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养药之一。也称益气药。性味多甘温。主入脾、胃、肺经。具有补肺气、益脾气的功效。因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肺为纳气之海,主一身之气,故补气药主要用于脾肺气虚之证…
具有益血、复脉,用于治疗血虚证的药物。也称养血药。属补养药之一。味多甘,性平或温。入心、肝、脾经。引起血虚证的原因,主要为失血过多,脏腑虚损,化生精血机能减退或…
用具有补养作用的药物,对病畜阴阳气血不足进行补益的治疗方法。又叫补益法或补虚法。是八法之一。适用于一切虚证。对邪气初至或邪气未尽之实证,不能使用补法, 免致“闭…
助阳药。出《雷公炮炙论》。见《蕃牧纂验方》。又名破故纸、胡韭子。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成熟果实。除去杂质, 晒干生用或盐水炒用。主产四川、河南…
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又称“病源”或“邪”。见于《黄帝内经》、《司牧安骥集》等。以中兽医基础理论研究病因性质、致病特点和临证表现的理论,称为病因学说。包括病…