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畜养指南 >
集约化养猪管理技术要点
浏览(52)

  现代化集约化封闭养猪是当今养猪的一大趋势,现将集约化养猪的技术要点综合介绍如下。

  一、是否建立健全防疫制度是一个猪场生死存亡的关键。

  1. 建立消毒制度,建设消毒设施,控制人流物流。

  2. 建立适应当地情况并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认真执行,专人负责。

  3. 对本场猪群抗体进行监测,合理使用疫苗。

  4. 水源、料源一定要符合卫生标准,最好定期监测。

  二、公猪的管理

  1. 公母比例1:20~1:26。

  2. 有专门的饲料配方,粗蛋白大于16。

  3. 公猪怕热,28℃时性欲减退,30℃时精子活力低下。夏天要喷雾降温,猪舍温度控制在25℃以下。

  4. 每周用驱虫药液冲洗一次猪身以防疥癣。

  5. 配种时每头每日3公斤料,不配种时2.5公斤料。

  6. 放公猪到运动场活动。

  7. 幼龄公猪2天配一次,两岁以上可1天配一次,但连续配种3天-4天必须休息一天。

  三、后备公猪的管理

  1. 初配日龄210天,体重110公斤,7月龄-8月龄调教公猪。

  2. 每头每天2.5公斤料,配种时加到3公斤。

  3. 做好免疫并驱虫。

  4. 建议每周配种不得超过3次。

  四、母猪的管理

  1. 有专门的配方日粮,粗蛋白大于14。

  2. 适时配种,经产母猪配2次,后备母配3次。

  3. 配种前21天内每头日喂2公斤,以利受精卵着床。

  4. 怀孕21天—75天每头日喂2.5公斤,根据膘情适当增减。

  5. 怀孕75天—107天,每头日喂3公斤—3.5公斤,以满足胎儿生长需要。

  6. 分娩前7天开始减料,分娩当天不喂料。

  7. 分娩母猪预产期前7天上床去产房,用百毒杀溶液冲洗全身。

  8. 分娩之后每日增喂1公斤,直到4公斤,根据膘情和带仔多少增加,下床前一周减料,到3公斤有助于回乳,发情后加料。

  9. 产房保持干燥卫生,粪便及时清扫。

  10. 填好母猪卡片和产仔记录。

  11. 夏天注意母猪防暑,颈部滴水降温。

  五、后备母猪的管理

  1. 初配月龄在6月龄—8月龄,体重90公斤-100公斤。

  2. 每头每天2.5公斤料,严防过胖。

  3. 做好防疫接种工作。

  4. 促进发情,多与公猪接触,也可混圈、换圈。让大批猪到运动场运动。饥饿法也可以。

  六、仔猪的管理

  1. 接产:用消毒好的用具接产,清除口腔及全身粘液,使仔猪呼吸畅通。

  2. 断脐:仔猪出生后,用手钝化掐断脐带,留剩长度为4厘米-6厘米,伤口用碘酊消毒,以防感染。

  3. 剪芽:仔猪出生后,必须剪掉犬齿(獠芽),以免咬伤母猪乳房或在相互打斗时咬伤对方。

  4. 断尾:留1/3—1/2长可防止咬尾现象发生。

  5. 剪耳号:可全面了解仔猪生长情况及考核母猪生产成绩,有利于建立跟踪系统,加强经营管理。

  6. 固定乳头,吃足初乳。初乳为母猪分娩后3天内分泌的淡黄色乳汁,初乳中含有高量的可被完全免疫球蛋白,仔猪吸吮初乳后,即可产生免疫力,从而提高仔猪成活率。因此,仔猪全部出生后,应彻底清洁母猪乳头,同时让所有仔猪吃足初乳。仔猪有固定奶头的习惯,通过人工帮助固定奶头,把弱小仔猪固定在前边的奶头,强壮体大的仔猪固定在后边的奶头,这样可提高仔猪整齐度,减少死亡。

  7. 去势:仔猪出生后,在7天左右去势,应激小,伤口愈合快,这时母源抗体高,伤口不易感染。

  8. 补铁:铁在仔猪体内储备不足,易引起仔猪贫血、下痢、生长停滞和死亡。及时补铁非常重要,一般在仔猪出生3天内肌注或皮下注射1ml—2ml生血剂或其它铁制剂。

  9. 保温:仔猪最适宜生长温度:第1周35℃、第2周31℃、第3周27℃、第4周25℃.保温措施为:调节好产房内环境温度,建立保温箱小气候(用红外线和电热板保温)。

  10. 补料:补料可以弥补母乳的不足,锻炼仔猪的消化器官及机能,促进胃肠发育,防止下痢,减少应激,刺激消化酶的分泌,缩短哺乳时间,提高断奶时体重,提高种猪的繁殖率。补料开始时间以仔猪出生7天后最佳,饲料以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乳香味浓、抗病力强的颗粒料。补料开始时以诱食为主,少量多餐为原则,被粪尿污染的饲料不做诱食并及时清除。

  11. 断奶:提前断奶可提高种猪利用率和繁殖率,减少仔猪疾病,提高猪场经营利润。专业饲养在21日龄-28日龄为宜。断奶前一周,母猪饲料量应渐减,使其泌乳量减少,防止乳房炎的发生。断奶以冬天中午、夏天晚上为好,有利于母猪合圈。同时尽量使仔猪在原来环境中留栏一周,减少应激。

  七、保育猪的管理

  1. 进猪前准备:进猪前栏舍要彻底清洗,严格消毒,维修设施,安全检查后方可进猪。

  2. 分群:按强弱大小区别对待,尽量做到把同胎猪关一栏。

  3. 断奶后10天内搞好饲料过渡,料中添加痢菌净。

  4. 自由采食。进猪前1周要限料,头一天可不喂料。

  5. 断奶后7天驱虫一次,隔1周重复一次。敌百虫喷雾(浓度按说明)。

  6. 治疗:一般是腹泻导致电质失衡,应补液抗菌并重。

  7. 做好免疫工作。

  8. 控制好猪舍环境温度:断奶体重13kg时以27℃为宜,23kg-35kg时以21℃为宜。

  9. 转入育肥群搞好饲料过渡。

  八、育肥猪的管理

  1. 进猪前做好准备工作。

  2. 按大小强弱再次分群。

  3. 进猪后1天-3天限料饲喂,只吃八成饱,以防拉稀。

  4. 定位:进猪后3天内严格调教,防止咬架,做到吃住便三定位。

  5. 通风换气:既要舍内空气新鲜,又要温度适宜,以18℃-21℃最适宜。

  6. 控制饲养密度为1.08平方米/头。

  7. 搞好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定期消毒工作。

  8. 抓好卫生,注意观察猪群,水、料要充足。

  9. 及时隔离与治疗病猪,及时挑出弱猪。

  10. 出栏最佳体重85公斤左右。

热门畜养指南/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