力强,一般产仔14头左右,母性好,护仔性强,仔猪育成率高(94%)。在一般饲养条件下,肥育猪8~9月龄体重63~76千克,日增重300克以上。体重74千克时,屠宰率为72%,胴体瘦肉率为43%。金华猪具有性成熟早,繁殖力高,早熟易肥,屠宰率高,皮薄骨细,肉质细嫩,肥瘦比例恰当,瘦中夹肥,五花明显。适于腌制优质火腿等优点,著名的金华火腿就是由金华猪的大腿加工而成。但仔猪出生重较小,肥育猪在育肥后期生长较慢,饲料转化率较低,后腿欠丰满。

(四)香猪

1.产地与分布 香猪是我国小体型地方猪种。中心产区在贵州省从江县、三都县与广西环江县等。主要分布在黔、桂两省(区)接壤的榕江、荔波、融水及雷山、丹寨等县。

2.体型外貌 体躯矮小,毛色多全黑,有“六白”或“六白”不全的特征。头较直,耳小而薄,略向两侧平伸或稍下垂,身躯短,背腰宽微凹,腹大丰圆垂下,后躯较丰满,四肢短细,乳头5~6对。

3.生产性能 香猪6月龄体高40厘米左右,体长60~75厘米,体重20~30千克,相当于同龄大型猪的1/4~1/5,平均日增重仅120~150克。成年公猪体重为37.4千克,母猪体重为40.0千克。母猪平均产仔数为4.5~5.7头。38.9千克育肥猪屠宰率为65.7%,胴体瘦肉率为46.75%。体重达30~40千克时为适宜屠宰期。

香猪早熟易肥,皮薄骨细,肉质鲜嫩,哺乳仔猪与断乳仔猪肉味香,无奶腥味与其他异味,加工成烤猪、腊肉,别具风味与特色。香猪是我国向微型猪方向发展,用作乳猪生产很有前途的猪种与宝贵基因库。

(五)荣昌猪

1.产地与分布 荣昌猪主产于重庆市荣昌县和四川省隆昌县,后扩大到永川、泸县、泸州、合江、纳溪、大足、铜梁、江津、璧山、宜宾等10余县。

2.体型外貌 荣昌猪被毛除两眼周围或头部有大小不等的黑斑外,均为白色,是我国地方猪种中少有的白色猪种之一。体型较大,头大小适中,面微凹,耳中等大、下垂,额面皱纹横行,有漩毛,体躯较长,发育匀称,背腰微凹,腹大而深,臀部稍倾斜,四肢细致,结实,鬃毛洁白、刚韧。乳头6~7对。

3.生产性能 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为11.7头。成年公猪体重为158千克,母猪体重为144千克。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不限量饲养育肥猪平均日增重623克,中等饲养条件下育肥猪平均日增重488克。87千克出栏屠宰率为69%,胴体瘦肉率42%~46%。荣昌猪肌肉呈鲜红或深红色,大理石纹清晰,分布较匀。荣昌猪的鬃毛,以洁白光泽、刚韧质优载誉国内外。

荣昌猪具有适应性强,杂交效果好,遗传性能稳定,胴体瘦肉率较高,肉质优良,鬃白质好等优良特性,成为国际公认的宝贵猪种资源。农业部在“七五”规划中把荣昌猪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优良地方猪种。

(六)南阳黑猪

1.产地与分布 南阳黑猪产于河南省南阳市西部的内乡、淅川、镇平、邓州市一带,中心产区为内乡县的师岗、瓦亭,淅川县的厚坡、香花以及邓州市的张村等地。

2.体型外貌 南阳黑猪被毛全黑,皮肤灰色。体型中等。头较短,面微凹,下颌较宽,形似木碗,额较宽,多数额部有菱形皱纹,最上边两条皱纹,形似八字,又名“八眉”;耳较大、下垂至嘴角,耳根较硬。身腰长,背宽平,腹大稍下垂,臀短宽,较倾斜。四肢细致结实。尾粗长、下垂。鬃毛粗,长达9~15厘米。乳头数多为7~8对。

3.生产性能 南阳黑猪成年公猪体重136.9千克,母猪130.4千克。小母猪121日龄初次发情,初产仔7头,经产仔9~11头。肥育期日增重为385 克,屠宰率为72%,背膘厚33毫米,眼肌面积21.8 平方厘米,腿臀比例26%,胴体瘦肉率为47.5%。南阳黑猪性情温驯,耐粗放管理,瘦肉率较高,肉质好,但生长慢,体格类型不够整齐一致。

(七)淮南猪

1.产地与分布 淮南猪产于淮河流域,主要分布于河南省信阳市的固始县、光山县、罗山县、新县和商城县。1986年出版的《中国猪品种志》将淮南猪划入“黄淮海黑猪”。

2.体型外貌 淮南猪背毛黑色,体型中等。有“尖嘴小耳”和“齐嘴大耳”两种类型。尖嘴型俗称“黄瓜嘴”,两耳较小下垂,额部较窄有菱形皱纹,面直嘴长。齐嘴型俗称“三嘴落槽”,嘴短粗,耳大下垂,额部较宽有明显菱形皱纹。单脊,背腰较平直,腹稍大下垂,臀部倾斜,多卧系。目前“齐嘴大耳”型已很少见,多数为混合型。乳头数一般为8~9对。淮南猪在不断选育后已不再区分头型,体格也有较大变化,表现为背腰平直,腹下垂明显减轻,毛稀皮薄等特点。

3.生产性能 淮南猪性成熟早,繁殖力强。母猪4~6月龄发情配种,每胎产仔平均11~13头。9月龄肥育体重可达90 千克,日增重为390 克,屠宰率69.73%,胴体瘦肉率44.66%。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